“德国爆发新冠肺炎最严重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的小镇。目前唯一的重病号还有几十个确诊患者都来自这个小镇,但我感觉大家还没有特别紧张。”没想到,对方南的在线访谈是这样开始的。访谈是在三月初,当天我特别查了德国的确诊人数——116例。不论身在哪里,面对新冠病毒已经不可能只做旁观者,疫情已经成为每个人绕不开的思虑和话题。方南的家人都在德国,她是春节前去德国与家人团聚的。二月末她刚刚结束在美国的一个会议,原计划三月初再赴西雅图参加完另一个专业会议后回国。 “德国当地政府对于正在蔓延的疫情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我问。“这里的政府建议大家不要戴口罩,理由是戴口罩一段时间后呼出来的湿气会降低口罩的防护作用。每次流感季节,大家也会得到类似的建议,比如咳嗽时注意用手肘遮掩、勤洗手等等,但是他们觉得戴口罩不是特别重要。一月底我买了一些口罩寄到国内,现在这里已经很难买到了。疫情初期,留学生们买了不少口罩支援国内。”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当地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吗?”“新冠肺炎还是不同于一般流感,据说附近一家咨询公司中一位员工被确诊,其他几千号员工都回家工作了。大家觉得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虽然重病号可能并不多。跟以前不同的还有,如果怀疑自己被传染,可以直接去专门检查点检查,确诊了就要上报。但如果自己觉得只是感冒,也没有强制性检查的要求。“上班或去超市基本都正常,但政府建议居民囤一点粮食,毕竟有被隔离的可能性。我家及我认识的朋友家,多多少少都囤了一些干粮,万一被要求隔离在家,至少还有吃的。在国内可以网购,这边可没那么方便。如果被隔离,只能请求邻居帮忙买点吃的放到家门口。很多邻里之间关系并没那么紧密,所以多少需要买点干粮先囤着。”“万一被传染了,会如何对待?”“德国最早的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出自巴伐利亚州的一个汽车部件供应商,听说是一位中国员工来开会给传染的。后来那家公司关门了,大家都被隔离。确诊的人就被关到传染病医院,虽然是轻症,但报纸上说当时有点过分,因为有些员工并没有查出新冠病毒,他们的孩子却不许上学。现在一般公司的做法是,如果员工感觉患了感冒,就不要来上班了,以免所有人都被隔离。“我看到美国刚报出的信息,早期病亡的两起病例都在西雅图。我即将去西雅图开会,如果会议取消就直接回国。我在南京住人才公寓,已接到国内通知报备了航班号,估计回国之后会被要求自觉隔离。毕竟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考验的是每个人的免疫力。”方南:新格元创始人兼CEO;美国爱荷华大学免疫学博士,德国沃尔兹堡大学 MB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学士。曾任德国凯杰( QIAGEN)全球研发副总监及 Life Sciences Business Unit 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NGS样品文库制备及单细胞应用方向产品开发。曾任诺禾致源(Novogene)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包括三代测序、HiC等科技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转化。“南京市百名女企业家领航计划”、“2018年度创业江北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业南京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苏州工业园区重大领军项目”、“2019年科技江苏年度创新创业人物”等荣誉称号和奖项的获得者。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将突破性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测、健康管理和药物开发领域。「我希望单细胞技术能真正发挥价值,尤其在病毒蔓延的的此刻」早在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之前,新格元已经应用单细胞测序及分析技术,开展了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相关的研究,比如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单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研究感染患者的免疫反应。与新冠病毒直接相关的研究始于武汉疫情爆发之后。新格元与大多数公司一样,在疫情初期不能复工,只能通过自己的单细胞数据库中已有数据做生物信息分析和挖掘的工作。“从单细胞角度来看,目前比较确定的是新冠病毒通过受体ACE2进入人体细胞,它也是SARS病毒的受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单细胞测序的方式来确定人体的哪些细胞类型表面会有该受体,这些细胞来源的组织就有可能会被新冠病毒攻击。从这个角度出发,从不同系统的单细胞测序结果中,理论上可以发现哪些细胞类型有新冠病毒受体的表达。”新格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早前合作项目的结果发现,在胆管上皮细胞表面有该病毒受体,这与部分患者肝功能异常可能有关,因此可以推测,患者的肝胆系统有可能受到病毒的侵害。同理,新格元与湘雅医院的合作着重研究泌尿系统,最终发现在肾小管近端细胞及膀胱上皮细胞也有ACE2的表达,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分析或找出有潜在的病毒攻击人体的靶点和路径。“这就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意义所在!