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馆藏 竹木牙角匏器,堪称清代宫中一绝!

平靜的喜悅 巫娜 - 天禪

竹木牙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万余件竹木牙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可见皇室也对其钟爱有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万余件竹木牙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三种,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器,一类是陈设品。其中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清玩之物,应有尽有。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取向,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珍贵的遗产。

匏器是明末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梁九公首创,后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制品最为有名。匏器的制作方法是当葫芦结果时,用各种形状并刻有各式花纹的模具将其夹紧,待其自然长成后再行裁割加工,即成为所需的各种器具。匏器制品不加雕刻,秀巧清朗,为别具一格的工艺新品种,堪称清代宫中一绝。

沉香大器异常罕见,明清两代600年收入宫廷藏品的沉香大器就只有三件,北京故宫有一沉香笔筒,一沉香臂阁。台北故宫则藏品有一九老图山子。


朱三松制竹雕人物笔筒

清宫旧藏
高4.5cm 口径2.8cm 底径4.3cm

笔筒截竹制作,以高浮雕与镂雕结合的技法雕刻松下老人对弈的画面,刀法简练而人物情态传神。画面右下角阴刻填蓝行书“三松制”,左上侧阴文填绿隶书题录清乾隆皇帝御制诗:

巧匠试奇刻,溪堂作会棋。
方圆含动静,胜负系安危。
无斧痕曲肖,有神韵莫遗。
应嗤刀笔者,此妙未能知。

御制诗署名“子臣永璇敬书”,钤“子臣永璇”、“敬书”二方篆印。


望云款竹雕荷叶式杯

高8.3cm 口径9.5cm

杯以竹根雕作折枝荷叶形,近底处雕一朵荷花。荷叶翻卷,花瓣舒张,莲蓬饱满。花叶浅雕,筋脉隐现。花瓣间隐一螃蟹,敛螯舒腿,如欲攀爬,颇有生趣。底足由荷花及叶茎盘曲而成,巧妙自然。杯内壁阴刻隶书五言诗:

截得青竹杆,
制成碧筒杯。
霜螯正肥美,
我酿醉新醅。

及“万历庚辰(1580年)秋日墨林山人”款。近底处刻阳文篆书“望云”印章款。“墨林山人”即明代安徽著名收藏家项元汴的名号,此杯或即为其所有。“望云”款待考。


竹刻松树小壶

明 濮仲谦制 清宫旧藏
高12.3cm 径8.4cm

壶呈天然树桩状。作者采用深浮雕技法,以一节老松树干作为壶身,一侧有枝沿树身盘附而上蟠屈成柄,断梗作流。壶盖巧雕成枝叶状,曲折如钮且又与壶身枝干相连。壶柄下方隐刻楷书“仲谦”二字款。此壶制于明代万历、天启时期(1573-1627),是濮仲谦的众多精品之一。作者根据材料的自然形状,精心设计,巧镂细刻,树身苍古老屈曲,满布鳞皮,并配以枝叶,精致古雅。乾隆皇帝曾多次为濮仲谦所制的竹刻御题诗句,赞扬他刻竹圆润、不留锋刃的艺术风格。


棕竹七佛钵

清宫旧藏
高14.5cm 口径23.6cm

钵圆体,口微内敛,口沿平齐,底部浑圆如釜。器型稍扁,体硕大,壁厚重,入手沉着。钵外浮雕一周共7尊佛像,均为结跏趺坐,双手迭置膝上,眼帘低垂,宝相庄严。其背光为浅浮雕,佛像为高浮雕,辅以恰到好处的阴刻,形成多层次的纹饰,突出了立体感。佛座之莲台设计为半圆形,以适应器下部的曲面形态,视觉效果颇佳,是别具匠心的细节处理。器表打磨光润,强调棕竹独特的自然肌理,于浅赭色地中显现深色悬针状条纹,向下渐变为细小的颗粒,长短、聚散不一,深浅二色相映生辉。钵内壁阴刻隶书填绿彩乾隆御题诗句:

