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王平正儿八经的文盲一枚,还是曹魏的降将,却改变了蜀汉的命运,也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看一看王平是怎样力挽狂澜的。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因为巴西郡七姓夷王举巴夷等地民众依附曹操,王平也就随之迁往洛阳,后被任命为一名代理校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手下大将黄忠,于定军山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曹操前来救援,而王平就随军前来,曹操被刘备击败后,王平投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

街亭之战:挽救蜀汉

王平在投靠刘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默默无闻的状态,一直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王平才算真正的出人头地,不过,北伐刚开始的时候,王平仅仅是马谡的先锋,负责辅助马谡,却不想诸葛亮最器重、最重点培养的对象马谡,却在街亭之战中犯下致命错误。

镇守街亭的任务是马谡自己要求的,他为此立下军令状,来到街亭之后的马谡,却犯下致命错误,他不仅管理混乱,导致部队军事行动混乱,还主动放弃水源上山驻扎,王平曾多次劝阻,马谡皆不听,最终蜀军水源被张颌切断,惨败于魏军,而王平则率领一千余人鸣鼓自守,吓得张颌以为有伏兵,不敢追击,王平才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兵,安全撤回。

街亭之战的失败,使得蜀军失去重要的前进据点,无法挽救局面的诸葛亮只好撤军,诸葛亮将马谡等人斩杀,而王平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参军马,官位迁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

街亭之战后,如果魏军乘胜追击,那蜀军将十分被动,王平的行为延缓了魏军的进攻,让魏军失去了歼灭蜀军的最佳时机,而蜀军这次精心准备的北伐,本想趁魏国未做准备从而取得较大成效,却不想马谡的战败,使得北伐全盘皆输,并从此次北伐之后,曹魏多做防备,导致蜀国之后的北伐很难再有较大成果。

兴势之战:改变三国

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组建了一支特殊部队,名为“无当飞军”,交由王平统帅,可见诸葛亮对王平的信任。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魏两国出现了暂时的和平,而王平被升任安汉将军,辅佐吴懿驻守汉中,等到延熙六年(243年),王平任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延熙七年(244年),曹魏的大将军曹爽,想要树立威望,于是就拿蜀汉开刀,率领十万大军奔蜀汉而来,而汉中蜀军兵力不足三万,很多蜀将认为固守汉城和乐城,然后等待朝廷的救援,可是王平却认为,援军太远,如果放敌人进阳平关必定危及整个蜀国,于是先让人兴势,造成蜀汉守军众多的现象,其次分兵阻击魏军。

蜀军的阻击造成魏军无法前行,而魏军的供给也出现严重的问题,致使魏军处于形势不利的状况,无论是参军杨伟还是写信来的司马懿皆劝曹爽退兵,无奈之下曹爽才答应退兵,可是此时的蜀军援军已至,得知魏军将要撤军,蜀军大将军费祎率领蜀军,绕道占领重要位置,断掉了魏军的退路,大败魏军,曹爽拼死才得以逃脱。

因为王平的决定,才使得蜀军占据主动,这场以攻势防御取胜的战争,也成为了典型战争,王平不仅保住了蜀国,还使得在这场战争中失利的曹爽,无论是在魏国的威望还是影响力都骤减,这使得曹爽在之后与司马懿的权力争斗中最终失败倒台埋下了伏笔。

总结:王平所识字不过十个,却十分好学,他让人读史书给自己听,在一旁的他就能知道其中的大义。王平镇守汉中与镇守南中的马忠、镇守永安的邓芝各守蜀汉一方,保障了蜀汉的平安,“平安三侯”也由此而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