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慢慢教-112-麻杏甘石汤及十枣汤用法补充(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4.1 <案>麻杏甘石汤&<方>桂枝甘草汤&<证>奔豚
十枣汤用法补充(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咳嗽篇》也算是收尾了。那今天呢我想做一点补充吧,比如说像十枣汤啊,医案讲义编完了之后才看到大陆有一些其他人的文章,我觉得他那个做法还不错。因为大陆的这个俞长荣啊,也是老中医了(福建中医学院的),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就是俞长荣他有一个做法,就是十枣汤,他这样用还不错,他是用来处理那个肝硬化腹水,他是把十枣汤做成胶囊,然后呢用隔日一攻一补的方法来处理,就是他不求。古法要用十枣汤的话通常都是一口气把这个水退掉不要拖延,不过呢,俞长荣的做法就是说他把这个十枣汤的材料做成胶囊之后呢,每天早上啊早饭前,当然十枣汤一定要早上喝啦,然后用红枣煎汤来吞这个胶囊,那一次就吞三五公克,那一天也就会拉啊,把水拉出来,之后呢第二天再用再用两三钱的粉光参煮水来调补,或者是喝一帖当归补血汤来调补这样子,补到好一点了,再吃第二次,就这样交叉着来,这样子做法其实上是临床上比较安全的做法。所以如果要用十枣汤退腹水的话,这样的方式也是可以参考的。
他说,其实肝硬化都是到后来才会有腹水嘛,那如果肝硬化还在初期或者还没有腹水的时候,是不是有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让肝硬化好起来呢呃,其实他提到了别的教授教他的方子,其实这个方子是一个很光明正大又有效的方子,它就是拿西洋参一两、三七一两,然后鸡内金二两,鸡内金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生的,我觉得他消化的东西的力道生的比熟的好,那这样子一一二这个比例呢磨成粉把它分成30包,那每天就喝开水吞一包这样子。那这样子一个月的疗程其实肝硬化就会好回来啊,所以这是一个很温和的又没有伤害性的做法,那三七是化瘀的嘛,那鸡内金也是化掉一些硬掉的东西的,那粉光参可以补住元气,那这样子做其实是蛮安全的,所以这个方法大家稍微记得一下啊,就是如果还没有到很严重的肝硬化的话,这样子保养保养就可以处理得还不错了。那药物很容易理解,但效果也很确实。
<医案> 麻杏甘石汤
如果我上课教的是比较保守的辨证,那同学自己看医案啊,那它的这个可能可以推扩的地方也学习到的话,那我想这样也是还不错。
那在这个医案里面呢,这个其中有一个案子,《经方实验录》里头姜佐景他提出来说,温病派的这个银翘散<之类的方子,其实用的这个法呢并没有脱离麻杏甘石汤的法,他有提到这样一件事。那我就想说顺便趁这个机会跟同学教一下《温病条辨》里面的这个银翘散跟桑菊饮这种方子呢多认识一两个也好,因为说不定今年的这个五运六气呀比较可能有温病类型的病症发生。那这一类的这个方子有一点点认识也不错。
喉咙痛(扁桃腺)辩证
《经方实验录》的麻杏甘石汤的第四个案子,他就是说用麻杏甘石来治疗这个扁桃腺发炎,当然我想我上课也强调过好多次了,扁桃腺发炎我们很多时候是阴证,是阴证的话这一类的方剂它的效果也不会说有多好,那怎么样分辨他是阳证呢?他陈述证状时有讲说,他的脉微数,就是他的脉还跳得比较偏快一些,那舌头比较偏红一些,那有这些这些参考的例证的时候呢,比较能够让人感到哦,他是一个可能真的是肺的实热的发炎啊,那所以呢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用这种辛凉解表的麻杏甘石汤兼具有消炎的效果。那当你发现他的这个喉咙痛果真是实热的时候,其实呢也可以用所谓的这个少商放血的方法,就是把这个手啊这样抓着啊,去勒你的这个手,手这样的用力一直勒一直勒勒到大拇指已经红了,然后再用三棱针或者放血针刺破少商穴挤一滴血出来,那这样子喉咙痛会好一点,如果真正是实热的喉咙痛的话这样子也是可以的。
