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解读“江流儿”的今世前缘:第九——十三回
这五回的内容因为是《西游记》的缘起,老五只在“有趣处”一点而过。
第一、“江流儿”的缘起至洪福寺修行。
一、唐僧父:陈萼,表字光蕊,海州人。状元及第,即可赴任江州州主。唐僧母:丞相殷开山之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
***陈者、沉也?光之小蕊蕊娶满堂之小娇娇?品品何意也?
二、赴任江州、“洪江渡口。只见稍子刘洪、李彪二人,撑船到岸迎接……”
***刘洪、李彪即“彪-立-洪-流”。滚滚红尘、巨浪滔天,小蕊蕊、小娇娇命运可想而知!
三、“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小娇娇被迫弃子江中,“江流儿”被“金山寺长老救起……十八岁,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四、玄奘复仇至洪福寺内修行。
***“江流儿”至此的命运:从人间悲欢离合看,可谓悲催、不幸。但是从佛法因缘看,可谓大幸、至幸也。
第二、姓“刘”的又来了!
一、刘全地狱献瓜。刘全原配李翠莲、续妻李玉英。这个过程唐太宗的尊佛因缘就不谈了。
***刘全者、泉流也。泉流中之翠翠之莲、玉玉之英。品品何意也?请看——
二、“翠翠之莲、玉玉之英”时期的玄奘法师“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又被唐太宗赐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又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何其大幸、至幸也!
三、“翠翠之莲、玉玉之英”时期的玄奘法师的派头派派头!?请看——
身披如来宝物“锦澜袈裟”、手持如来宝物“九环锡杖”走在“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道具啊道具?尊人乎尊道具乎?哈哈哈……“人眼”之识人品物,也是红尘一大乐事也。
四、观音棒喝!观音“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翻译流行语:玩“口活”的、实修实证过吗?这里小乘大乘只是托词而已。没有小乘之大阿罗汉成就垫底,所谓大乘菩萨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都是闹剧+荒诞剧,千古一叹!
五、玄奘发愿立誓!“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可贵、可敬的“不死即活”之愿心、勇气、决绝!
***摘录诗: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坚心磨琢寻龙袕,着意修持上鹫峰。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六、玄奘预言取经时间:“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看到这里,联系自己当年闭关前跟家人、朋友所言“闭关三至五年”。可是十年后老五仍在“关中”。感慨万千啊!
第三、双叉岭、姓“刘”的又来了!
一、唐三藏一众二从者、一匹御赐白马从法门寺出发、踏上“取经”路、借宿福原寺、陷入“虎穴”之中。
**提出以下七个问题:
1、出发时为什么只有“四众”?
2、法门寺即法之门也?!除了出世两天外、直至双叉岭都在佛门长大、且“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之唐僧,难道一直没有步入“法之门”吗?
3、“入法之门”即入“福之原”吗?
4、为什么一入“福之原”立即又自陷虎穴、二随从又被“三妖怪”吃了?
5、唐僧出“长安第一场苦难”——“虎穴”何意也?
6、“三妖怪”与唐僧之“色受想行识”何关?“处士者是个野牛精,山君者是个熊罴精,寅将军者是个老虎精。左右妖邪,尽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
***点评:1、“老虎精”即人之根本大欲——性欲也;2、“寅将军”即寅时之勃起也;3、“左右妖邪……”即人之重重欲望也;4、山君之“惟守素耳”和处士之“惟随时耳”,品品何意?
7、“金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二颗行星……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明星或大嚣,早晨出现于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于西方称长庚”——摘自百度百科
二、双叉岭——两界山也。刘伯钦即至大之清流。
***欣赏以下五个场景:
1、“这岭上,真个是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又无奈那马腰软蹄弯,即便跪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苦得个法师衬身无地,真个有万分凄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
2、镇山太保刘伯钦一登场,“忽然见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随即、打死一只“老虎”。
***是打死而不是降服“老虎”。区别在哪里?
3、伯钦与三藏“坐定茶罢,有一老妪,领着一个媳妇,对三藏进礼。伯钦道:“此是家母、山妻。”
***三藏法师“慧眼”透视“一个媳妇”而不是伯钦之妹!了得了得!佩服佩服!哈哈哈……
4、“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孔雀经》……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三藏法师佛门之十八般武艺逐一“耍”了一遍,将伯钦之父超度了!想想:佛门之自度才能度他!这里,不能“自度”之唐僧却可以度已死之“亡魂”?何意?
5、“伯钦道:'长老不知,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那厢狼虎,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你自去罢。’三藏心惊,轮开手,牵衣执袂,滴泪难分。”
***坠入婴儿之无助、无依、孤苦之“双叉岭”。刘伯钦即至大之清流也翻越不了“两界山”!怎么办?
请看下篇——“悟空”之横空出世!
附录——几段摘录的点评:
一、修行是否命定!?请看唐僧的前世今生——
1、“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
2、“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陈玄奘:陈者:沉也;玄者:虚伪,不真实;奘者:《揚子·方言》秦晉閒人大謂之奘,或謂之壯。
二、隐士的高雅和缺漏。欣赏以下两段精彩“唱和”
第一段、请看——
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
张稍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
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
张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有一《蝶恋花》词为证,词曰: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李定道:"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也有个《蝶恋花》词为证,词曰: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
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
第二段、请看——
张稍道:“舟停绿水烟波内,家住深山旷野中。……小舟仰卧观飞雁,草径斜-听唳鸿。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海内少吾踪。……秋月晖晖常独钓,春山寂寂没人逢……自唱自斟随放荡,长歌长叹任颠风。呼兄唤弟邀船伙,挈友携朋聚野翁。……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
李定道:“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第三段、请看——
他二人既各道词章,又相联诗句,行到那分路去处,躬身作别。张稍道:"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李定闻言,大怒道:"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二人从此叙别。
***点评:渔翁张稍、樵子李定在崇尚功名、追逐权力的帝国红尘中,已是超凡脱俗的第一流人物。但是,他们的缺漏就在于他们的“字”之隐意:稍定而已。
三、鬼谷子、诸葛亮、刘伯温等等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权谋机诈,后世的英雄豪杰几乎人人艳羡、画虎不成反类犬者更是比比皆是。为什么?请看——
摘录:“《烂柯经》云: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此之谓也。
***点评:无论任何形式的“争”与“战”,大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小如团体、党派、个人等等,一切之一切、核心之核心就是一个字“心”!
“心”者何意也?诸葛孔明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诸葛孔明之“心”自然达到——“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之从容、之挥洒!
扪心自问:老五之“心”何等成分?何等成色?请看——浓重而纵欲、张狂而疯魔!人生自然呈现出:一息尚存——争战不已、败乱不已。诸位仁兄,“心”之如何?
四、太宗纵囚。
却说太宗又传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狱中重犯。时有审官将刑部绞斩罪人,查有四百余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领应得之罪。众犯谢恩而退……又出御制榜文,遍传天下。榜曰: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
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是人类群居物种生存、发展的“有序”的前提。“信”之丧失,其他之忠孝仁义、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等统统荡然无存。维持“信”又必然关乎人性、文化、制度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五、《心经》与《多心经》?三藏之“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心如死灰、形容枯槁等于“悟道”、“得道”?
***最后,提一句——老夫闭关十年以上,出关见了一个老朋友。连续三晚畅聊,三晨“失音”说不出话来,下午渐渐恢复。看来“寇员外”一关,才是红尘“佛魔”争战处。
联想禅宗二祖神光传衣钵给三祖僧璨法师后,“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人间之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祖曰:'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老五”与易学齐飞,阴阳共八卦一色!
2012.09.10 13:26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