古寺闻藏古钵珍,舍离曾得奉金人。
何来沙汭渔家器,又历风旙海劫春。
纪事五言尤忆昨,选材七佛重传神。
笑予何复拘名象,青石由来半假真。

并“乾隆戊寅(二十三年,1758年)春日御题”及“乾隆宸翰”填朱印章。
此诗录于《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五,原题作《题枷楠木佛钵》,其后有自注曰,“开元寺佛钵见皮日休诗序甚详,去岁南巡索观题句,仍命藏寺中,爱其制古,因命良工以枷楠香木肖形为之。然日休所云帝青石作,以今观之,则陶器而非石,盖世代屡易焉,知不出于赝,故末句及之”云云。


黄杨木圆雕李铁拐像


通高35.7cm

此像立姿,肩系葫芦,身着破衣,围百结叶裙,瘦骨嶙峋,虬髯连鬓,赤双足,一腿跛起,一腿直立,右腋下架有一拐,左臂抬起,手捏一只蜘蛛,在后衣裙下方刻有阴纹“至正二年制”隶书款。李铁拐是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元代以后,对八仙的各种传说愈趋离奇,以八仙为题材的各种雕刻在工艺美术创作中也十分众多。

这种绕腰络腋、横巾右袒、下体着短裙、外表注重肌肉的表现和偏重衣纹雕刻的键陀罗式艺术风格在唐代石刻中非常流行。光秃的前额凸起的形象也正是宋元时期雕刻和绘画中罗汉的主要特点。而明清时期用各种质地材料雕刻的李铁拐更是形态各异。此作品的作者以圆雕技法,以无须罗汉为本刻制出李铁拐像,同时也注意到了人物形象比例上的准确和肌肉的质感,对李铁拐的神情刻画极其细腻。虽然是相貌清癯穷困潦倒的乞丐外形,却丝毫不掩其仙风道骨,尤其是瞇起的双眼带动了面部肌肉,表现出悲天悯人、超然物外的气概。刀法上舒畅健朗,镌刻技巧极精湛,为我们研究元代的小型木雕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黄杨木雕董其昌书诗笔筒

高24.8cm 口径34.2cm

笔筒圆体,略扁,形体硕大,口沿微内倾,筒壁厚实,庄重沉稳。内壁髹黑漆,外壁阴刻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一首,与原诗略有出入: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饮如长鲸吸百川,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似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
长安市上酒家眠,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字内填蓝,末署“其昌”款字及印“董其昌”、“宗伯学士”二方,知其粉本为董其昌所书。
此器外壁书法雕刻运刀如笔,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如欲破壁而出,为笔筒增色不少。


紫檀木镂雕会昌九老图笔筒

通高19cm 口径14cm 底径16cm

笔筒口沿嵌银丝勾连菊花纹,近口处以螺钿镶嵌狮纹及葡萄纹,外壁镂雕《会昌九老图》。底座如岩石状,与筒身景物相呼应。壁身描绘的是唐会昌年间(841-846年)白居易等 9位文人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宴集的情景。

此器以高浮雕和圆雕为主,刀法略显快利,磨工略显草率,螺钿装饰较厚重,其造型设计、图纹刻划等都带有鲜明的明代紫檀雕刻风格。


紫檀木雕弥勒佛

高17.2cm 底径22-13cm
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佛像以紫檀木制,闭目,笑口半开,大耳垂肩,袒胸露腹,盘腿曲肱依袋而坐,左手捏布袋,右手抚膝。

作者用一块老树根,以圆雕技法将大腹便便的弥勒佛那悠闲自得、随遇而安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此件作品雕刻精细,刀法娴熟,线条自然流畅,为明末木刻圆雕作品中的佳作。


