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20210102
《中国之门:上海图景》
作者:玛丽·宁德·盖姆韦尔
--------------------
为什么说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中国之门”?本书的回答是:上海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地研究整个中国的缩影,新旧事物以及古今习俗都奇特地融合在一起,比远东任何一座城市都更能凸显变革之中的东方特色。本书以一种发展、进步、肯定的眼光看待上海,强调上海新旧元素融合并存的特征。除了详细描绘上海自开埠之后的市政建设、街道交通、商业、教育、文化、习俗、慈善事业、工业、民生、基督教传教等多方面发展,还描写了中国传统习俗面对西方文化影响时的回应,以及揭露了工人、流浪儿童等底层百姓的悲惨遭遇。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去更加贴近当年那个已经具有国际大都市气象、充满进步的朝气和活力、处在变化与矛盾中的上海。
◆ ◆ ◆ ◆ ◆ ◆
《探秘建筑》
作者:祝勇
--------------------
《探秘建筑》精选祝勇新作《故宫六百年》中与故宫建筑知识相关、青少年读者值得了解和关注的7个主题(名字、空间、时间、地点、设计、布局、建筑物),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建筑知识有关、青少年熟悉且易混淆的小问题。(如:“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故宫到底有多大?”“故宫是如何建成的?”“故宫的正门在哪儿?”“故宫里有哪些宫殿?”“中轴线是怎样一条线?”)
作品以优美、凝练、专业的散文化语言,为青少年读者讲述故宫这座伟大而宏伟的古建筑群的专业知识,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从而引领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历史,掌握文博知识,更深入地体会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 ◆ ◆ ◆ ◆ ◆
《闲散的哲学》
作者:布莱恩·奥康纳
--------------------
1.在21世纪专门论“工作和闲散”的哲学专著:爱尔兰哲学家奥康纳,笔锋犀利,狂怼排挤闲散的主流哲学传统,如黑格尔、叔本华、波伏娃……
2.本书为闲散正名:作者认为闲散可能更接近自由,闲散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应当受到保护。闲散在996被大肆宣扬的过劳社会,尤为难能可贵。作者认为应该警惕排挤闲散的世界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排挤闲散的世界,不仅引发个人焦虑、有损健康,使人丧失幸福感,而且使社会陷入某种特殊的脆弱性。
3.闲散的现实意义:闲下来,或许才是通往自由的捷径。闲散是一种体验,让我们超脱于现实社会规范与习俗之外。当我们处于闲散状态时,即使最终结局或目标并不明确,我们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闲散可能会让我们瞥见另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村上春树被球场上的一声清脆的击球声,打开了写作的开关。
◆ ◆ ◆ ◆ ◆ ◆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
作者:罗翔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首部法律文化研究著作,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
有的男性认为女性穿着暴露、与男性单独共处一室、在男性面前喝醉酒、双方有亲密肢体接触等等行为就是女性暗示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但这些“我以为”真的意味着“她同意”吗?
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的核心,对“性同意”的讨论,不止于性行为发生需要得到许可,还包括围绕着“性”的性别、权力、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审视,性同意年龄、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亲密关系、婚内强奸……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世界并不完美,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心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心与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