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95):天赐遍处料与砂 莫因一说成固化

古玉文化形成的条件有二:玉料和解玉砂。国人崇玉,历史悠久,在论古玉时,往往进入一个误区:天下只有和田玉。这是缺乏对华夏古玉文化起源的全面了解而走向偏颇了,如此固化,往往会与真正古玉失之交臂。

古玉资源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天然瑰宝,可以说散布世界各地,而天然玉料能够被发现和有效利用的,却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中美洲、新西兰等三大古玉文化区域,而把古玉文化发挥到极致的,只有华夏文明。

(一)华夏古玉文化从起源到发展、鼎盛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时期。从目前已知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遗址、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三星堆文明、良渚文化等等,华夏的古玉文明地域跨度可以说星罗棋布、时间跨度至少上下八千年,这些玉文化的发源之初应该多是就地取材才是最为符合实际的。

请看《中国玉石资源分布图》(图1):玉石是大陆飘移和造山运动的产物,所以我国的玉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原地区。但是在5000年以前,华夏的玉文化却是起源并且繁荣于中国的东部的平原。玉器本身是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就养不起众多的玉器匠人,但是同时,如果没有就近的玉矿可以开采,也就难以形成发达的制玉业。人们常说,东北红山文化玉料主要是岫岩玉,但是在燕山的北侧,努鲁儿虎山也有与岫岩玉相类似的矿石。而且良渚玉器、凌家滩玉器的玉料,也被证明来自其附近不远的山区。所以说,最少在5000年前,古玉文化的玉料来源都应该是就地取材,即我们所说的“地方玉”,如果说在东部古玉文化区域发现了大量使用新疆和田玉制作的文化期“高古玉器”,那一定不是神话、是假古董商编造的激动人心的谎话。

图1

广义的和田玉的最初的使用来自于先于“丝绸之路”的“玉石之路”,虽然有研究其起源很早很早,但多是揣测而已,和田玉的最早使用应该磨过于周穆王巡游西王母国了。

据《穆天子传》记载,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驾八骏马车西巡游猎。周穆王从中原出发,途经甘肃、内蒙古和新疆,最终抵达昆仑山西麓。当时仍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西王母,不仅款待周穆王,还赠他八车宝石,留下一段佳话。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处获取不少玉石,满载而归。这也许是和田玉由新疆进入中原最早并较可信的史籍。郭沫若先生作诗云:“国玉出昆山,西巡竹纪年。中原王母迹,献玉贺平安。”所以,至少西周以前,高古玉出现和田玉的几率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时代的局限,先民是难以西涉大荒的,即使周穆王西游也是一则几近神化的传说了(图2)。

图2-1

图2-2

图2-3

真正和田玉的广泛使用和开采使用,应该是在二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所以战汉时期,和田玉才成为古玉文化的主流。

(二)无论古玉文明起源于何时,解玉砂是古玉文化的“黑科技”(参见《古玉学步(38):解密古工“黑科技”软索一线竟解玉》等)。可以说,如果没有解玉砂的发现和使用技术,就如同现代的航天飞机缺乏动力系统一样,根本成就不了古玉文化。所以说古代治玉解玉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即便是简单的切割钻孔,也需要使用解玉沙来实现。正是古人掌握了对解玉沙的应用,才开始了真正的玉器时代,并伴随了古代玉文化的全过程。

史籍中最早提到有关解玉沙的是《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中国解玉砂,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早先的宋、元史志也颇多邢州(古邢台)贡解玉砂的记载,说明至少从宋初到清代,邢台都无疑是解玉砂的主产地。但后世的文献、研究一概以《天工开物》为定论,好像除却顺(天)、邢(台)不出砂了,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何以见得?

新石器晚期的古玉文明是从旧石器时代发展而来,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发现和发明了石器的切割、钻孔等技术,俄罗斯阿尔泰Denisova洞穴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8000年前的饰物(图3),说明了“解玉砂”早就为古人类所发现和使用,所谓“解玉砂”最初应该是“解石砂”,这种天然材料在凡是有坚核类石头山体的地方都应该有所存在。

图3

《天工开物》的记载无疑是正确的,但其所记载仅仅是宋元以来的解玉砂的产地情况,而宋元之前的历史时期和中原之外的广大区域,解玉砂的产地应该是更为广泛的,不应因《天工开物》的有限记载而固化。

最初的解玉砂应该是天然状态被古人类偶然发并使用,《天工开物》所谓:“中国解玉砂……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无耗折”即是天然解玉砂的原生状态,后来由于制玉数量要求的不断增加,天然解玉砂已经不够使用,所以才有开采砂矿和“捣砂”的技术工序。所以人类的贪欲和对地球资源的过渡开发从进入“文明”时期已经同时开始。

解玉砂的发现(天然)和发明(人工制造——捣砂),就犹如后代的各项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发现一样,在当时是重大科技发现和科技发明,是绝对的技术机密甚至一藏几千年。掌握解玉砂技术是先进的族群,最早进入人类文明社会。

(0)

相关推荐

  • 判断汉代古玉专家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随着现在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目前出土了相当数量的汉代玉器,这也为我们研究汉代文化以及汉代玉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汉武帝时期,对于西域的开发,许多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的优质玉料可以运到中 ...

