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吗?送你三面职场成功的“镜子”

嗨,大家好!我是牵着蜗牛狂奔,今天是我陪伴大家的第22天了。
有句名言: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从来没有救世主,能拯救我们自己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遍寻成功人士的成长历程,不外乎拥有自己的“金钥匙”——三面镜子:凸透镜、显微镜、平面镜。
 01   凸透镜
什么是凸透镜精神?把精力集中在一点,如凸透镜一般,把一束阳光聚在一点,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的精神。
屠呦呦1971年发现青蒿素,四十多年来她和团队专注于青蒿素研究,终获成功。一名教师,只有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喜欢的工作,不断钻研,孜孜以求,发挥自己的特长,一年,两年,终有收获,不可学蜜蜂采蜜蜻蜓点水。
著名作文教学研究专家管建刚老师,研究作文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阅读,数十年不断创新完善,使他的作文教学革命日臻完美。这就是凸透镜的精神。一根火柴在阳光下爆晒一天,不如在凸透镜下几分钟有效果。
教师的工作每天非常具体,哪怕我们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进行专题研究,主题阅读,一个月或者一年,你一定有收获,有提升。
  02  显微镜
俗话说,干事情,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那就需要我们有显微镜的精神——把工作做细。
在细微之处用心,很多时候,问题出在细节上,成功也源于细节。一个事件,一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反映了什么?比如想原来练习书法,先研究如何用笔,分析字的间架结构,把一类字放在一起集中练习,其实常用的字也就1000多个,每天练习一种结构的字比如三点水的字,明天练习提手旁,练习三十分钟,一个月字就有了明显的变化,练习了三个月,你的字就可能脱胎换骨,所以,要练习书法一定要认真去读字帖。
要读书就要先想清楚,我为什么读书?如何读?读什么?
其实,任何一项技能都有核心的技术或者方法。我们一定要用显微镜的精神去做事,研究细节,做个有心人。
03   平面镜
做到了前两点,还要有一个平面镜。
古人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生活中,每天出门前,我们都会照一照镜子,看看妆化匀了没有?头发怎样?
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一个人,他就像一个镜子,能经常指出我们的不足,矫正我们的行为,就像魏征对于李世民,狄仁杰对于武则天,他是我们人生的导师,能及时帮助我们调整工作方法,修正人生航向,使我们避免走弯路。
因为忠言逆耳,所以说真话的人很少。比如,在朋友圈发个文章,大家都来围观点赞,写的好棒啊!你可千万别自认为,我就是未来的新锐作家,自己要知道,朋友圈点赞这是一种礼节,自己瓦罐里有几粒米自己最清楚。不然的话,真可能“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所以,我们要找这样一面镜子——导师。去拜师,找一位职场高手,作为我们的人生导师,职场导师。不一定非是同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士最好。
有可能导师一句话,就帮你指点迷津,犹如醍醐灌顶。所以我们才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工作中,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学习力,最好的导师是我们自己。坚持每天反思,也是一个不错得选择。
曾国藩坚持每天记日记,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勇敢的剖析自己,不断反思正是文正公的过人之处。
一个人要想成功,先确定目标,然后选择方法,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在岸上你永远学不会游泳。
读书破万卷,不行动,你永远只是两只脚的书橱。
行万里路,不思考,你可能只是个邮差。
送给你三面镜子,愿你我不断反思,不断照镜子。愿你不断努力走向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