我们希望这样的信息可以分析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并找到一些可能防止病毒传播和减轻病毒损害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员工在放假期间就加班加点,和合作者一起分析数据并期待以最快的速度发表出来。”2月3日和8日,新格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湘雅医院,在预印版刊物BioRxiv上分别发布了两篇研究性文章:《Specific ACE2Expression in Cholangiocytes May Cause Liver Damage After 2019-nCoV Infection》,《Single-cell Analysis of ACE2 Expression inHuman Kidneys and Bladders Reveals a Potential Route of 2019-nCoV Infection》。“单细胞测序技术也可以用于评估免疫系统。不管是新冠病毒还是其他传染性病毒,进入人体后就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变化。因为免疫系统会设法攻击进入体内的病毒,有些人免疫系统弱,没有能力清除病毒,就会被感染。而有些人免疫系统太强,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现在的新冠病毒,为什么有些年轻人感染后反应特别强烈、致死率比较高?SARS当年也有过同样的现象,很可能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强,最后把自己的器官攻击了。所以要清除病毒,就需要合适的免疫反应。我们可以用单细胞测序的方式,通过不同反应的患者外周血里免疫细胞的状态来判别对病毒反应的相关性,找到什么样的免疫反应是正合适的。同时,对康复病人血液中免疫细胞单细胞测序的方法,也可以被用来得到病毒的中和抗体的序列。”据报道,目前PCR(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新冠病毒出现不少假阴性,因为如果从病人咽部得到的病毒量不多,灵敏度就可能不高,结果会导致检测不到病毒。另外,现有PCR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病毒的序列,而一旦病毒突变可能就检测不到。在病毒检测方面,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否可能表现出更大的价值?“既然单细胞扩增技术可以做到单个细胞层面的核酸检测,那么同理,即使是微小的病毒RNA信号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核酸扩增技术被扩大,之后再做测序就可以得到完整的信息。即使有突变也不怕,因为我们可以测出整个序列。新格元正在与深圳一家医院合作申请这方面的研究项目。就单细胞测序技术而言,不管是从检测、寻找治疗方法、了解新冠病毒攻击人体的路径原理、区别不同免疫系统对病毒的不同反应,我都希望它能够真正发挥价值,尤其在新冠病毒正在蔓延的的此刻。”「我期待开发的技术能真正成为大家需要的产品」方南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学专业,之后赴美留学,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在美读博期间,方南对经济和商务产生了兴趣,曾经旁听过MBA课程。“但后来,我觉得兴趣点更多的还是在生物方面,所以博士毕业后就继续做博士后,然后去公司工作。”2006年,方南加入凯杰( QIAGEN)公司德国总部。凯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工具和分子诊断产品公司,以高质量著称的产品服务于全球50多万客户。“很多时候,一个人需要时间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点。在凯杰工作的过程中,我又渐渐发现自己不是一个完全钻研技术的人。”方南在凯杰主要做产品开发,但她更希望看到开发出来的技术能成为大家需要的产品。在做研发的同时,很多工作需要与前端市场、产品、销售等部门交流,她也会经常协助这些部门去跟客户沟通、做研讨会,从技术层面推广产品。“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做事情的人,也从不在意多做一些工作,所以当时我觉得应该开发某个产品,就会去设法说服公司决策层。”为了更有说服力,方南就去做市场调研,她希望用数据来描绘市场前景。2011年,方南因此得以参与公司层面的一个大型战略制定的项目。作为技术人员的她,由此对整个行业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对商业的兴趣也更进一步。与此同时,公司推荐她去参加MBA课程,这一系统学习商业课程的经历,也为她后来创业打下了基础。2012年,凯杰决定进入二代测序市场,方南从零开始组建并负责二代测序相关产品团队,其中一部分工作是做单细胞测序相关产品。很长一段时间,方南因为开发出新产品而兴奋,但她的想法与大公司的固有流程并不总能匹配。“作为一个研发部门的负责人,我认为正确的事,推动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大公司的决策流程有时非常缓慢,有些事甚至拖到竞争对手有了新产品,这让我觉得特别沮丧。”方南在德国凯杰工作了整整十年。可以预期的职业前景是,职位会随着时间有所升迁,但能做的事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而她是对职业成长有一定要求的人。2016年开始,国内不断有猎头找到方南。当时,她负责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增长很快,国内的基因检测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这对她非常有吸引力。