  • 鉴定和田玉的真假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 色玉皮,因此习惯上称为皮色子玉.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皮红.洒金黄.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 ...

  • 古玉的真假,你知道如何辨别吗?

    古玉在千年的地热地湿中发生深入肌体的沁变,外表更加温润,很多人喜欢用直白的方式解读就是玉熟了.生玉如生萝卜白脆,古玉如熟萝卜糯暗. 受沁但没有钙化的玉器,用灯光打过,都是通透的.沁色部分斑驳,变化丰富 ...

  • 敦煌玉矿遗址4000年前的“玉石之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向阳 4000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开采 玉石 矿的?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作为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 透闪石 玉矿遗址,其与马鬃山径保尔草场玉矿.寒窑子玉矿遗址的发现,证实了自公元前 ...

  • 宋掌柜:玉雕师一门技艺,玉器才是高雅之物

    玉雕师一门技术,玉器更是高雅之物.玉石被雕刻师们或打磨的饱满光滑,珠光宝气,光彩照人:亦或是雕琢车位呢个飞龙舞凤.神兽祥瑞.佛境禅意:或化作一幅山水画卷.飞瀑流波.诗意无限...... 但对于真正的玩 ...

  • 古玉学步(119):料工型纹沁包浆 有无自然不可仿

    凡见一玉,必须形神兼备,才能认古.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辨假识仿的高见学说层出不穷,对于刚刚想来参加玩玉的新人,常常弄得缭乱眼花,交去了学费买来的却是懵圈.请教于砖家,云山雾罩后,当然都怪你自己悟性差 ...

  • 古玉学步(181):切磋琢磨不离砂 细察打磨砂文化(上)

    原创一夫之2019-08-06 14:55:36 华夏古玉文明的"黑科技"秘诀是解玉砂的发现和使用(参见<古玉学步(10):解玉砂痕一点通>.<古玉学步(38): ...

  • 古玉学步(20):开料镂雕怎解玉 细察工痕藏拉丝

    题图 古砣工痕第三要义是"拉丝痕". 由于古玉的工痕直接取决于所使用的工具,利用现代工具无论如何也仿不出古代工艺痕迹,"拉丝"是古玉鉴识中又一重"点& ...

  • 古玉学步(145):古砣痕迹说(2)——切料推磨雕

    原创一夫之2018-12-17 09:09:40 砣机发明以后,制玉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古玉的文明时代才真正兴起.目前已知(有考古发掘实物证明)较早开始使用砣具的为红山文化. 砣具在制玉的多个领域 ...

  • 古玉学步(43):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片切割)

    一夫之2018-05-06 10:44:43 切割,是制玉的一道重头工艺,古人叫做"解玉",既是玉器塑形的基础,又是镂雕纹饰雕琢的主要方式.切割工艺根据工具的差异,分为线切割.片切 ...

  • 古玉学步(200):流砂柳叶不一样 微距观处见文章

    原创一夫之2020-03-13 12:08:40 无论是文化期的磋磨工艺还是砣机产生后的打磨工艺,解玉砂打磨是古玉抛光的不二法门. 虽然已经知道古工解玉砂打磨痕迹特征主要是:长短不一.凌乱无章.深浅不 ...

  • 古玉学步(102):细识老料做新工

    仿古玉老料上做新工,仿工巧做,鉴赏也可以细识. 古人制玉为了节省工耗常常"因形选料"或者"因料定形",现代仿古也会这样做,只是出发点与古人不一样:不是为了省工, ...

  • 古玉学步(88):形而下方辨迹痕 形而上处望神韵

    本来一玩而已的<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尝试以来,不经意间<古玉学步>已经陆陆续续凑集了87篇.<古玉识趣>辨到了25例.<古玉玩味>探赏到了15珍.自说 ...

  • 古玉学步(132):良渚玉器的玉料来源和出土特征

    良渚玉器的玉料主要使用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一类是未沁色时是半透明的湖绿色,受沁后变成鸡骨白的玉料(同一块玉器上更好比较),这种玉料主要用于制作琮.钺.三叉形饰物.冠状饰物等.另一类是未受沁时色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