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度 | 1936年的宁夏旧北长城,见证日军侵华罪证

银 川 晚 报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台 |第 961期

郑文著\文

图片由郑文著先生提供

1936年满铁调查部情报人员拍摄的旧北长城。

旧北长城修筑于明代弘治年间,始于贺兰山红果儿沟北侧,向东延伸经下营子、惠农,直达黄河西岸,长30里。嘉靖十年,三边总督王琼“弃镇远关”,于旧边墙内再筑边墙一道,官军遂弃外边墙不守,以致旧边内田地荒芜。嘉靖十五年,再修复旧边墙。(以上内容引自薛正昌先生《明代宁夏军事建制与防御》)

文中所述旧边墙,即如今石嘴山市惠农区的红果子长城,为有别于后修长城而称之为旧北长城。此间曾设镇远关,为镇守边远之关隘,扼守由北方进入宁夏的咽喉要道,所以亦不乏途经此地的西方人对该段落长城的记载。近现代历史中第一位记述此间景象的则是1844年途经此处的法国人古伯察,他于书中描述:

“石嘴子周围的土地是未开垦的,看不到农业的迹象,只有黄河水年复一年的流淌所带来的沙砾。然而,不断前行之时,脚下的沙砾却不知不觉地开始转变为适宜耕作的土壤,而这种趋势显然逐步增强。离开石嘴子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穿过了长城,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穿过了长城的废墟,这些如今的废墟是中国著名的城墙遗址……”

半个世纪之后,美国探险家洛克希尔1892年亦经旧北长城,他是这样描述所见情景的:

“离开石嘴子大约九英里,我们看见道路的右侧约一英里的地方有一段长城的分支(或者说是一段残余的长城分支),一直延伸到险峻的西山脚下……”

从所见情景以及穿越长城的过程而言,洛克希尔行进的道路显然比古伯察更靠近黄河,所以古伯察使用了“穿过长城”,而洛克希尔只是远眺。
此间长城,如今除了作为历史上军事防御体系存在的研究价值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因强烈地震断层而导致长城错位的现象。
1739年,于平罗、银川范围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断层错动了红果子沟长城,而致使长城移位。
1965年,中国科学院西北地震考察队首次发现并研究了这个地震遗迹,并命名为“红果子沟明代长城错动”。之后的地质研究证实了长城错断点确有断层通过,以长城作为一把历史的标尺,结合地壳运动情况,为研究地震的发生和地壳运动的规律,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这是1936年日本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人员经由石嘴子进入宁夏所拍摄的长城影像,影像所展现的便是宁夏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存在旧北长城,也是前文之中早期西方探险者途经此间所描绘的长城景象。
满铁调查部是与本栏目曾介绍过的东亚同文书院(会)齐名的日本间谍机构,是两个同样以民间社团为招牌而存在的情报组织。东亚同文书院(会)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亦存在很深的关联,其毕业生常有在“满铁”就业。1906年,根据日本政府特定法令设立的“满铁”,形式上是一家股份公司,实质却是日本的侵华情报大本营,为军事调查与侵略准备发挥了极大作用的便是满铁调查部。
1936年满铁调查部情报人员在宁夏境内进行实地测绘的情景。
满铁调查部的调查范围及目的与日本侵略政策的变化亦存在必然的关联。最初,调查内容主要为东北地区的社会风俗等,以军事调查为辅。但随着日本侵略政策的不断扩张,满铁调查部侦察的范围与目的也随之不断扩展,从最初的社会调查发展到包括经济文化、物产矿藏、勘察测绘乃至军事领域等方方面面。
1936年,满铁调查部人员乘卡车自包头出发,由宁夏北部进入宁夏,他们携带大量专业测绘装备、通讯器材,对银川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侦察与记录,此次侦察活动内容涉及城防、驻军、环境、地理、交通、民生等诸多领域。其中对宁夏北部历史上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的关注自然不可或缺,以至留下了诸多影像记录。
本文所呈现的影像,就是日本通过“满铁”对中国内陆进行侦察活动的罪证。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而我们追忆与铭记那一段沉重的历史,是不忘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伤痛,是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是铭记历史而奋发图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