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快地带来结果和动力,于是选择回国加入诺禾致源(Novogene)生物科技公司任副总经理。诺禾致源是全球最大的测序服务商,主要采用现成的商业化产品提供科技服务。2017年,方南领导的团队推出基于10X Genomics平台的海量单细胞测序服务,市场反响强烈。“做服务和做产品的概念完全不一样,我看到所用产品仍有不理想的地方,就觉得应该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因为对海量单细胞市场前景的信心、产品开发的经验以及对技术商业化的兴趣,一年后,方南决定离开诺禾致源。「科大人有很多共性,我们三位校友决定一起创业」“我在德国凯杰的前任BOSS,后来也出去创业。他曾经希望我加入他的初创公司,但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对我而言,那时的时机还不够成熟。”方南后来创业的三位合伙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本科都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也许,年少时期在同一个校园的求学经历,注定会成为他们的纽带。方南在德国凯杰负责二代测序部门时,工作内容之一是单细胞测序产品的开发。因为工作需要,她与该领域中的很多专家建立了联系,探讨合作机会。“我专门去耶鲁大学拜访樊荣。他在微流控系统做得非常前沿,已经应用于单细胞分析。与樊荣交流后,发现我们都是中科大毕业的校友,感觉关系一下子变得特别紧密。”更为巧合的是,樊荣的夫人周璟也毕业于中科大,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的她,很早就有单细胞芯片的设计、制造及相关仪器的开发经验。樊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Fellow。单细胞多组学分析及微流控技术在人类健康医学应用研究领域专家,美国IsoPlexis公司创始人。发明单细胞功能蛋白组分析技术“IsoCode”,已被十几家药企用于新药开发,并被 The Scientist 选为2017十大医疗技术发明第一位;2017年获得“Fierce Innovation Award”和“PackardFellow”奖项。周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博士,在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干细胞领域具有数十年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经验。曾任 Dilworth IP LLC 专利代理人,主管中国区域业务;曾任IsoPlexis公司工程顾问,参与IsoCode微流芯片的设计;曾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作为独立PI,主持并管理美国国家卫生署和康州干细胞研究计划的两个跨院校科研项目。“我们科大人有一些共性,很多理念或做事风格比较相近,理解和沟通就比较容易。当时我们都看到单细胞方向的强大市场潜力,而我们三人拥有的经验和技术能力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所以我们就决定一起创业。”2018年1月,公司注册成立,取名“新格元”。方南、樊荣、周璟三位出自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友成为联合创始人。「新格元——格物致知,识微通元」新格元取意“格物致知,识微通元”。基于三位创始人的经验和技术,新格元创始之初就定位于将突破性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测、健康管理和药物开发领域。2018年2月,新格元与耶鲁大学签署了微流控单细胞处理专利的全球独家使用协议,为日后利用该专利联合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细胞扩增技术,开发出基于微流芯片的创新性GEXSCOPE单细胞测序前制备技术平台奠定了基础。3月,新格元落地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两个月后,获得由元禾原点领投,丰瑞资本跟投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8月,新格元开始申请微流控系统设计、单细胞扩增和建库方法流程、数据分析算法等方面的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于2019年01月推出第一代新格元GEXSCOPE海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产品,包括微流芯片、试剂、生物信息分析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现在已拥有20余项专利申请及近20项软著。2019年6月,新格元再获由夏尔巴投资领投,华创资本及老股东元禾原点、峰瑞资本跟投的近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目前,新格元在南京和苏州两地都建有实验室。在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新格元正在申请临床第三方实验室检验资质,临床检测和科技服务类型的项目、产品开发、市场部门等将集中在南京。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基于相关工程人才更易于招募,则主要集中数据库和仪器开发团队;基于关键供应商的分布,GMP生产基地也正在筹备中。“对于一个生物技术公司而言,我们的目标和愿景就是把单细胞测序这样的创新技术真正应用于临床,改变现在临床诊断或药物开发的一些常态,真正解决与健康相关的问题。