沉香木雕松竹梅图笔筒

明晚期
高11.9cm 口径11.3-10.8cm

笔筒以沉香木雕成,俯视笔筒底如悬斗。外壁雕山岩凹凸嶙峋,并以浮雕及镂雕技法刻画老梅一枝、幽竹几茎、虬松数株。松干、梅枝尽力贲张,唯竹茎纤弱,于是以数块巨石相配。

此作品不似一般沉香木雕刻般精致,如笔筒的口沿处仅刻阴线一周,无其他装饰,岩石的雕凿痕迹也清晰可见。其妙处在于设计大胆,抛弃陈规,于粗犷中不乏细腻的表现,对松、竹、梅、石等物象所包孕的精神内涵作了恰如其分的表达。其器虽小而画面境界不俗,在众多的沉香木雕刻品中显现出独特的价值。


沉香木刻东坡游赤壁图酒斗


高9.4cm

此杯依材质的天然形状随形雕成,器表以线浮雕的手法刻画宋代文豪苏轼赤壁夜游的故事。口沿处刻“东坡游赤壁图”六字及“希黄子”款,据此知为明代雕刻高手张希黄的作品。此酒斗雕刻技法娴熟,所刻人物、景致栩栩如生,可见名匠之功力。沉香木为珍稀的木材品种之一。此杯材质的色泽与犀角的颜色酷似,如不细察,极易混于犀杯之类。


沉香木雕菊花臂搁


长26.9cm 宽7.6cm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弧起较高。通体凹凸不平,如老树枝干状,但入手光滑圆润,磨工极佳。其正面下部浮雕湖石一具,其上伸展出野菊数茎、杂花若干,姿态秀逸,状物生动,虽然沉香木色泽深暗苍老,但经妙手点化,不乏婀娜之致。其刀法细入毫末,隐起自然,颇富功力。


椰子木金漆葵花式笔筒

清 清宫旧藏
高11.9cm 口径最大11.5cm

笔筒椰子木制,十瓣葵花式。筒身髹黑漆,饰描金花卉纹,每一凸瓣均留出长方形开光,开光内在原木地上浅浮雕变体几何纹样,每瓣纹样相同。内壁满髹黑漆,并以金漆描画各式折枝花草纹。底部亦为黑漆地描金花卉纹。此器所应用的漆工艺似受到日本金漆莳绘的影响,较为特别。黑漆描金艳丽悦目,而木色沉暗蕴藉,相互衬托之下,装饰效果更为突出。


桦木雕灵芝长形镇尺

清 清宫旧藏
高4.5cm 长25.6cm

镇尺长条形,底部平整,上部则因质顺势,类物刻像,镂雕各式大小灵芝,雕工简约,随形而至,稍施修整。刀法浑圆,打磨精到,不留刀痕。灵芝在古代被视为瑞物。此镇尺应为清代宫廷内文房书案上的常设之具。


乌木嵌螺钿双螭纹小盒

清 清宫旧藏
通高3.8cm 口径5.4cm 足径3.9cm

盒为乌木制,作莲蓬式,子母口,圈足。盒体光素,盖面镶嵌螺钿雕双螭纹,双螭作环绕状,神态生动,精细之处毛发毕现,线条柔美自然,画面耐人寻味。作品以螺钿配乌木,庄重简约,气派雍容。


札古札雅木碗

清中期 清宫旧藏
高6cm 口径16.3cm

碗墩形,撇口,平底,圈足,里外光素。木质光润,现出自然纹理。此碗润滑轻巧,用指甲掐可现出甲痕。碗底中央刻阳文隶书“乾隆御用”四字款,其外圈以银丝镶嵌隶书诗句:

木椀来西藏,草根成树皮。
或云能辟恶,籍用祝春禧。
枝叶痕犹隐,琳琅货匪奇。
陡思荆歙地,二物用充饥。
乾隆丙午(1786年)春御题。

后用金丝嵌篆书“德”字方印。碗中存有一皮笺,上用汉、满、藏三种文字记:“土尔扈特四等台吉晋巴恭进木椀一个”。

清代从康熙时起,每逢初春,西藏均向朝廷进献此种根瘤碗以贺春喜,成为惯例。乾隆帝的御制诗中,为扎古扎雅木碗题的诗有8首。乾隆帝仿效其祖父康熙帝,为扎古扎雅木碗制木匣,并将自己的诗分别刻在木匣的盖面上和碗的圈足内,大多字体还镶嵌上银丝,以示他对此种木碗的珍爱。

