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说猪:明朝这个皇帝为什么下令全国禁止养猪?

1.

过年了,除了拜年走亲戚喝酒吃肉,很多人还要说避讳,避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

“讳”是诫而不言,避讳是“因为有所顾忌而回避不说”。过去叫避讳,现在叫纪律,不该说的一定不要说,为自己安全,不给家人找麻烦。

过去的时候,人们对于避讳早就定下了规矩,哪些不能说,哪些能说。比如,在明朝,皇帝姓朱,按一般人来讲,对“朱”应该有所避讳,可偏偏就是在这个朝代,出了一个贫寒人家出身靠自己努力打拼而成功的光辉形象——猪八戒。

所以,明朝按理不应该避讳猪这个字,要么就是吴承恩是故意的。

在避讳的规定里有这样几条:不讳嫌名(嫌名:声音相同或相近),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一一避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己祧不讳和讳名不讳姓。

《孟子.尽心下》说: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孟子的意思是,百家姓是天下人的百家姓,又不是你自己的。

皇帝有什么了不起,你的姓氏也是大家可以姓的。

孔孟的话你能不听吗?这可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

2.

话虽这样说,可有权就是任性,任性起来就和疯了一样,还真的没有谁能制止得住。

这就是人们都愿意当官掌权的原因了,所以拜年的时候都捡好听的说,一个是恭喜发财,一个是事业(当官)顺利,都想当官,当大官。

唐玄宗是当时最大的官了,他就很任性,他的避讳更任性。

他没有禁止别人姓李,而是不让全国人民抓鲤鱼吃鲤鱼,因为鲤鱼姓李。

唐开元三年(715年)二月下诏:禁断天下采捕鲤鱼(《旧唐书.玄宗下》),国家规定,不小心网上鲤鱼来,一定要马上放回水里,不许吃,发现有卖鲤鱼的,杖六十。

真揍呀!他还给鲤鱼封为“赤鯶公chì hùn gōng”。这个字连《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

比唐玄宗还任性的是明朝的武宗皇帝朱厚照,他在做皇帝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不让全国人民吃猪肉,更不让全国人民养猪。

3.

朱厚照不厚道,也不是一开始就不厚道。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为正德,他在位十六年,死的时候三十一岁,也就是说,他继位时只有十五岁,小学刚毕业。

正德九年正月,后来反叛了的宁王朱宸濠献新样元宵四时花灯数百,穷极奇巧,内附火药,当时还是冬天,皇宫内按照惯例在檐下设有毡幕御寒。烟花绽放,以致火星触及毡幕,引发大火,自二鼓时分一直烧至天明。

火势最大时,武宗正在前往豹房的途中,望见乾清宫的火灾,武宗向左右开玩笑称这是“好一棚大烟火也”。两天后,武宗以乾清宫灾御奉天门视朝,撤宝座不设,遂下诏罪己,并谕文武百官,同加修省。

这场大火应该是刺激到了朱厚照。从此,这个皇帝基本不理朝政,常常离开帝都燕京四处巡游。

他喜爱上了远方。

现在看来,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件事真的很有必要,每年可以减少多少火灾呀。

4.

皇帝不理朝政,每天公款旅游,这势必要遭到有理想有责任有抱负的大臣们的反对: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把你放在皇帝的位置上你就该为天下人负责,叭叭叭叭的这些人就劝阻皇帝,别满世界瞎转去了。

这是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武宗从宣府回京刚半个月,又要南巡。

此时,北有鞑靼之患,内有朱宸濠谋逆,内忧外患,皇帝已经在外面鬼逛了两年了,还要走。

于是,一场大请愿开始了。

最早是谏官伏阚,接着是翰林修撰舒芬、吏部员外郎夏良胜、礼部主事万潮、太常博士陈久川等人发起,联名上疏,然后一唱百和。

刑部有郎中陆俸等53人,礼部有郎中姜龙等16人,兵部有郎中孙风等16人,大理寺正周续等33人,零星上疏的还有兵部郎中黄巩等6人。

皇帝这年刚刚三十岁,三十岁的小伙子有脾气。

武宗被声势逼人的谏诤浪潮所激怒,悍然采取镇压措施。

三月二十日,黄巩等6人被逮人锦衣卫狱,舒芬等107 人罚跪午门外。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以死相谏,拔刀自刎,被卫土制止后廷杖而死。

二十二日,周叙等33人被逮人锦衣卫狱。二十五日,在午门外整整跪了5日的舒芬等107人分别受廷杖。舒芬廷杖30,谪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四月十五日,黄巩、周叙等39人受廷杖,先后打死11人,其余削籍为民。

批评人也会死人的。

5.