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宁静:新格元定位于单细胞测序及分析技术,这个技术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方南:单细胞测序及分析是相对比较新的技术,2012年德国凯杰推出了市场上第一个单细胞测序相关产品,之前我曾对整个市场做过调研,对其市场潜力非常看好。单细胞测序技术有什么意义?就拿人体来说,为什么每个人同一基因组却会长出不同的器官?每个器官功能不同,某些器官还会有病变,这些都可以追溯到单个细胞层面上。单个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使人或任何一个生物体拥有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不论器官的发育还是病变,都可以从单细胞层面上的基因表达和其它组学变化去解释。2009年,真正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出现后,我感觉就像16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一样,忽然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那之前,大家觉得两个细胞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具体怎么不一样并不了解。有了单细胞测序技术之后,以此为基础的研究越来越多,也不断改变生命科学各个学科的认知。可以说人类发展到某种程度,我们想再研究生物体,没有单细胞技术将会变得难以想象。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是比较早期就从事单细胞领域的工作,我们认为单细胞测序技术会逐渐取代传统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技术,这也是我们创立新格元的原因。宁静:目前,单细胞技术在国内外的市场状况如何?方南:做单细胞技术的公司不少,但能做海量单细胞测序平台技术或产品的公司并不多。在国外,海量单细胞测序平台产品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两家公司,一个是美国10XGenomics,2017年推出第一个产品;另一家美国公司BD医疗在2018年推出第一个产品。10XGenomics发展迅猛,目前员工近500人。2019年9月上市当天市值增加50%左右,最高点市值超过100亿美元。对于一个相对年轻的创业公司来说,上市市值超过50亿美元,在生命科学行业里非常高了,从中也可以看出整个行业对单细胞测序方向的认可。方向有前景,想做的人肯定很多,但从技术和产品开发的角度,门槛比较高。很多公司能做其中某些方面或步骤,比如核酸扩增或细胞分离。我在德国凯杰工作时,做的就是单细胞扩增技术。现在,新格元做的是海量单细胞测序平台技术,即把一个样本里的所有细胞分成单个细胞,再给每个细胞打上标签,每个细胞里的核酸都要扩增,之后几千个单细胞一起测序,测完之后,再把所有信息归回到单个细胞上。在国内,我知道有公司在尝试做,但目前有成熟的海量单细胞产品的应该只有新格元。先发优势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期大概6-12个月,所以研发进度也一点也不能松懈。放眼当下,单细胞测序的全球潜在科研市场体量已经达到130亿美元。假如算上在临床和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价值,市场潜力更不可限量。我们需要抓住先发优势,建品牌、铺市场,同时更快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宁静:刚才谈及美国两家公司拥有海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与他们相比,新格元有何不同?方南:同为拥有海量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公司,我们最终达到的目的都一样——同时把成千上万个细胞中的每个细胞加上标签,一起测序,信息再归还到单个细胞层面上。不同的是技术路径不一样。比如,分离细胞技术,我们用微系统分离细胞,而微流控技术目前有两大阵营,一个可以叫“液滴法”,可以想象成小液滴把一个细胞裹到里面,这是10XGenomics在用的技术。另一个是我们的“微孔法”。在一张芯片上有很多像矩阵一样排列的微孔,让每一个细胞掉进一个小孔里,在芯片上分离并且标记细胞。我们认为“微孔法”这一技术路径更适合临床应用场景,因为它更容易自动化,这对临床非常重要。液滴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没有那么强,比如,有些临床样本里可能有脂类或者其它有机物质,会直接影响到液滴的形成。如果液滴无法形成也就没法分离细胞了,这样可以理解“液滴法”的可控性会比“微孔法”低一些。我们选择“微孔法”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更容易自动化,更适合临床应用场景,适合的样本种类也不需要那么挑剔;第二个原因与专利有关,“液滴法”的专利形势非常复杂,就像一个雷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踩到别人的雷区,我们不希望触及专利问题。宁静:新格元创立4个多月就得到天使投资,您认为顺利融资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方南: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我们不仅仅有技术,我们还很清楚商业前景。如何把技术开发成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我们有清晰的计划,这也是当时能说服投资人的原因之一。另外,我们三位创始团队成员的技术背景非常互补。我做产品开发十多年,一个技术或产品是否有市场潜力,这些商业分析能力是我在以前的工作中练就的,所以我对如何做成商业化的产品比较有经验,同时也有试剂开发经验。樊荣在微流控系统和单细胞应用方面有经验,周璟则有相关的工程经验。所以,我们是非常好的组合。现在,我们核心团队各方面的人才也比较齐全。