此种木碗所取之材非常珍稀。西藏上层人物为了携带方便,在木碗外还特制匣套。这种铁鋄金碗套口缘部位连有罩盖,两侧嵌提梁耳,可以系带背携。套壁和盖面上镂刻精细的勾莲、缠枝花卉和螭龙纹饰。铁的外表包有一层金箔或嵌松石珠,使碗套显得金碧辉煌,华丽富贵。


牙角

象牙葫芦形笔掭

清 清宫旧藏
高1.6cm 最长17.8cm 最宽13cm

笔掭为浅缘盘,葫芦式。盘上浮雕并镂雕葫芦枝蔓、叶片及小葫芦为饰,并蜿蜒于盘侧及底部,又伸入盘内,增添了器型的变化。盘仿葫芦形的束腰处则浮雕一蝙蝠。

古人以大小葫芦及其藤蔓相联象征多子,而蝠谐音为“福”,故此器纹饰寓意吉祥。纹饰局部又经染色,有蓝、绿、红等多种色彩,历久不免有些部分稍褪色,却形成了有如晕染的古雅效果。此笔掭雕刻精细,造型优美,其装饰性似更甚于实用价值。


象牙山水人物图笔筒

高14.6cm 口径10.8cm 底径11.5cm

笔筒用象牙成,直筒形。外壁雕一高冠博带手捧牙笏的官员,款步徐行,前面小童提灯引路,后面侍从掌扇相随。背景在烟岚雾霭中楼台隐现。笔筒背面雕一青年,牵马执鞭欲行,旁立老者拄杖,似在谆谆叮嘱。两图连续,表达了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即可平步青云的主题。并有阴刻行书题诗:

龙楼凤阁九重城,
新筑沙堤宰相行。
我贵我荣君莫羡,
十年前是一书生。


此器采用浅浮雕技法,其造型、刀法、纹饰乃至细节刻画都具有明代象牙刻工艺的典型风格。



骨雕羊

日本明治时期 清宫旧藏  高7.1cm

这是一件用骨粉压制成模的雕刻作品。一只羔羊头高仰,口微张,双耳竖起,两只眼睛流露着温和期盼的神情,二前腿直立而不呆板,右后腿轻抬前迈,体现了动与静的结合。羊身的刻画精细逼真,小羊稚嫩柔弱的气质更表露无遗。作品着重于写实,细节刻画入微,表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



尤侃款犀角雕葡萄禽鸟纹杯

明末 高5.7cm 口径13.5×6.8cm

杯以非洲犀角的后角制成,角质坚实细腻,色泽如蜜,呈浅棕黄色半透明状。利用犀角天沟自然凸凹的部位镂刻两株缠枝葡萄藤做柄,枝曲叶展,果实圆大。杯柄的左右两侧,雕雌、雄两鸡带着数只雏鸡,雏鸡或觅食,或躲于雌鸡翅下,或跳在雌鸡背上玩耍。杯内壁利用犀角天然的地岗部位,刻出一块垂岩,葡萄藤盘曲缠绕悬挂在岩壁下,叶、果点缀其间。在平底的边缘处刻有阳文“尤侃”篆文小方印,印款字小,几不可辨。此杯纹饰美,雕刻技法精湛,展现出一幅寓意深刻的锦鸡教子图,使人观之韵味无穷。


犀角雕槎形杯

明末 高8cm 最长处长16.8cm 最宽处8.2cm

此器以亚洲犀角雕成。槎形,槎首蒸栗色,槎尾部呈棕黄色。作者采用圆雕、浮雕等技法,将犀角斜切,内部掏空。槎杯造型为瘿节累累的枯树形舟,舟首枝杈穿孔,流在枯木舟的尾端。一长髯老者背倚枯枝端坐于槎中,身着长衫,头戴素巾,右手置于膝上,左手捻胡须,面带微笑,向左观望,神态极为祥和。人物左侧的枯枝上挂一拂尘,雕刻细微,似随风摆动。槎下水波翻涌成漩,似在激流中航行,水浪纹层次分明,细入末毫,雕工精细。此题材出自张骞乘槎寻河源的典故。槎杯造型别致,用刀流利,打磨精细,雕功简洁流畅,通过作者细腻的刻画,将老人虽是险水行舟,但胸有成竹,犹如闲庭信步的神态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是犀角雕刻中的珍品。