这些人都是各个部里的中下级干部,真正的高级干部早就都不说话了。

不厚道的想这些人的话,那些手里掌握着实权的高级干部巴不得皇帝不理朝政呢,皇帝不在家,正好由他们说了算。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污犯刘瑾就是死在正德年间,中国最有名的清官海瑞出生在正德年间。

风云惯看,这些人早就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该说话了。说话不管用的时候说了不如不说,说话管用的时候该说肯定说。

这次说话的是杨廷和,皇帝的老师。

在明朝,杨廷和绝对是一个牛人,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就考上了举人,十九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那一年,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他父亲没有考上。

他比他父亲牛,他儿子比他还牛,一代更比一代牛,说的就是他们家。

他儿子杨慎,是整个四川在明朝时的唯一一个状元,和解缙、徐渭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而且杨慎居首位。“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个词,就是他整的。

明朝276年呀,他儿子第一。

杨廷和说话时候,就是朱厚照不让全国人民养猪和吃猪肉的时候。

6.

打死十多个国家干部,也没能阻止皇帝出游。

诗和远方,对人的吸引力太大,所以,发展旅游前景广阔。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打死一些劝阻他出行的人,带着支持他的人去南方旅游去了。

十二月,武宗南巡至仪真(今江苏仪征)。在仪真期间,向全国发表了一道令人不解的禁令。全文如下: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武宗自封爵公,当者,即本的意思)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通知的意思是:皇帝指自己属猪,而且他及其家里人都姓朱,跟“猪”同音,吃了猪肉又容易罹患疾病,各地只许养牛羊,不能吃猪、喂猪以及买卖屠宰。如果违反的就处以流放的刑罚,而且更要一家大小充军。

此令一出,天下骚动。有史料记载,较为富裕的人家一概把猪投入水中淹死,江里漂猪,历史上就有过。而一般平民则把所养的猪屠杀,一瞬间中国没有猪的影子了。当然,此命令执行得最彻底的是皇帝周围的地区。

这在《中国养猪史》里有详细记载,陪伴了中国人民七八千年的猪,不让养了。

7.

这个时候,杨廷和说话了。

过去的时候,八项规定不是很严,有干部私下里说,做领导的干点儿吃点儿喝点儿,大家都理解,也都不计较,但你不能祸害老百姓。

这是底线。

皇帝破了底线了,杨廷和说话了。

内阁首辅杨廷和此时留守北京,闻得此事,於正德十五年(1520年)二月初上了《请免禁杀猪疏》,对武宗诏禁杀猪只的后果做如下陈述:

谨题。近日传闻直隶及山东等处镇巡等官钦奉圣旨,禁约地方人等,不许养豕及易卖宰杀,违者发极边卫分,远近流传,旬日之间,各处城市、乡村居民畏避重罪,随将所养之豕尽行杀卖,减价贱售。甚至将小豕掘地埋弃者有之。人心惶骇,莫测其由。

臣等窃思,民间豢养牲豕,上而效庙廷祭祀,宴享膳馐之供,下而百官百姓日用饮食之资给,皆在於此,不可一日缺者。孟子曰:鸡豕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五十者可以食肉矣。古先哲王之治天下,所以制民之产,其道如此。且人年五十非肉不饱,则豚豕之畜,正养生之具,而非所以致疾也。人生疮痍,乃血气内伤,风湿外感所致,是食豕肉而致然乎?况小民畜养贸易,以此为生理之资,正宜教之孳息蕃育,是可禁乎?

至今十二生辰所属物畜,乃术家推算星命之说,鄙俚不经,不可为据。若曰国姓字音相同,古耆嫌名不讳。盖以文字之间者,尚且不讳嫌名,今乃因其字之音,而并讳其物之同者,其可乎?又况民间日用牲豕,比之他畜独多。牛以代耕,亦非可常用之物,私自宰杀,律有明禁,不可纵也。此事行之虽若甚微,而事体关系甚大。如此传之天下後世,亦非细故,诚寝前旨。仍通行晓谕各处地方人等,各安生业,勿致惊疑,则事体不乖,而人心慰悦矣。

8.

明武宗的生辰为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八字为辛亥年、戊戌月、丁酉日、戊申时出生。其中,八字地支分别为申酉戌亥,这种排列方法被称为连如贯珠。姓朱属猪。

杨廷和说:人至五十岁非食肉不饱,至於猪、狗等牲畜都是养生之物,决非人致病的原因。人生疮疫乃是血气内伤、风湿外感所致,而非食猪肉引起的。百姓以养猪卖肉为生计,只能鼓励其孳息蕃育,怎麽能随便禁止呢?再说十二干支生辰,所属动物牲畜,皆术家推算星命之说,鄙俚荒诞,不可作为凭据。如果说国姓字音相同,古人对此尚且不避讳,现在怎麽能因其字音而避讳其他东西呢?为此,杨廷和建议重新颁诏天下,废止禁猪令,让百姓安于生计。

正德十五年(1520)三月,太常寺上奏称近因禁猪令使国家祀典无法按常例进行,请求改更,过去用牛、猪、羊祭祀的现在只能用牛、羊。过去按规定用猪和羊的,现在只能用羊。

武宗最后批复仍旧用猪,只是在圣驾所过地方稍为回避即可。

一场禁猪的闹剧仅三个月就结束了。

“今天是绝日子”,不能出门?!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原来是这样一回事

谍战在承德之五:决战在无声之间(大结局)

老羊美图配歪诗(81——10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