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的“中国悲”不是中国杯所致!

第三届中国杯赛昨天(25日)已经在广西南宁落幕。中国男足国家队很不幸,连续第二届在这一赛事中垫底。不仅如此,国足还在这一赛事中创下了一系列新的尴尬纪录,难怪外界会将“中国杯”这一赛事戏言为“中国悲”。但是,不得不说的,“中国杯”演变成“中国悲”并非赛事主办者的本意,国足表现令人失望,决不能将“板子”打在赛事本身以及赛事的组织者身上,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1
、赛事组织没问题

自2017年中国杯赛创办以来,中国队在这项赛事中的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第一年,国足还至少还获得了第三名,在0比2输给冰岛队之后,尽管只是在第三四名的决赛中90分钟内1比1战平,但互射点球5比4取胜了克罗地亚队。去年,国足首战0比6惨败于威尔士队脚下,第三四名决赛则以1比4负于捷克队,排名垫底。唯一令人安慰的是,范晓东打入了一粒进球。而至今年,球队连续以0比1输给泰国队和乌兹别克队,连一个进球都没有。在总共6场比赛中,国足一胜难求,1平5负。也正因为此,中国杯变成了“中国悲”,甚至有不少人产生了如此疑问:花那么多钱办这样一个赛事,还有意义吗?

确切地说,“中国悲”一说很容易产生歧义,“国足悲”或许更确切!因为中国队在这项赛事中表现不佳、成绩难以令人满意,直接就对赛事本身产生怀疑,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恐怕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这就好比这些年来,中国球迷总是渴望着国足能够进军世界杯,但因为国足屡战屡败,于是就是“世界杯”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世界杯有问题,恐怕是一个道理。现在球迷和国人的普遍心态恰恰是:越是进不了世界杯、越想进世界杯,哪怕让世界杯扩军也可以接受!那么,缘何中国队在中国杯赛上连续三届一场不胜之后,就要对赛事本身产生质疑?

就一项赛事而言,评价赛事好坏的标准,恐怕并不取决于东道主球队的成绩,而更多地应该是从赛事的组织、赛事的安排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就中国杯赛本身而言,从当初的第一届安排的年初1月份进行引发批评,到从上一届开始安排在国际足联指定的国家队比赛周进行,这本身就是组织者在不断完善赛事组织工作的具体显现。而且,就创办这项赛事的本意而言,由于中国足球水平落后,与强手过招的机会不多,最初将邀请对手定位为国际足联排名前20位的球队,让国足能够有与强手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球迷在家门口近距离亲眼目睹世界级球星的现场演出,满足球迷们的需求。这样的出发点也是无可争议的。

但因为国足的水平和表现着实令人难以恭维,本届赛事又下调标准、邀请了两支亚洲球队,以便让国足能够更多与亚洲球队交锋,熟悉身边的对手,为未来冲击世界杯预选赛进行练兵。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赛事组织者在不管完善自身赛事组织工作所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与工作。

站在赛事组织者的角度,当然希望东道主球队能够有好的表现。但是,东道主球队有好的表现,也仅仅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并不能因为东道主球队的成绩不好,以此来全盘否定赛事、否定赛事的组织工作。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必须要分清楚。

2
、个人技术能力待提升

退后一步,即便是中国杯赛不办,国足依然需要参加各种热身赛。那么,不参加中国杯赛,就意味着或者就可以保证国足不输球?国足就肯定可以赢球?恐怕没有人敢做出这样的担保。所以,“中国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国足悲”完全与“中国杯”无关。

这些年来,国足在国内参加的各种热身赛、邀请赛并不算少,可是,成绩不同样令人不敢恭维?譬如,这些年来冠之以“中国之队”四国赛名义的各种赛事每年都会有三四场,可是,不管是国家队还是国奥队抑或是国青队、国少队,这些年来印象之中就很少有过夺冠的纪录。而且,因为害怕输球、担心输球,如今邀请的对手实力是越来越弱,就是希望中国队在家门口少输球,可该输的不照样还输?所以,球队的水平与成绩,完全无关乎于赛事本身

从另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说,作为中国足球发展的几大要素之中,除了国字号球队的成绩之外,也需要有传统或者是经典的赛事,作为足球运动全面普及与发展的标识。就像中国足球以往曾有过“长城杯赛”这样传统的赛事,但如今却早就停办了。而像泰国有泰王杯赛、马来西亚有默迪卡杯赛、新加坡有鱼尾狮杯赛等这样有历史、有传统的赛事,至于像欧美各国的传统赛事、经典赛事,恐怕就更无需多言了。但如今的中国足球,又有什么样拿得出手的传统赛事、经典赛事?

因此,从赛事的角度来说,中国杯赛不能因为国足的成绩不理想、表现令人失望而因噎废食。相反,从历史的角度、发展的角度,中国杯赛应该继续办下去,应该朝着办成一项“有历史、有传统”的经典赛事的方向继续下去。当然,这就需要看主办方的态度与意见了,因为至少在眼下,“中国杯赛”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一项赛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