匏制蒜头瓶

高13.8cm 口径4.1cm 足径7.2cm

瓶细颈,溜肩,鼓腹,器形规整饱满。口部膨起如蒜头式,饰3道凸弦纹,并镶染色牙口。自口部向下直至腹部有6道凹线纹垂直贯通,将器身划分成6瓣,每瓣自成装饰单元,均于颈下饰阳文如意云头纹、联弧纹及卷草垂肩纹,腹部饰独窠莲花纹并有卷草袅娜向上。下腹亦有凸弦纹2道。器底为6瓣葵花形圈足,内有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印章款。

“匏”是“葫芦”的旧称,匏器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奇葩。即以此器而论,其所用范制之法是匏器工艺中较为重要的工艺技法。简言之,在葫芦幼小时,将其纳入已制好的有阴文花纹的范模中,待其长成,与范模严丝合缝,取出后即可得阳文花纹的匏器。其纹饰悉出天然,又不违人意,巧夺天工,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此法历史悠久,在民间不绝如缕,至清代传入宫廷,遂大为繁盛。其实,范匏之法言易行难,器形与纹饰俱美者往往十不得一,所以像蒜头瓶般纹饰清晰、粗细均匀、毫无漫漶模糊之处的作品殊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其每一瓣间的图案衔接自然,天衣无缝,而衔接处凹在线的阳文以及莲花纹上的阴文筋脉制作中都具阴中有阳或阳中有阴的工艺难点,却没有任何错乱,制作中整体器形和谐优雅,无疑代表了康熙时宫廷范匏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

高26.2cm 口径7cm 足径7.9cm

瓶侈口,细颈,溜肩,鼓腹,六棱式,底有六方矮圈足。器口六面分别刻双线纹,其下为阳文回纹带,蕉叶纹垂蔽颈部,器身以莲花卷草构成开光图案,内为团寿纹,下腹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器体起棱处刚劲有力,棱线之间的各面甚至微微内凹,使器形极富张扬的刚性,而各部分的连结处及器表纹饰绝无生硬的折线,细细品味,其强健中不失婀娜。加之葫芦历年久远,表皮斑驳,色泽沉暗,愈平添一种古旧的沧桑韵致。瓶配有铜制内胆。外底阳文方框中有“康熙赏玩”四字楷书款。


匏制乾隆御题蕃莲纹碗

高8.6cm 口径18.1cm 足径7.2cm

碗侈口,敛腹,圈足。外壁近口沿处饰阳文回纹带,主体纹饰为蕃莲及卷草纹5组。内壁髹黑漆并刻阴文楷书御题诗:
葫芦碗逮百年矣,穆如古色含表里。
摩挲不忍释诸手,康熙御玩识当底。
昔时未审赐何人,其家弗守鬻之市。
辗转兹复充供珍,是诚珍胜其他耳。
辞尘世仍如西清,碗如有知应自喜。
敬思当日圣意渊,不贵异物祛奢靡。
园开封泽重农圃,蔬瓠尔时种于此。
就模中规成诸器,神枢即契造物理。
对碗可悟见诸羹,幻海浮沉宁论彼。
末署“乾隆乙巳仲夏月上浣恭题御笔”,并“古稀天子”篆书方印。乙巳年即乾隆五十年(1785年)。此诗见《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一六,原题作《恭题壶卢椀歌》。碗外底有“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匏制勾云纹漆里花口盘

