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 ▏所有的书都与这个世界的美好环环相扣
作者 ▏何涛
爱书,喜欢书,收藏书,于我仿佛是天生的事情。
我爸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每逢出差,哪儿都可以不去,书店却是必经之地。而且往往一呆就是半天,出来常常会买几本心仪已久的书回来。
我爸是数学老师,买的书几乎全部是教学书籍。那个年代,一本书的价格比买一份水煮牛肉贵,但他依然宁愿买书而舍不得吃肉。
我妈是个电影迷,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订阅了很多《大众电影》、《荧幕内外》、《电影作品》、《电影故事》等有关电影的杂志(据邮局的工人说有些杂志在当地独一份只有我们家订阅)。
每当有新电影上映,即使是一部平淡无奇的影片也会因为看过杂志上介绍的拍摄幕后花絮经我一番天花乱坠的鼓动和宣传,惹得同学们纷纷跑去一睹为快。后来,那些主打时尚、明星元素的杂志和书籍成为偏爱的一部分。
高中时,还曾经很隆重地出过“书”。那时流行搞文学社,我们成立“诺亚诗社”,社下办了个“橄榄树诗刊”。一帮年少轻狂的文学爱好者通过几个通宵写诗、用钢板刻字、排版、插图、装订出版的《橄榄树诗集》季刊自行定价销售,校园内同学们争相抢购,一时洛阳纸贵,盛况空前。
也许是遗传吧,我在外读书和开会,当地的书店都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不带回点书都好像对不起此次行程。夸张到我有几次去成都出差,带回来的是几十本满满一大箱子的书籍,如今我都佩服和惊讶于自己居然驼起那么重的东西穿城而过的傻得可爱的劲头。
在单位,同事非常直接地叫我“书虫”。没办法,虽然我并不“勤”,但在“书山”久涉,早已“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哥说现在的娃娃不喜欢看书读书,那么他们在独自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所产生的小疙瘩、大冲突、小难题、大烦恼怎么解得开呀?深有同感。
生活在世,毕竟会面对各种各样无解的困惑。原来耍得很要好的朋友,因时空的转换或者其他别的原因逐渐疏远到终成陌路,年轻的心会特别的沮丧和茫然。直到后来在某一本书里找到一句话,大意是面对这样的事不要彷徨失落,人生总要翻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走过一条条路,总有更新更美的景致在等着你。于是释然。
好书值得分享。我弟在我向他力荐了蒋勋的《吴哥之美》之后,毅然下定决心不远万里飞赴柬埔寨,当行走在丛林间一座座斑驳精美的建筑,用心去体会吴哥喧嚣后的落寞,亲眼凝视高棉的微笑后内心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安详与宁静。所以说,一本书会打开一个神秘的世界。
多读书,读好书,就是与众多的高尚的灵魂对话交流的过程,还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在众人劈头盖脸说你一无是处的时候沮丧得看不起自己,知道自己还有常人无法企及的闪光的长处;也不会在大伙儿彩虹马屁吹捧你举世无双的时候膨胀得得意忘形,懂得尺有所短和天外有天的道理。
读书不能死读,成为书呆子那就是适得其反的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要一味地专进书中不能自拔,容易钻牛角尖认死理。要善于把自己抽离到鲜活的现实中,既通晓人情世故,又有独到的观察和思考。
现代人,真正喜欢拿起纸质书阅读的并不多。有统计说中国人每年读5本书,这恐怕都有水分。快节奏的生活和每天海量的信息轰炸,使得大家的日常关注点都是匆匆太匆匆的状态,看短信新闻,多数是瞟一下标题完事。
还是会买书,只不过,更多的时候看见好书,第一个动作是用手机把封面拍下来,然后在网上点击购买,那些又便宜又速递的书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手中,通过阅读,为我打开一扇又一扇绮丽的窗口。
总有一些辰光是孤独的,只要拿起书来,伴着一杯青茶、一盏孤灯,一个安静的角落,这样的时光分分钟会成为愉快享受的时刻。所有的好书都与这个世界的美好环环相扣,所有的好书都是你忠诚不二的挚友。
在方所,在猫的天空之城,在言几又,在见山书局……在当下越来越富有个性空间和美学纬度的各色主题书店,我会驻足到挪不开步、徜徉到流连忘返。在这个充满着各种各样奇趣书籍的世界里,我真的会一不小心迷失在浩瀚无边的书海。
而现在,我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小小的书房。那里面有万册藏书、一张书桌、一把躺椅、一束花朵,其他的统统非诚勿扰,可以让我一个人在里面漫不经心地沉思、老谋深算地顿悟以及曼妙多情地狂想。
爱书吧,朋友,书是你最妙曼多情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