那当然这个虚证实证还有别的门派别的辨证法,比如说陈士铎的《石室秘录》啊,就说这个如果是实火的话,就是会在早上的时候比较痛,那晚上会比较不痛一点,那虚火的话就没有这个状况,所以如果是少阴病喉咙痛的话可能到了晚上还痛得厉害一些的,那但是麻杏甘石汤的扁桃腺发炎就是上午时候痛的比较厉害,那同学也可以观察这些点啊,就是他抓准一点再用这些方才会有效,不然如果真的是阴证喉咙痛你用这些清热消炎方其实效果是不会好的。
那么姜佐景在他这个用药呢就设计出了一个很像是银翘散结构的一个方子。那其实他这个方子设计得很漂亮,就是很多该有的东西都有,就像又有蝉衣啊又有僵蚕,那这种祛风消炎的效果都不错,那像马勃是一种菌类的孢子,它等于可以代替那种抗生素的作用。那这些药味加在一起基本上效果是很好的,所以这个方子其实就可以直接就学起来,如果有什么扁桃腺发炎而你又发现他的脉是比较浮的,比较属于阳证的那这个方可以用,那另外还有一种药粉吹到喉咙里面去,那它这个药粉叫做玉钥匙,那他这边也把这个方子写给同学了。那这些都是,如果你们家里面常常有人会得这类病的话那就可以照着这样处理。
麻杏甘石汤的这四味药,其实就是辛凉甘润的这四种药性的药放在一起。那么,那么这个时方世界这种辛凉解表的药呢其实也是这些辛凉甘润的药放到一起,所以呢他就提出来一些中医的看法。就是其实经方有的时候,就是张仲景这个人开药,都是病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去看医生嘛,所以用的药都比较重一些,那我们家常的一些小小病,那不妨用同样的法,但是药味用的轻一点也没有关系。所以银翘散的成立啊在这个理论下这样是可以的,所以呢他就,他就说,这其实是同样的一个法,那既然他这样子说了,我就跟同学稍微介绍一下《温病条辨》的前面几条。
《温病条辨》的作者是吴菊通。他为了要合理化他自己突发奇想的一些观点,所以就在他的文字里面包装又包装,就好像看现在学术圈里面那种比较糟糕的论文一样,其实明明讲的东西是没道理,可是要拗成有道理,就这样子乱拗硬拗来合理化他的一些观点。
我想我们先回到一个最基础的原点来看,就是《温病条辨》之后好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的温病派这个说法。那在《温病条辨》之前呢,那一开始中国总是会有瘟疫嘛,我们现在因为科学发达了,所以就会知道了,疾病可以分病毒性跟细菌性,那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会认识到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是在处理病毒性的东西,病毒性的东西照《伤寒论》是非常清楚的,因为病毒性是一个一半是形而上的东西,它在身体里面运行的方法是走的这个看不见的人体经络,所以他是用《伤寒论》的这个法,六经辨证的这个方法去看待他。
那细菌性的东西它的传导方法当然就跟病毒不一样啦,细菌是在人的身体里面繁殖的一种植物嘛,所以它的走法会不一样。那过去如果有什么大瘟疫的话,可能我们的医生会发明一个什么普济消毒饮,或者怎么样,就是针对这些瘟疫发明一些清凉杀菌,快速让人复原的方子。古时候有遇到细菌性的瘟疫的时候,其实呢医者们都会说这个东西跟《伤寒论》上讲的这个六经传变的那种伤寒好像是不一样东西,因为无论是辨证或者用药啊那个感觉都不一样。
历代都有人约略的接触到这个问题,那到了清代的叶天士,他就写一篇《温热论》去讨论它在临床上遇到的这个,哎,不属于伤寒范畴的一些发炎型的这种流行病的样子,那这也无可厚非嘛,那叶天士他基本上建立了一个法就是说,这种就是要清热消炎嘛,就是右手脉跳的比较洪大的话以石膏为主,左手脉如果跳的比较洪大的话以生地为主,这样的一个用药思路,我想这个也是很没有问题啊,我们一般治疗温病的时候也是这样子在开药的。
后来又有一个吴又可写了一篇叫《瘟疫论》还是什么的书,那吴又可他用的一个方子叫达原饮也是用一些,开始面对这个细菌性的传染病在用药。那当然我说温病,你可以说是细菌性也可以说是一开始是病毒性,但是这个病毒性呢,很快就会引起细菌的感染是一个病毒帮细菌护航的状态,所以它同时会具有病毒的性质,也会具有细菌的性质啊,变成这样子。