高5cm 口径16.8cm 足径9.2cm

盘为六出葵瓣式,如花朵般偃仰有致,微侈口,圆腹,浅底,6瓣花式矮圈足。外壁亦分出6个区间,每一区间内以高浮雕勾勒如意形云头,下腹饰连弧纹2道,近底处有弦纹1道。圈足内花式重圈中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识。盘内壁黑漆地上以工笔画法金漆描绘折枝牡丹1朵,并根据厚薄不同的漆层来区别花叶的肌理与质地,渲染出物象的透视关系。因年深日久,漆层薄处略经磨损,形成了虚实浓淡相互映衬的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时期的匏器中,有许多似这种纹饰线若刀裁、颇具浮雕感的作品,但此器造型、装饰均别具一格,且能突破匏之自然形状的限制,如此精品实为难得。

E N D -

【 国际艺术大观 】

北京故宫馆藏 竹木牙角匏器,堪称清代宫中一绝!

(0)

相关推荐

  • 清代:【老沉香木笔筒】

    清代:[老沉香木笔筒] 规格:高14.7cm宽11.5cm重244g 简介:文房四宝精品笔筒:珍贵材料不易.喜上眉梢题材.高浮雕技法,梅花.枝干.喜鹊.刻画细腻,栩栩如生.构图巧妙严谨 .整体包浆极润 ...

  • 清代老沉香“一路连科”文房笔筒

    清代老沉香"一路连科"文房笔筒,上好老沉香整木*刻,浅浮*,刻荷*仙鹤.*工一流,细节到位,栩栩如生.线条流畅有力,包浆醇厚,味道清香,纯正迷人,是文房收藏精品.规格:高*2.5c ...

  • 清代精品沉香木笔筒

    年代:清 规格:高17cm 外径16.8cm 内径12.6cm 底径15.5cm 此物经过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淑芬专家鉴定为清代沉香木笔筒中的精品,雕刻手法相当高精,全身满雕镂空,保存至今无损坏,实属不易 ...

  • 清代 老沉香松鹤延年大笔筒

    尺寸:高21.5cm宽22.5cm 重1395克. 文房雅器,上乘沉香为材,大料整雕而成,实为罕见,鬼斧神工之作,采用镂空雕.深雕.浮雕等技法,松鹤延年题材,栩栩如生,做工精绝,木质纹理清晰,油份好, ...

  • 美轮美奂的馆藏竹木牙角雕匏器

    竹木牙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万余件竹木牙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可见皇室也对 ...

  • 明清竹木牙角器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明珠

    竹木牙角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虽然器微,但往往秀工极巧,精雅无比,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这类物品,尤其是竹木器不易保存,传世较少.现在流散在民间的竹木牙角器主要 ...

  • 明清竹木牙角器

    竹木牙角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虽然器微,但往往秀工极巧,精雅无比,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这类物品,尤其是竹木器不易保存,传世较少.现在流散在民间的竹木牙角器主 ...

  • 妙手文心——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

    「"賞古尋珍」帶你身臨其境,感受古代藝術品的魅力 撥開收藏迷霧,去偽存真 古玩圈做自媒体最专业,自媒体圈做古玩最专业 如不想免错过精彩内容想,请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常年拍卖征集,鉴定,售卖古 ...

  • 无极斋分享《妙手文心——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之二

    妙手文心 --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 系列之二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 ...

  • 【鉴赏】北京故宫馆藏百件珍品(附高清图)

    今天,小编整理了一大批故宫珍品图片,供各位藏友鉴赏: 明成化 斗彩折枝葡萄纹杯,故宫馆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 ...

  • 北京故宫馆藏玺印赏析

    玺印是凭证工具之一.国家.官吏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皆须以印记为凭证,于是官.私玺印产生了.玺印大约始自东周,代代相承,未曾间断,完其发展,可分四期: 1.散制作期:传世的出土古玺印最早为战国时代的制作, ...

  • 扇骨的材质:竹木牙角的大千世界

    竹刻人物山水扇骨 扇子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把折扇在手往往体现人的身份.如今的成扇已成为收藏市场上的宠儿,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即便是以往人们不太注意的扇骨,也越来越受到收藏者青睐. ...

  • 北京故宫馆藏的4大老盏「详图赏析」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紫禁城,三个故宫博物院.一个在沈阳,一个在北京,还有一个在台北.但我们说起故宫,通常指的是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