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业“磨洋工”咋办?
【第211期】教孩子学会学习(112)
孩子作业“磨洋工”咋办?
做完作业再练字,孩子实在不情愿 晚饭后,爸爸对看电视的儿子贝贝说:“别玩了,做作业去吧!”
“贝贝说:“做完了!”
爸爸说:“那就练字去!”
贝贝说,“练字、练字,写作业难道不是写字吗?”
罚勤将懒法不当,孩子学会“工磨洋” 贝贝爸爸的做法在家长中相当普遍。
在我们家长(也包括老师)的头脑里,只要孩子在我们的视界里,孩子就应该学习,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脑,不能看闲书(课外书),更不能出去和同伴玩耍……
学习是孩子的第一要务,做完了作业也不能“闲着”,会再给孩子布置各式各样的额外作业,而且这个作业会根据孩子时间的多少来布置。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作业做得越快,时间越多,家长的作业量也就会越大。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奖懒罚勤”。
为了不给家长再“罚勤”的机会,孩子们就自然学会了“磨洋工”:本来半小时完成的作业,却需要一个小时完成,因为孩子知道,既然做完了作业也不能玩,就不如边做边玩。长此以往,做作业“磨洋工”的不良习惯便养成了,即便有时孩子想快都快不上去了。而且,这种“磨洋工”习惯还会侵渗于孩子的性格之中,无论是是学习上还是日常行事,都会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降。
作业当用承包制,及时完成当奖励 孩子“磨洋工”,不会管理时间,表在孩子身上,根却在家长那里。要想消除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家长要做的不是代替孩子将时间表排满,而是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们农村实行的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劳动,有活大家一块干,干多干少一个样。比如说锄地,一人一拢,大家一块往前锄,谁也不想快点锄,因为,你早早锄完了,队长也不会让你闲着,会给你分配新任务。而计分是以时间为单位,不以干活多少来计算。这样,人们自然就学会了“磨洋工”,拿着锄头不干活,一小时就能完成的活要干两小时,一上午就能完成活的要干一天甚至更长。这就是典型的出工不出力。人不出力,地里当然就没有收成。因而,那时,人们整天早出晚归,一天到晚靠在地里,地里收成却并不好,产的粮食不够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连产承包责任制,将地承包给家民个人,活就是那些活,你愿啥时干就啥时干,干完了你可以休息,当然你也可以干些别的,这个干别的可不像以前吃“大锅饭”时那样白干,干了就会有收入。于是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地里产的粮食多了,人们能吃上饱饭了。
为什么同样的地,打得粮食不一样多?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承包”——地就是那些地,活就是那些活,你早早干完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
我想孩子现在作业拖拉就像过去农民生产队时的“磨洋工”,一样,更何况做作业还是一种“软活”,如果孩子不用心,就是家长(教师)寸步不离地盯着、守着,孩子照样拖拉;大人若是稍一离眼,孩子就更身在作业,眼、耳、手、心会干起了别个。
完成作业就自由,孩子作业不应付 实际上,孩子在校学习了一天,又有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孩子能独立地完成,完全可以保证孩子的学习质量,家长无须再额外布置。
因此,对于孩子的作业,家长不管期用多长时间,只要按质按量的完成作业,就该对孩子提出表扬。孩子完成了作业,“剩下”的时间就是他们“自己”的了!在孩子“自己的时间”里,孩子做什么是他们的自由,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更不能再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更要让孩子相信,只要完成“份内”的作业,他就“自由”了。
当然,有些家长会担心如此做是不是对孩子的一种放纵,他们是否会为了玩而将作业草草应付。
在这一点上,家长完全不必担心,我们不能低估孩子的“认知”和“觉悟",就算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明白,“作业没商量,完成是必须,质量保不住,会挨老师批”。为了争取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孩子一定会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他们才不会傻到拿作业“磨洋工”,“磨掉”自己玩耍的时间与快乐!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