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纳雍这个偏远山村藏有一所百年老校!
纳雍县百年老校——永安小学简史
纳雍县沙包镇永安小学来源于私塾,它经历了龙家私塾、龙家学堂、水淹坝国民小学、永安国民小学、永安小学等几个阶段,有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
永安小学创建于清朝光绪中叶,创始人为龙德胜,他是当地富家子弟,毕业于省外学校,深知家乡文化落后,于是放弃外地的高薪聘请,回乡发展家乡教育,并邀请他的同窗在自己的家里开办“龙家私塾”,那时私塾只教《百家姓》《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没有开设其它科目。
当时正值战乱和国家动荡时期,百姓贫穷,思想落后,送子上学的人很少,就是勉强去学一年半载,也只是为了七月半会写几个包烧给死去的老人就心满意足了。“龙家私塾”开办两个班,招收学生12人。由于周边学校较少,私塾服务半径宽,学生逐年增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龙德胜之子龙树芬于西南法政大学毕业后,自己捐资修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校舍,创办“龙家学堂”,聘请西南法政大学王教授为名誉教务主任,聘请他的同窗周明久、刘梅斋(二人均为秀才)任教,还聘请了四川的王炳银、水城郭某等为任课教师,这时开设的课程除《国文》《四书》《五经》外,还兼教算术等其它科目。
几年后,学堂发展到5个教学班,学生200余人,教师10人,学堂声望很高,引起了纳雍首任县长潘白坚的高度重视,建议“龙家学堂”申报为“国民小学”,得到潘县长的关怀和帮助,申报很快获得上级批准,定名为“水淹坝国民小学”(简称“水淹国民小学”),并任命龙树飞为校长,但当时教师的工资还是由学生家长供给。
后来一些文化人认为“水淹国民小学”不吉利,经推敲,在“水”字上方添一点一横,改为永;将“淹”改为“安”(“淹”方言读音“安”),遂将“水淹国民小学”改为“永安国民小学”。这就是如今永安小学的来历。
在解放初期,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学校停办了一年,“运动”结束后,上级委派教师杨天益、杨汉辉等人到水淹坝再次恢复永安国民小学。1957年8月,根据上级指示,永安国民小学拆迁到秀才坝村一组,更名为“永安小学”。(1958年成立“公社”时,公社名称为“永安人民公社”,有可能是受永安小学这个名字的影响)当时修了6间共计不到400平方米的木房做教室,教师8人,学生200余人,由高明武担任校长。
1959年至1960年,由于过“粮食关”,师生生活极度困难,学生大幅减少,有的教师眼见撸起铺盖就要回家,经高校长耐心劝导才留了下来,熬过了难关后,学校恢复正常,师生又逐年增多。“文革”期间,学校成立“战斗兵团”,小学生全部是“红小兵”。永安小学先成立“送瘟神战斗兵团”,后来上方有关人士说这个兵团是“保皇派”,又重新成立“重头越战斗兵团”,逢场要上街搞宣传。还提倡“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由各村选派代表到学校进行“管理”,每个班每堂课都有一个“代表”(大部分代表一字不识)在讲台上坐着,嘴里唅着大老巴斗(皮烟杆),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监视”老师上课,放学后还要集合听“代表”们发表“演讲”学生才能回家。“走资派”也经常被押到课堂上接受学生批斗,学校教学秩序严重受到影响。但是,除个别外出“经风雨、风世面”、参加“大串联”外,大部分教师还是坚守岗位,学校没有停课。
1973年在上级的重视和关怀下,由上级拨款,政府号召群众和师生投工投劳,挖地基、背砖、背砂等,教师还带领学生到25公里以外的通德河去扛滑竹、扛木料,修建了一橦600多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教学楼。
学校规模再次扩大,师生又增多,上级更加重视,于1975年9月开办了戴帽初中班。从此,学校开始展现自己更大的辉煌,为国家高中、中专、中师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历年中考录取率居全县同级同类学校首位,该校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受过多次表彰和奖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该校工作的教师中,有三分之二的是从本校考取中专或大专毕业后又回该校工作的。
1976年,上级又拨款修建了900多平方米砖混结构教学楼,师生大幅增加,教师从15人增加到22人,学生从3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
1984年,上级同意永安小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又拨款增修了4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增加校园活动面积3000多平方米。
2005年,学校中考各科均分曾获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第一名,获县政府奖金6万余元,2007年-2010年学校在全县二类初中八年级抽考和九年级中考中,连年获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获县政府奖金每年3万余元。2007年12月县教育局送给该校价值价值十万余的图书和教学仪器等。到2008年,全校有教师35人,学生1124人,学校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朝着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方向迈进。
永安小学走过了风风雨雨的百年沧桑,跨越了荆棘坎坷的历史征程,踏破了惊涛骇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来到了今天。没有永安小学的创办,也许永安这片土地还是一片漆黑,永安人民还在愚昧中徘徊。
永安小学用心血作甘露,孕育了千千万万的幼苗;用汗水作墨汁,培育了一代代的知识人才。永安这片故土上的几代人民,以及从永安走出去的在外工作的人们,有谁不是先在她的怀抱里哺育后才成长?又有谁吃水能忘挖井人呢?
我们要赞颂永安小学的创始人——龙德胜先生!让他的精神在永安这片故土上永远生辉。
永安小学历任校长
2020年8月
作者简介:陈光友,贵州纳雍沙包人,从教三十余年,沙包镇教育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已退休,闲暇时整理一些有关乡村教育发展的文字聊以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