那这个吴菊通的这个《温病条辨》呢,它当然有它的有意义的地方,比如说他把它的辨证系统分成这个上中下三焦辨证,那我想我们细菌会挑起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跟病毒挑起来的免疫系统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细菌的感染的方法跟途径也不一样,所以他发现细菌传染有不同的途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现。
可是,当他在建立他理论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在建立理论的方法跟那个,现在在网络上看到有人那些随便自创一个医理跟人吵架的方法是差不多的。就是他说什么对他自己有用的,银翘散桑菊饮这些方子嘛,从很多其他的家派抄来的很多方子,那他在用这些方子的时候呢,他自己就会加注解,他加什么注解呢,他比如说温病开始感染呢一定是这个手太阴肺先受到温病的伤害啊,所以就是他这个温病必先传太阴,而且他不写手太阴,他讲太阴,故意要跟张仲景杠一样。
然后呢,这个太阴是属于上焦,所以呢用药怎么可以用中焦下焦的药呢,所以就好像在批判说你用红枣也不对,用知母也不对,因为这些是中下焦的药所以不能用,那你说用知母不对,这个对不起啊,温病用白虎汤是有效的,为什么你说用知母不对。那你说红枣不对,那你中焦的药都不准用,那你自己的方子里面都有甘草,就是自己在那里,自己打自己嘴巴的那种论点是很多的。
然后呢,他就强调说,这个因为是肺受热,所以要用辛凉解表,就是很轻能够上浮的药来清这个上焦的热,然后他又顺便去批评一下吴又可的达原饮啊,这个用中下焦的药太多了啊,所以没有效,可是其实近代大陆有一次瘟疫流行,我们发现用这个《温病条辨》轻飘飘的方用再重都没有效,后来用达原饮一用就好了。所以就是他的那个批评也是没有什么事实根据,只是因为自己想的就是觉得比较好,所以就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批评一番。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所以这样子的写作,所以他的写作很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就是大家后来一验证都发现很有问题。
然后呢,喜欢讲黑话。我跟你讲,中医呢讲五行生克已经是黑话了,他讲的话是黑中之黑,说是这个金热了,肺部属于金,金热了之后呢不生木反而生火,所以不得了了。请问金什么时候要生木,金什么时候能生火,就是根本连黑话的世界都懂不得的黑话还在讲,金不生木反而生火,这是什么,这是不知道该讲什么的黑话,所以就非常封闭性的阿宅的发言很多啊。所以看了之的就会说,天呐,这个做人要讲逻辑啊,所以基本的逻辑没有的时候,他的东西读起来就让人觉得很吃力,那不过好歹我们就稍微快快的看过一下好了。至少看到一下银翘散,看到一下桑菊饮好了。
那首先是《温病条辨》最前面的地方啊,我挑一条,他说有《黄帝内经》里面的这个《六元正纪大论》里面说啊,某几年某几年的第几段气容易得温病。像他这样子引用《黄帝内经》你也会觉得他是引经据典啊,就是有厚实的经典在为他背书,是不是啊。结果呢,我翻开《黄帝内经》一看,才发现说这个人还真会剪贴啊,就是《黄帝内经》啊,他是每一年的每一段气都列举,就是我们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啊,可能会得什么样的病,他就把这一条粘到温病这一条抓起来,然后他就说《黄帝内经》谆諄告诫我们这几天要小心温病。鬼耶,如果你看前后文,《黄帝内经》就会说,比如说今年啦到了秋天时候就有瘴气啦,风和日丽呀人过得很舒服啦,如果要生病就生点温病而已啦,那听起来不是跟谆諄告诫的紧张兮兮的内容没什么大不了,要生个病顶多温病而已,就是不是那么严重的,就是他就把他挑成这样的为他自己背书。然后自己写的条文然后自己做注解。然后自弹自唱自吹自卖这样子。那他第一条,等到正文的第一条就是说温病啊有这些这些种类啊,那其实不能说他错啦。可是呢其实像虐疾或者中暑其实不是很合适放在温病的框架里面来谈的,因为虐疾是寄生虫啊,中暑是这个天气热热到气虚呀这个都不一定是温病啊。所以他把这些所有可能都通通收进来啊,其实不一定很有意思。
