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出宫时,为何都要捧着一个罐子?

《末代皇帝》电影里有一幕,溥仪因为不满太监们偷盗珠宝出宫变卖,一气之下,下令把所有的太监赶出紫禁城,结果所有的太监均捧着一个小罐,溥仪的英籍导师好奇问说,那是什么?旁边的官员回说:“太监的宝贝(命根子)”,因为中国封建社会讲究讲究“下葬全尸”,要么不能投胎,所以太监出宫都要带着“宝贝”。

▲清朝慈禧太后有众多太盛随侍在侧(图/翻摄百科词条)

因应明清时代的太监净身(即去势),因此在紫禁城里特别设立了“宝贝房”。“宝贝房”顾名思义,就是存放“宝贝”的地方,即太监的睪丸,等到太监死后,“宝贝”就会连同太监的身体下葬,于是死有全尸了。

“宝贝房”中,太监会将睪丸先装置在小红绒布袋内名宝贝袋,以细索悬吊挂在紫禁城一阴干房室梁上

而这个“宝贝房”也是讲究等级,离地最远,等级越高,最底下的就是刚进来的小太监,而往上依序是中监、少监,甫入宫者。最往上就是太监总管了,而且不是吊着的,是用香火供奉,相传大太监李莲英就放上这个位置。

后世流传有许多关于大太监李莲英的传说故事,虽然正史可查的劣迹不多,但由于后世对慈禧太后的普遍负面评价而影响,李莲英也时常被描述为逢迎、仗势欺人的负面形象。

▲太监(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值得一提的是,“宝贝”放置的位置也会随着官职升降而跟着变动,比如说刚进去时是小太监,有天突然受到提拔步步高升,当上了总管,就可以去把你放在最底下的“宝贝”拉上去了,比其他高许多截。

大臣们攀比谁的朝珠比较珍贵,而太监们或许就是攀比谁的“宝贝”吊得高吧。令人好奇的是,太监们的“宝贝”会不会发霉?

这就牵涉到古人的智慧了,他们研究(割得多的经验)出来:保管方式是先装在石灰粉盒里,借以吸收血液的水分,保持干燥,接着用湿布抹乾净,再浸泡于香油之中,待油渗透了,装在小木匣里,密封包裹。

▲太监阉割过程(图/翻摄自网络)

据说,等到太监死后,家人为他入敛,都市将宝物缝回,并且焚烧阉割自愿书,当做没这回事,好让死者在阴间有面目见列祖列宗。

清朝对太监控制得十分严格,除了清末有一两个受宠的太监小有势力之外,宦官专权的情况完全没有出现。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时,宣布宫中永远不用宦官,宫中仆役全部由女官担任。

▲影视剧中太监多为负面形象(图/翻摄自网络)

伪满洲国时期,帝宫内仍有宦官,不过人数减少。且当时国民政府与伪满洲国政府不相交通,亦不通邮电,因此有关那时太监的情况之所知资料与纪录几无留存。

▲影视剧中太监多为负面形象(图/翻摄自网络)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关注【无风起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