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七)临证谈小柴胡汤之淋证、三焦郁热耳鸣

鲁某,男,42岁。8月 16日初诊。右耳耳鸣1月余,呈持续性,声如蝉鸣,影响睡眠。伴见周身困乏不畅,余无明显不适。体壮,纳好。舌质暗红,舌苔白,脉弦滑。

我们在临床上最怕的就是这种病,身上有点难受,有耳鸣,体格健壮,饮食也好,吃什么都香,舌质暗红,舌苔白,脉弦滑。在这个患者没有病之前,舌苔脉象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呢?一个身体健康的男子,就会表现为舌质暗红,舌苔白,脉弦滑,如果他还经常应酬的话,这种舌苔脉象更容易出现。

他除了有耳鸣,身上有点困乏之外,其他没什么。周身困乏不畅,在一个健康人的身上也经常会出现。工作累了,应酬多了,就会表现出周身困乏不畅,关于周身困乏不畅对辨证影响也不是很大。这时候,除了耳鸣,几乎无症可辨了。

就右耳蝉鸣一个月了,有点影响睡眠,我们碰到这样的病人,应该怎么办?我们只能从理上切入,也就是推理辨证,推理辨证不是猜证,是有理有据的进行推理。

金元时候,为什么那个时候,要把大量的推理引入中医学,实际上,也是临床上的需要。有很多病没有办法上手,只能用推理,否则就无从入手,那这个病有解决不了。

证属痰气内郁,三焦失和。治以化痰解郁,和畅三焦为法。方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柴胡9g,黄芩12g,姜半夏9g,陈皮12g,茯苓15,,枳实9g,竹茹9g,蔓荆子9g,炒莱菔子12g,全瓜蒌15g,生甘草3g。7剂水煎服。

上方服后耳鸣即止,周身舒畅,患者自行停药。之后,耳鸣又有反复出现,患者自行配服上方,每次皆效。

在没有开出这个方剂之前,我们辨证直接不容易推导到这个方证上来。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在这个的基础上加了蔓荆子,莱菔子,瓜蒌。蔓荆子是升清的,莱菔子和瓜蒌是降浊的。

病人吃了七剂以后,身上也舒服了,也不耳鸣了。过了一段时间,耳鸣又有一点反复,患者又用原方吃了,还是管用的。

这个耳鸣尽管一个多月,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不过西医对耳鸣也认识不清楚,似乎没有形成客观的病灶,我们理解的还是那种功能性的耳鸣。每次用这个药,小柴胡汤去了温补的药合上温胆汤,效果都是不错的。

那么小柴胡汤合温胆汤是治疗什么的?治三焦,治痰,治郁。

当时的辩证是这样分析的:体壮、纳好,考虑实证,不考虑虚证,这一类的病人千万不可以补肾虚;周身困乏不畅,考虑三焦郁滞;体壮,舌暗红,脉弦,考虑郁热;脉滑、苔白,考虑痰郁。

综合分析,证属三焦痰气郁热。治疗取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痰、治气、治热、治三焦。

一提到温胆汤,我们就能想到叶天士在《温热论》里的一句话: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犹之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症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伤寒论里的小柴胡汤类似于温病里面的温胆汤,或者说温病里面的温胆汤类似于伤寒论里的小柴胡汤。伤寒是按表里,半表半里辨证的,小柴胡汤是治疗伤寒里的半表半里证,而温病,是按上中下三焦辨证的,温胆汤治疗的是不上不下的中焦证。

分消上下,是从哪里分消的?从中分消的。把温胆汤和小柴胡汤放在同样的位置上看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柴胡汤治疗伤寒邪入少阳。温胆汤治疗温病邪留三焦。“杏、朴、苓等类”的代表方如三仁汤。而小柴胡汤,温胆汤,三仁汤,这三个方剂都设及到三焦,那么,这三张方剂就应该有它们的类同点。

三方同治三焦,三方同治气。小柴胡汤治疗气滞兼热(可有兼虚,兼虚的时候,可以用参、枣、姜,不兼虚的时候可以去掉参、枣、姜),三仁汤治疗气滞兼湿,温胆汤治疗气滞兼痰。同为调畅三焦气机之方,只是有治热、治湿、治痰的不同。

这样把小柴胡汤,温胆汤,三仁汤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进行比较,感觉挺有意思的,都是治三焦的方子。

(0)

相关推荐

  • 第67讲 《外感温热篇》第六、七条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把<外感温热篇>的前五条介绍完了.前五条啊它主要讲了温病和伤寒病因.病机的区别,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温病在表的治法,也就是卫分证的治法,然后是逆传入营的治法,他把 ...

  • 郝万山讲伤寒论连载,小柴胡汤,和少阳畅三焦,有是证用是方116

    郝万山讲伤寒论连载,小柴胡汤,和少阳畅三焦,有是证用是方116

  • 小柴胡汤类方临床运用杂说

    有人认为,学会小柴胡汤即可自成一派,此言虽过,但足以说明小柴胡汤临床运用范围之广.曾有人罗列中医十大名方.八大名方,其中皆有小柴胡汤:黄煌老师的十大类方也有小柴胡汤为代表的柴胡类方,足以说明小柴胡汤在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五)临证谈小柴胡汤之淋证、三焦郁热

    我们一提到淋证的治疗,内科学里会告诉我们很多的淋证:热淋,气淋,血淋,膏淋,石淋等等.但是,很少提到用小柴胡汤的机会. 邓某,女,31岁.2月3日初诊.尿频.尿急.尿痛2周,口 服抗生素及静脉滴注抗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六)临证谈小柴胡汤之淋证、三焦郁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记载着一张方剂:赤茯苓六两,当归.甘草各五两,赤芍药.山栀子仁各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如果我们没有接触到这个方剂,单凭这个方剂,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