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95):天赐遍处料与砂 莫因一说成固化
古玉文化形成的条件有二:玉料和解玉砂。国人崇玉,历史悠久,在论古玉时,往往进入一个误区:天下只有和田玉。这是缺乏对华夏古玉文化起源的全面了解而走向偏颇了,如此固化,往往会与真正古玉失之交臂。
古玉资源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天然瑰宝,可以说散布世界各地,而天然玉料能够被发现和有效利用的,却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中美洲、新西兰等三大古玉文化区域,而把古玉文化发挥到极致的,只有华夏文明。
(一)华夏古玉文化从起源到发展、鼎盛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时期。从目前已知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遗址、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三星堆文明、良渚文化等等,华夏的古玉文明地域跨度可以说星罗棋布、时间跨度至少上下八千年,这些玉文化的发源之初应该多是就地取材才是最为符合实际的。
请看《中国玉石资源分布图》(图1):玉石是大陆飘移和造山运动的产物,所以我国的玉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原地区。但是在5000年以前,华夏的玉文化却是起源并且繁荣于中国的东部的平原。玉器本身是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就养不起众多的玉器匠人,但是同时,如果没有就近的玉矿可以开采,也就难以形成发达的制玉业。人们常说,东北红山文化玉料主要是岫岩玉,但是在燕山的北侧,努鲁儿虎山也有与岫岩玉相类似的矿石。而且良渚玉器、凌家滩玉器的玉料,也被证明来自其附近不远的山区。所以说,最少在5000年前,古玉文化的玉料来源都应该是就地取材,即我们所说的“地方玉”,如果说在东部古玉文化区域发现了大量使用新疆和田玉制作的文化期“高古玉器”,那一定不是神话、是假古董商编造的激动人心的谎话。
图1
广义的和田玉的最初的使用来自于先于“丝绸之路”的“玉石之路”,虽然有研究其起源很早很早,但多是揣测而已,和田玉的最早使用应该磨过于周穆王巡游西王母国了。
据《穆天子传》记载,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驾八骏马车西巡游猎。周穆王从中原出发,途经甘肃、内蒙古和新疆,最终抵达昆仑山西麓。当时仍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西王母,不仅款待周穆王,还赠他八车宝石,留下一段佳话。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处获取不少玉石,满载而归。这也许是和田玉由新疆进入中原最早并较可信的史籍。郭沫若先生作诗云:“国玉出昆山,西巡竹纪年。中原王母迹,献玉贺平安。”所以,至少西周以前,高古玉出现和田玉的几率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时代的局限,先民是难以西涉大荒的,即使周穆王西游也是一则几近神化的传说了(图2)。
图2-1
图2-2
图2-3
真正和田玉的广泛使用和开采使用,应该是在二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所以战汉时期,和田玉才成为古玉文化的主流。
(二)无论古玉文明起源于何时,解玉砂是古玉文化的“黑科技”(参见《古玉学步(38):解密古工“黑科技”软索一线竟解玉》等)。可以说,如果没有解玉砂的发现和使用技术,就如同现代的航天飞机缺乏动力系统一样,根本成就不了古玉文化。所以说古代治玉解玉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即便是简单的切割钻孔,也需要使用解玉沙来实现。正是古人掌握了对解玉沙的应用,才开始了真正的玉器时代,并伴随了古代玉文化的全过程。
史籍中最早提到有关解玉沙的是《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中国解玉砂,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早先的宋、元史志也颇多邢州(古邢台)贡解玉砂的记载,说明至少从宋初到清代,邢台都无疑是解玉砂的主产地。但后世的文献、研究一概以《天工开物》为定论,好像除却顺(天)、邢(台)不出砂了,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何以见得?
新石器晚期的古玉文明是从旧石器时代发展而来,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发现和发明了石器的切割、钻孔等技术,俄罗斯阿尔泰Denisova洞穴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8000年前的饰物(图3),说明了“解玉砂”早就为古人类所发现和使用,所谓“解玉砂”最初应该是“解石砂”,这种天然材料在凡是有坚核类石头山体的地方都应该有所存在。
图3
《天工开物》的记载无疑是正确的,但其所记载仅仅是宋元以来的解玉砂的产地情况,而宋元之前的历史时期和中原之外的广大区域,解玉砂的产地应该是更为广泛的,不应因《天工开物》的有限记载而固化。
最初的解玉砂应该是天然状态被古人类偶然发并使用,《天工开物》所谓:“中国解玉砂……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无耗折”即是天然解玉砂的原生状态,后来由于制玉数量要求的不断增加,天然解玉砂已经不够使用,所以才有开采砂矿和“捣砂”的技术工序。所以人类的贪欲和对地球资源的过渡开发从进入“文明”时期已经同时开始。
解玉砂的发现(天然)和发明(人工制造——捣砂),就犹如后代的各项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发现一样,在当时是重大科技发现和科技发明,是绝对的技术机密甚至一藏几千年。掌握解玉砂技术是先进的族群,最早进入人类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