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淅川这个教师之家的故事,入选全国大型图文书,面向世界讲述……

自《带着全家去南山》这篇纪实文学在《丹江湖畔》公众号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被列入中国扶贫影像创作专题,并于2019年春天由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峰教授领衔创作完成,已经收录在《石榴红了》(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中国扶贫影像故事创作全称是“影像见证新时代,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是中宣部重点项目,是中国文联主题文艺创作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全国只有17个县(区),淅川是其中之一。驻点淅川创作组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先生任组长,杨峰、耿亚伟、赵丙元等全国著名摄影家为成员,笔者有幸成为创作组唯一的文字主创人员。

因为中国扶贫影像创作的图片有严格的保密纪律,在国家展播前不允许使用创作成果,现把笔者在采访过程中用手机拍摄的创作花絮、主人公自己拍摄的工作照以及文字稿先刊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带着全家去南山

文/田野

河南省淅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片区县和河南省深度贫困县,同时,淅川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这里山高林密,湖阔水深,贫困基数大,发展路子窄。但是,近三年来,淅川的教育质量在河南省南阳市13个县市区中一直是名列第一,仅考入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就有20余名,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淅川有一支敢于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申佩源一家人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申佩源是淅川县毛堂乡窑沟村人。他的家距离淅川县城北区只有2公里,站在家门口就能望到正在建设的淅川一高大楼。申佩源师范毕业后,一直在县城附近的桥沟小学工作。2015年夏季,申佩源得知南山里的学校教师紧缺,主动请缨到南山里的朱家营学校工作。在那里,申佩源这一干就是四年。四年里,申佩源不仅自己坚守在南山,而且把同是教师的父亲、妻子和妹妹先后带进了南山。一家四位老师坚守在南山里的三所小学,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

南山只是一个大地名,因为,这里地处伏牛山南部,故名南山。在大山深处,分布着石门观、铁江沟、江沟、庙沟、马沟、朱家营、党院等7个村子,10000余名村民。由于山高林密,坡陡路险,南山被称之为淅川的“小西藏”。随着淅川一些老教师的陆续退休,刚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是教育的“香饽饽”,人还没到,就被同样需要补充教师的县城周边学校抢走,因此,南山的几所学校师资缺乏现象越来越严重。于是,申佩源就决定从自己的家庭入手,解决南山学校的师资问题。

申佩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申祥训。申祥训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学教师,退休后,一直在一家果园负责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待遇高,离家近。可是,他听了儿子申佩源的想法,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儿呀,你就别提报酬多少的问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老教师,能够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就这样,申祥训骑着三轮车,带着行李,当天就跟着儿子一起挺进南山了。

申祥训先后在朱家营和庙沟两所小学任教。他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对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有爱心。他的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2018年秋季开学,已经关闭多年的银杏树沟小学重新开办,申祥训又被调往同在南山的银杏树沟小学任教。毛堂乡中心学校校长桂书岐说:“申祥训老师是南山几所学校的招牌教师,许多学生家长都是冲着他把孩子送到学校的,让他到一所新的学校更有利于打开局面”。家长们说:“申老师责任心强,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学习,我们放心”。

2017年暑假,申佩源决定动员自己的妻子朱建芳跟自己一起挺进南山任教。当时,朱建芳在白树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她是学校的业务骨干,也是淅川县优秀教师,教学成绩历年来都是在全乡排名第一名的。白树小学距离申佩源的家只有500米,朱建芳在工作的同时可以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朱建芳听了丈夫的想法,毫不犹豫地决定跟着丈夫一起去南山教学,因为,她知道,南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她。

秋季开学,朱建芳把正在上六年级的女儿交给婆婆,自己带着3岁的儿子跟着丈夫申佩源一起到南山里的朱家营小学工作。虽然在此之前,朱建芳老师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真正的困难还是远远超过了她的思想预期。从他们家到朱家营小学,要走40余公里的山路。其中有一个路段叫阎王边儿,山势陡峭,路窄弯急,路下就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坠入崖下就会车毁人亡。不过,最让朱建芳揪心的是这里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由于家里贫穷,学生们存在学习用品少,衣服破旧和无人照顾等困难。朱建芳老师在教学之余,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两年来,朱建芳筹措善款和爱心物资累计达到50000余元,解决了朱家营、庙沟、石门观等几所山区学生的生活、学习困难。

2019年4月21日,笔者跟随摄影家杨峰老师一行在朱家营小学采访,亲眼目睹了申佩源和朱建芳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朱家营小学共有八名学生,三个年级。其中,王钰琳、王琳英、王灶钰三位同学因为家里距离学校远,吃住在学校。其他的孩子中午也在学校吃饭。申佩源和朱建芳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给孩子做饭。由于住宿的三位学生年龄小,朱建芳不放心他们单独就寝。于是,到了夜晚,申佩源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一名男生睡觉,两名女生就跟朱建芳住在了一起。朱家营村村委委员刘国华说:“申佩源夫妇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像是孩子们的父母,甚至比他们的父母还要亲。”

申佩源的妹妹申先条是九五届中师生,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后一届统招中师生。由于种种原因,这届中师生毕业后一直没有分配工作。申先条的丈夫硕士毕业后在重庆市公安局工作,申先条带着儿子跟随丈夫一起在重庆生活多年。2018年春季开学,淅川县为这批中师毕业生统一上编并安排工作。申先条把七岁的儿子留给丈夫,自己只身回淅川县毛堂乡任教。在哥哥、嫂子和父亲的感召下,申先条主动请缨到南山里的学校任教。毛堂乡中心学校尊重申先条的选择,分配他到南山里的庙沟学校任教。申先条不会骑摩托,每个周五放学,她坐父亲申祥训的三轮车回到在县城的家;周日下午,父亲又用三轮车送她去学校。谈到从重庆大都市到淅川毛堂南山,申先条说:“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虽然不能与重庆相比,但是,为了山里的孩子能够读书,这个付出是值得的。”

一家四位教师虽然全在淅川县毛堂乡南山里的学校工作,但是,他们之间最远的相距十余公里。由于山高路险,夜晚还要照顾住校的学生,一家人在工作日很少相见,只有到了周末,全家人才相聚在县城附近的家里。一家人在一起吃几顿团圆饭,谈谈教学和生活,相互鼓励,其乐融融。

一个家庭,四位教师,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支教”团队,和其他南山的教师一起,扎根在深山区,用最丰富的知识,用最纯朴的善良,用最真诚的爱心,传道授业,播种爱心,点燃了和点燃着南山孩子们的梦(撰稿 田野)!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