那第二条他就讲说,温病一定是上焦开始一定是发在手太阴,其实这个也是未见得正确,因为温病在发作的时候其实常常从临床观察到的是比较像是伤寒世界的阳明病这样子的发烧。所以无所谓说一定是侵害这个手太阴肺啦,所以他这样子讲就认了。
那再来呢,他就引用一些古书里面的论点,那比如说这个始肤热,说温病的时候手腕皮肤会特别烫之类的啊。然后呢,他的这个,他说,温病啊,他说“太阴之为病”,你看这个摆明了在学张仲景,就是要做一本书跟《伤寒论》分庭抗礼这样子。太阴之为病,然后呢,肺发热是怎么样呢,他说,“脉不缓不紧而动数”,就是说,如果你是得温病的话,像桂枝汤是脉浮缓,麻黄汤是脉浮紧,那你得温病的时候就会不浮缓不浮紧然后跳的很快,其实这是不一定啊,就是温病的脉本身可以包含在太阳的脉里面,就是说浮缓浮紧都有可能的,可能缓也可能紧也可能又跳的很快,就是不是那么绝对的,然后呢,“两寸独大”哦,因为他强调肺先烧起来,所以他这样子写。
然后呢,他说'头痛,微恶风寒”,其实呢,在张仲景的书里都已经讲到温病是不太会怕冷的,所以他会这样写。然后,“口渴或不渴”,这是什么条文他有在写啊,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是可以渴又可以不渴,就不要写算了。然后就这样这样子,就是感觉上好像有点,就是硬掰硬掰。
那他就说,那温病初起呢,如果是风寒可以桂枝汤,那如果是风寒就不是温病了嘛,你真正的温病怎么可以用桂枝汤呢,会把人烧坏的。所以呢,如果是只怕热不怕冷而渴的话呢,那就用辛凉解表的这个银翘散,那可是银翘散是比较普通,比较力道不够的方,所以后面讲到更严重的不可以用啊,这样子。
好歹这里同学认识一下银翘散,那它的道理跟麻杏甘石汤很像,我只是说,上次在教麻杏甘石汤的时候跟同学也提到过,就是麻杏甘石汤的结构啊,你跟其它的伤寒的方挂在一起会有一些结构上面的影响,就是挂在麻黄汤呢,加起来就会变得好像彼此的药性会有一点牵制住的感觉,但相反的像是银翘散这类轻飘飘的方反而没有什么跟伤寒的方牵制的问题,所以我就说如果你是桂枝汤证啊,麻黄汤证啊,那还有一点喉咙痛啊,有一点这个肺发热的咳嗽,那你就在伤寒方里面掺一点银翘散用其实也可以啊,所以就这样子外挂也蛮好的。
银翘散它的这个煮法呢,就是要快火煮啊,香气一出来就关火,然后一天呢分很多很多次,密集的像打点滴一样的喝,那因为他的药性非常的弱,所以要吃的次数非常多啊,就是这样子。
后边他就批评吴又可的达原饮怎样啊,那没有关系,反正那个批评是错掉了,不用管他。那后来呢,他就说如果是太阴风温呐,只是咳嗽,身体没有太发烧,那渴也只有一点点渴的话,可以用轻剂桑菊饮,桑菊饮其实就是一个清凉解表又有润肺效果的一个方的临床上最轻的方,所以真的要治重病的话桑菊饮是没什么用的。但是呢,如果你是比如说啊,觉得你自己啊什么感冒后来变得喉咙有点痛,那个喉咙痛牵扯到好像耳朵里面也有一点点痛,然后脸部好像有一点点发炎,然后咳嗽的时候是干咳,那你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你可能用比如说葛根汤啊加一点小柴胡汤啊再挂一点桑菊饮,那挂一点桑菊饮就可以让那个干咳的感觉好一些啊。就是这样子它可以用一个比较凉而润肺的方法比较让你不咳嗽,所以就当作桑菊饮是一个比较是燥热的咳嗽里面一个调节的药稍,那日常生活中稍微外挂了来用用那也没什么关系啊,所以就是认识一下。所以呢《温病条辨》的这个前六条我们就大概概括一下啦。
呃,越到后来,这些坑洞跟陷阱就越多,我会觉得读一个书啊,好像吃一口鱼,你要挑一百根鱼骨头这个鱼你还想吃吗?现在那些专业的中医简特考什么的都要读这个书读到滚瓜烂熟啊,那考特考的人就这样可怜,因为要背熟了去考试,然后读书的时间很有限,你其实除了去背它你也没有时间做别的事了,不要说去分辨它的对错了。就变成几年的时间都要去背这本烂书,那是在学习上让人觉得很怄啊。那是这样子,那其他的医案同学就自己参考。
文源:彩云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