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古村》丽水采风之二
丽水市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瓯江上游,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松阳县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山水—田园—村落”的格局,保留着100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71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华东地区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
观赏松阳古村落(现规范为“中国传统村落”),主要聚焦于三都、四都两个乡。三天时间,我们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匆匆忙忙走访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三都、四都,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错落。梯式古村落,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绝对谋杀“快门”。
大部分的传统村落,都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
▲ 远眺酉田村,显合“前有照、后有靠”的大格局。
松阳属黄、红土壤,村民用这种泥土夯筑外墙,所以辗转古村落满眼或黄或红,手感粗糙,乡土味十足。
▲ 我们第一个到达的黄岭根村,刚进村就看到村民正按照传统在“打夯建房”,这样的传承在江南纯属罕见。
红色的土地和民居交相映照,形成一道道独特的山村风景,这是摄影人们最喜爱的色彩。
▲、▼ 民居或傍以山、或伴以水、或掩于雾极具画意。
“山峻、云齐、水秀、村古”是这里的特色,云雾、乡村,吸引了国内外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尽管开通了公路,但限制了旅游大巴的进入,拒绝了少商业开发,才得以保存这一方净土,这生态山沟里的村落能原汁原味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 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溪,它像一条拉链,将两岸依山而建的一幢幢土木结构的民房粘合在一起。
▲ 石门框,马头墙,黄墙青瓦,层层叠叠,呈现出千年前的质朴安详风貌。
▲ 精美门窗、阡陌小路,遗世独立、分外美好。
▲ 斑驳而丰富地呈现着它动态的嬗变的历史进程,似乎依然在倾诉不解的情缘,又似乎在追忆久远的眷恋。
松阳传统村落,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
▲ 在官岭村村口,一位老人正在专注地编竹蔑,一根厚1毫米、宽1厘米、长5米、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的竹条,在一双娴熟的手中飞舞。
▲ 杨家堂村500年古香樟,见证岁月的变幻。
▲ 程家铺村安静的小巷,等候劳作归来的村民。
▲ 村民院中,母亲静静地看着在一边玩耍的两个孩子,一只老狗为两只小狗守门,好一幅幸福、和谐的景象。
▲ 一小群家养土鸡、一只田园犬,给寂静的山村平添了几分充满野趣的动感与情调。
隐藏上青山古树之中的世外桃源。松阳大量古老的农耕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仍然“活”在现实生活村落中。
经久经久不衰的农耕烟火气息以及诗书传家的良好风俗。
宗族传衍、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
乡村中广泛存在的祠堂、家庙……,构成了延绵不绝、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体系。
▲ “家训上墙”是四都乡的传统,《宋氏总谱·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孝经》等镌刻于墙,几百年来规范着村人的行为、价值理念,深入骨髓。
▲ 在官岭村我们遇见了一个五十年代的退伍老兵,追踪到他的家中,听他叙述现在的幸福生活。
里庄村是三都乡政府所在地,也是一个革命老区,这里没有高轩的大屋,也不见新屋突兀,都是些村民家很普通的老房子。唯一的(红色)新建筑即是学校。
千年松阳、浑朴古雅,松阳全县有古树名木5724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322株。
▲ 松庄村一棵古树镇守在村口。
▲ 杨家堂村口,500年古香樟,回忆着《500年的记忆》。
依坡而建,几排黑瓦、黄泥土墙的农舍和通向村里几条朴素的山路组成的古村落在崇山峻岭中,与青山翠树、梯田茶垄相映,宛如一幅色彩富丽又自然和谐的画卷。
由于四都的高海拔,云雾缭绕成了最常见,也最动人的美景。
群山环绕,云雾飘渺,黄墙灰顶鳞次栉比,似是仙境。
炊烟袅袅的村庄、梯田溪水遥相辉映,美如一幅意境优美的写意画。
▼ 我们几度守候在寨头摄影基地后山最高处,拍日出、拍云雾。
一到下雨,我们就驱车往山里真赶,找个好机位,等候雨停雾散的美景。
▼ 雾大不散,只能自导自拍“她从何处来”。
凡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每个村国家给予300万元的补贴,集中用于道路硬化、饮用水入户、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等硬件建设。
▲ ▼ 同时修缮旧居、改善生活。最显著的特点是村村都有公共厕所、文化礼堂。
▲ 相伴古村落的,是些留守的老人与孩子,因此设立了“养老服务料理中心”。
▲ 在庄后村,巧遇稠州银行出资,组织志愿者包粽子(梅干菜肉粽),送给村里的八旬老人。
松阳传统村落,或坐落于清溪之畔,或隐于群山之间,或掩映于竹海古树群中,浑然天成,古朴迷人,呈现出恢弘之气势,朴素之大美。
这里的人们过得悠然自得的生活,这不是城市人所能体会的。
短暂的走访,未能揭开松阳传统村落的全面面纱,真是“养在深山人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