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翡翠收藏的要点
翡翠本身的品质是最不能忽视的,翡翠的品质是决定其价值的决定性因素。部分翡翠可能会因为历史的附加,变得更值钱一些。不过,"老翡翠"年代久远,我们若想单纯靠肉眼准确判断其真假,那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因此,当我们遇到"老翡翠"时,除了要擦亮眼睛之外,还要凭借其权 威的鉴定证明来判断翡翠的真假。
翡翠的繁荣自乾隆嘉庆开始,至今绵延不息,其名称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诸多称呼,直到乾隆时期才第 一次以“翡翠”一词指代如今宝石学意义的翡翠。清朝时期对翡翠的评估首重其色,翠色是其第 一评价标准,至于无翠者,即使质地细腻透明度高如“云玉葡萄洗”者也不受重视。
清宫旧藏翡翠品种丰富,可以分为9类,即陈设类、器皿类、佩饰类、册宝类、祭法类、神像类、文玩类、用具类、镶嵌类。主要品种集中在陈设、器皿、佩饰几类中。
老翡翠表面一般会有包浆,这是翡翠因为时间原因而在表面自然形成的一种物质,有厚薄之分。
旧藏之天然翡翠珠项链(预料成 交价逾1亿港元)上27颗相信来自清末宫廷的翡翠玉珠来源显赫,颗颗瑰丽非凡,项链本身则辗转流传于西方上 流社会,被誉为拍卖史上最贵重的翡翠饰品。项链上的27颗「老坑」翡翠珠子相配绝伦,郁绿柔亮,直径由19.20毫米至15.40毫米不等,颗颗硕大,份量无 与 伦 比,洋溢皇者气派,实为世间罕见之珍品;加上卡地亚镶配的红宝石镶钻链扣,充分体现了其逾百年来的拥有者之非凡身份和气度。此项链在1988年首 次现身拍卖场,以200万美元(约1,560万港元)成 交,轰动一时,成为全球最 高拍卖成 交价的翡翠首饰。六年后,此项链再在香港上拍,成 交价飙升至420万美元(约3,300万港元),升价逾一倍,亦再次把翡翠首饰的成 交价推至另一高峰。时至今日,此项链仍然是拍卖史上最贵重的翡翠饰品。
国宝级文物中美丽的老坑翡翠作为全球珠宝人士喜爱的顶 级奢 侈品,却因为其卓 越的宝石性能——油光、发亮、鲜艳,而遭遇到商检员无法解决的是否漂白、是否注胶、是否染色三大科学问题。甚至被国内各方势力挤压抹黑为B+C货,老翡翠作为明清时期贡品的存在,睡了一觉醒来,竟然落到如此地步,不仅被人质疑,身价反而不如山料新翡翠,实在令人唏嘘。
《阅微草堂笔记》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其记录的应该是乾隆初年到乾隆晚期翡翠价格的变化,这一变化应该是从民间开始的,并非由宫廷主导。档案中乾隆到嘉庆时期虽然翡翠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看不出皇帝对翡翠的态度有何不同,乾隆皇帝终其一生也没有为翡翠专门赋诗作文进行讨论,可见其对翡翠不以为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