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蔚七日谈】斯堪尼亚的卡车为什么那么好?
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历经风雨而不倒,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且行销全球,都有各自的绝招。俗话说:“见贤思齐”,“师夷长技以制夷”。了解跨国公司各自的绝招,是每个希望成为跨国公司的中国企业都应该做到的。
本系列第三篇,就讲讲公路之王——斯堪尼亚吧。
人性化的斯堪尼亚
参观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斯堪尼亚公司,最触动笔者的不是斯堪尼亚先进的技术和各种车型,而是员工脸上洋溢的自信以及工厂人性化的设计。
在笔者看来,斯堪尼亚是把“以人为本”贯彻的非常好的汽车企业。
笔者注意到,斯堪尼亚的生产线地面装的竟是木地板,参观时听到斯堪尼亚的解释是,工人每天要走动弯腰的数次非常多,木地板缓冲性能好,有利于保护工人的脊柱。
生产线的木地板
在斯堪尼亚的生产线上,笔者看到,这里的工人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不太一样。有很多工人是直接把工具袋别在身上(就像有些理发师)。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状态也各不一样,有不少工人都是带着耳机工作,有的甚至走动时迈着舞步般的步伐;还有很多工人的工位上粘贴着美女海报或者明星。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工人对自己工作环境的自由度,也可以看到工人脸上的表情是愉悦,甚至是享受的。
在斯堪尼亚,无论在研发中心、生产车间,还是在试车场上,所有接触到的斯堪尼亚员工,在交谈时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自信。
笔者在斯堪尼亚的研发中心了解到,这里的员工是被充分信任的,他们上下班是不需要打卡的。
当然,斯堪尼亚的员工在享受自由和快乐的同时,也拿出了最好的产品。斯堪尼亚的产品,素有“公路之王”的称号,是很多卡车用户追逐的对象。特别要说的是,其产品在人性化设计方面,在业内也是独树一帜的。就在2016年的汉诺威商用车展上,全新一代斯堪尼亚S系列重卡打败依维柯Stralis XP/NP、OM471动力奔驰Actros,摘得2017年度卡车桂冠。搜一下这个车型,就会发现“人性化”和“高科技”都是这辆车的标签。
汉威诺车展上的斯堪尼亚S
当然,斯堪尼亚的车价格不菲,其企业利润也令所有的商用车巨头羡慕。2015年,斯堪尼亚净销售额为950亿瑞典克朗(约合72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为96.41亿瑞典克朗(约合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可以看到,斯堪尼亚的营业利润率超过了10%,这一数值让无数商用车企业,只能望其项背。
奴隶造不出金字塔
为什么斯堪尼亚能够造出那么好的卡车,卖那么高的价格,有那样好的利润?笔者认为,这也许得益于斯堪尼亚的员工都能愉悦地工作。
近来,有一篇文章在热传,那就是《奴隶是造不出金字塔的》。这篇文章,提到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这一石破天惊的推断:金字塔不可能是奴隶建造的。
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由30万名奴隶所建造。
布克为何会在400年前就有这样不同寻常的判断呢?布克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囚禁期间,他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之前,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起先,布克以为是制造钟表的环境太差,后来布克越狱逃跑,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在更糟糕的环境里,布克制造钟表的水准,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此时,布克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布克这样说到:“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绝不可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同样道理,能制造出“公路之王”的斯堪尼亚的,一定也不可能是一群心情紧张、工作时充满疲惫和不满的人。
这一点在参观斯堪尼亚时,也得到了印证。笔者参观过程中,最大感触,就是员工工作的人性化环境,以及他们脸上的那种轻松、快乐和自信。笔者认为,这也许就是斯堪尼亚能够成为“公路之王”的一个秘密。
是产品没自信还是员工没自信
笔者去过很多中国的重卡企业,有些工厂的工作条件并不乐观,比如,很多南方的工厂都没有空调,笔者夏天去参观生产线,呆一会就感觉难以忍受,不知道工人穿着工作服工作是怎样的感受。
特别是近来,笔者发现,好几个企业的员工,都表现出倦怠感。不止一个人表示,“工作都是撑着”。笔者去有的国内企业生产线参观时,也看到很多工人脸上都是面无表情,机械的在工作。
面对很多麻木工作着的工人,倍感疲惫的研发人员,已经丧失了激情的销售人员,笔者难免会想,这样的企业怎么能造出斯堪尼亚那样的产品呢?
笔者发现,有些中国企业,让很多员工都没有尊严感。有一个企业的人这样说:“我们企业在北京的住宿费标准只够住地下室,你知道吗?即使我怀孕的时候,来北京出差也都是住地下室。”还有的企业员工,从广西来北京开会,不能坐飞机,只能坐火车。笔者无法想象,从广西到北京来,要坐20多个小时火车,这样的企业怎么会有什么样的效率呢?还有的企业,有高铁不让坐,嫌贵,只能坐普通的火车。要知道,有些跨国公司的普通员工坐高铁,都是要坐一等座的。
一个连高铁也不能被允许乘坐的人,会有什么尊严感,又哪里来的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员工,又怎么能造出好的产品?或者自信地向客户推荐企业产品呢?
笔者认为有一句说的很有道理,那就是你不对你的员工好,又怎么能指望你的员工对你的客户好?说中国的重卡小毛病多,真的就是员工不认真、不负责吗?
奴隶造不出金字塔,心情紧张的工匠也造不出瑞士手表。同样道理,一个没有尊严感、没有自信、心情并不轻松的人,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卡车产品完美。
生产力是一种态度
关于企业管理,究竟应该是严格管理,还是要人性化,笔者一直也觉得非常困惑。
很多小企业以及初创企业,往往都因为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不严格,而无法做大。不过,很多大企业,却因为过于繁杂甚至苛刻的管理制度而失去最初快速发展时的活力。
近来,笔者发现,有的商用车行业龙头企业,其严苛的KPI考核,各种制度的约束,已经到了让员工时刻高度紧张,做事谨小慎微,生怕犯错的境地。
其实,管理理论认为,KPI考核的核心,并不是考核,而是激发起员工的创造力。管理学最著名的书籍,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第20章“雇佣整个人”中这样说到:“我们必须把工作中的人力当做‘人’来看待。换句话说,我们也必须重视‘人性面’。”
S500新车
文章还这样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马歇尔计划赞助下,欧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了几百个访问团到美国来研究生产力提升的原因。最初访问团预期生产力提升的主因在于所采用的机器、工具或技术,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几种元素和美国的高生产力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生产力提升背后真正的因素──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态度──所带来的结果。他们一致的结论是:‘生产力是一种态度’”换句话说,员工的工作动机决定了员工的产出。”
彼得德鲁克指出:“在彻底机械化的作业中,生产速度和品质表面上似乎完全由机器决定,实际上工人才有决定性的控制权。”“在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和流程中,工人的参与是根本要素,也可能是最关键的控制要素。”
遗憾的是,笔者感到,很多中国企业最重视的仍然是机器设备,而不是员工本身。很多工厂,宁可花大笔的资金建造全新的工厂、购买昂贵的设备、引进价格不菲的技术、却对员工的培训以及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不愿做太大的投资。
现在大家都强调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工匠要做出精品,也需要心情愉悦,没有后顾之忧。很难想象,一个被生活重负所压,被各种制度束缚的工匠,还能造出好的产品。
今天就探讨到这里,上述也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仅为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前来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