我经常说新格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想很多初创企业很难一开始就有这样的优势。宁静:作为初创企业,新格元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的原因又是什么?方南: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在硬件上没有优势。但我们现有全职员工100多人,其中10人拥有博士学位及海外工作经验,并有多人入选“创业江北”、“创业南京”、“浦江人才”、“苏州工业园区重大领军”、“江苏省双创人才”等多项人才引进计划。之所以能吸引优秀人才,首要的是大家认为做这件事有意义、有价值、有前途。比如,早期加入新格元负责研发的訾晓渊博士,曾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很早就有单细胞测序的研究经验;而负责生信和数据库开发的范珏博士,曾在美国BD医疗负责单细胞生物信息流程的开发。他们决定加入新格元,是基于对单细胞分析领域的看好以及对公司愿景的认同。所以,对于早期加入的关键员工,能吸引他们的是对单细胞领域、公司愿景及未来发展规划的认可。宁静:您创业至今两年,是否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方南:我有产品技术开发及市场分析的经验,但从来没有做过销售。我们的创始团队也都是没有销售经验的小白,所以刚组建销售团队时面临特别大的挑战。在招募人才方面也经历过各种曲折,有不少经验教训。比如,我们认识到在成熟公司有比较好的销售业绩的人,可能并不是最适合推广我们这样的创新产品的人选。再比如,市场和销售人员需要有完全不一样的理念和做事风格。如何找到合适的销售人才及适合的方法销售我们的创新产品,这期间走了一些弯路。现在,我们建立起市场销售团队和体系,2019年下半年的业绩也初显成效。我觉得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阶段最需求的还是优秀人才,因为随着公司发展到不同阶段,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寻找最合适的人。宁静:在浏览新格元官网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你们公司好像女生特别多,有什么特殊原因吗?方南:生物行业虽然是理科,但女生并不少,就像我在中国科技大学这种只有7%女生的地方,我们班也有40%的女生。我们团队中确实女生多一些,纯属巧合。公司刚成立时,一个朋友开玩笑说觉得我们90%都是女生,我每次都要跟他解释不是90%而是60%,现在女生占比50%多一点。在男生居多的销售和工程团队逐渐扩大之后,以后就会平衡了,团队的多元化对创新非常重要。我记得第一次融资去跟投资人谈话时,他们说碰到的女性创始人很少。他们还说很多女性创始人要么就不像女生,要么公司实际控制人是老公或男友,他们觉得像我这样看起来相对正常的比较少。我个人觉得这多少有些偏见。我在国内创业以后,接触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女性创始人。我记得去年美国曾做过一项上市公司CEO的调研,结果发现CEO是女性的上市公司回报率比市场平均值高50%左右,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以后大家的看法可能会有所改变。宁静:您认为女性创业有哪些利与弊?方南:这个问题我确实认真考虑过。其实女生要同时做的事情很多,除了工作之外,还要管家里的事,尤其有了孩子以后。这些其实都对管理、组织及时间分配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多项事情的能力,在企业初创时尤其重要,毕竟初创期杂事很多,什么事情都需要兼顾。其次,我觉得女性更善于观察,做事可能会更全面、更周到一些。不能简单谈利与弊,我只是觉得在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重点和选择。比如我生孩子后休了三年产假,做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那时对我来说孩子的成长最重要,我就专心跟孩子在一起。在德国,比如我的女同事,一般会休一年产假,然后选择75%-80% part time工作,但这不是我的风格。我喜欢专注做一件事, all-in。过了那个阶段,对我来说事业又变得非常重要,我就选择回到工作状态。我的先生和两个孩子目前都在德国,前两年我回德国并不多,现在通信这么发达,远程联络也可以。从今年开始,因为新格元要在德国开拓业务,我回德国的机会就会多一些。我希望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有竞争力,也希望它具有全球竞争力。宁静:我看到一个采访,说您喜欢有挑战的生活。您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您期待达到怎样的目标?方南:我确实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不论生活还是工作。如果总是重复做同样的东西,那将多么无聊!不管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还是其它不同的领域,比如我以前从来没做过销售,现在把公司整个销售体系搭建起来,这些都是挑战。我理想中的生活就是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然后设法去解决。新格元的目标和愿景是把单细胞测序技术真正应用于临床,改变目前临床诊断或药物开发的常态,真正解决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作为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我非常感激在初创期就选择加入新格元的所有员工,这是对我们创始团队的最大信任。我希望能带领大家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我期待做出来的技术或产品能让大家感到自豪,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