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观!2017-2020「视觉文化丛书」十四种,米歇尔、布列逊、格林伯格等
广义上的视觉文化就是一种以形象或图像作为主导方式来传递信息的文化,它包括以巫术实用模式为取向的原始视觉文化、以主体审美意识为表征的视觉艺术,以及以身心浸濡为旨归的现代影像文化等三种主要形态;而狭义上的视觉文化,就是指现代社会通过各种视觉技术制作的图像文化。它作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主要生存方式(即“视觉化生存”),是以可见图像为基本表意符号,以报纸、杂志、广告、摄影、电影、电视以及网络等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方式,以视觉性(visuality)为精神内核,与通过理性运思的语言文化相对,是一种通过直观感知、旨在生产快感和意义、以消费为导向的视象文化形态。
狭义上的视觉文化篇什是本译丛选取的重点,并以此为基点拓展到广义的视觉文化范围。因此,其中不仅包括当前声名显赫的欧美视觉研究领域的“学术大腕”,如米歇尔(W. J. T. Mitchell)、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马丁·杰伊(Martin Jay)等人的代表性论著,也有来自艺术史领域的理论批评家,如布列逊(Norman Bryson)、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埃尔金斯(James Elkins)等人的相关力作,当然还包括那些奠定视觉文化这一跨学科的开创之作,此外,那些聚焦于视觉性探究方面的实验精品也被一并纳入。
节选自视觉文化丛书总序,肖伟胜
- 目 录 -
总序
译者序
搜寻词语
1 贱弃物
2 归档物
3 模拟物
4 垂危物
5 后批判?
赞颂真实
注释
- 目 录 -
总序
致谢
引言
第1部分 年轻的生活
1 隐在亮光之中:青年监控及其形象呈现
2 错误的身份:为什么约翰·保罗·里奇不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第2部分 品味、国家和流行文化
3 走向一种品味的地图学:1935—1962
4 作为形象的物:意大利的踏板摩托车
5 低级趣味:关于波普艺术的笔记
第3部分 命悬一线
6 设法应付“然而”:在比夫漫画的怪诞世界里
7 “星球一号”的底线:应对《面孔》
第4部分 后现代主义和“另一面”
8 对“后”学的审视
9 附言1:致命的策略
10 附言2:言语之后
11 附言3:空间与边界
12 附言4:学会在通往无地之路上生活
索引
- 目 录 -
插图目录
总 序
前 言
1 讲述图画
2 图绘文化史
3 透视过去
4 想象巴洛克
5 倒写列奥纳多
6 目睹天使报喜
7 阅读批评理论
索 引
- 目 录 -
总 序
致 谢
绪 论
第1部分 从历史、理论和实践角度思考视觉民族志
1 跨学科的视觉民族志
2 观看、认识和展示的方式
3 视觉民族志的计划与实践
第2部分 生产知识
4 民族志摄影
5 民族志视频
6 网络视觉民族志
7 视觉民族志中的意义生成
第3部分 表征视觉民族志
8 摄影与民族志写作
9 民族志表征中的视频
10 视觉民族志的在线/数字化出版
参考文献
索 引
- 目 录 -
总序
致谢
绪论
第1部分:表现与观众
导言
1 “跟拍镜头是个道德问题”:伦理、美学与纪录片
2 考验肯定性:性别、性与表现
3 南半球回望:伦理,种族,后殖民主义
4 伦理学、观众身份与受难场面
第2部分:理论、伦理与电影
导言
5 失明的想像:列维纳斯、伦理与面貌
6 解构的伦理学:德里达、德莱叶与责任
7 聚焦福柯:伦理、监视与身体
8 心理分析的电影伦理:未来、死亡驱力与欲望
9 如果我们是后伦理的会怎样?后现代主义的伦理与美学
结语
参考书目
索引
- 目 录 -
插图目录
《视阈与绘画:凝视的逻辑》
🔍
- 目 录 -
- 目 录 -
- 目 录 -
插图目录
总 序
致 谢
导 言
1 影像的民主:肖像照和商品生产
2 证据、真理和秩序:摄影档案和国家发展
3 监控手段:照片即法律证据
4 法律现实:照片即法律财产
5 上帝的卫生法:19世纪晚期利兹的贫民窟拆迁和摄影
6 照片的传播:新政改革和纪实修辞
7 工作活页:关于摄影、历史、表征的笔记
参考文献
索 引
《表征的重负:论摄影与历史》
🔍
- 目 录 -
《身体图景:艺术、现代性与理想形体》
🔍
- 目 录 -
- 目 录 -
- 目 录 -
总 序
前 言
致 谢
序言:艺术判断
第1部分 文章
直觉与审美体验
审美判断
趣味会是客观的吗?
惊奇因素
判断与审美对象
惯例与创新
对价值的体验
审美话语的语言
小议审美距离
第2部分 本宁顿学院研讨会 1971年4月6—22日
第1夜
第2夜
第3夜
第4夜
第5夜
第6夜
第7夜
第8夜
第9夜
附录:“第一章”草稿
延伸阅读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作品
其他作者的作品
索 引
- 目 录 -
插图目录
总 序
译者前言
致 谢
绪言:新版介绍
1 视觉材料研究:一个概述
1.1 初探“视觉事物”
1.2 了解视觉材料的社会效果
1.3 视觉方法论的三条准则
2 迈向一种批判的视觉方法论
2.1 生产、影像自身和受众的三个地点
2.2 地点一:生产
2.3 地点二:影像
2.4 地点三:收视
3 如何使用这本书
3.1 地点和模态基础上选择性地阅读此书
3.2 找到影像的基础上选择性地阅读此书
3.3 为何要阅读其他书籍
3.4 每一章的结构
3.5 简要概括如何寻找影像
3.6 引用和复制影像的简要概括
4 好眼力:构成性诠释法观看影像
4.1 构成性诠释法引论
4.2 作构成性诠释:影像的技术和生产
4.3 作构成性诠释:影像自身的构成性
4.4 构成性诠释:一种评价
5 内容分析:数数你(自认)所看到的
5.1 内容分析引论
5.2 内容分析的四个步骤
5.3 内容分析:一种评价
6 符号学:揭露暗藏在美丽事物平静表面下的成见
6.1 符号学引论
6.2 拣选影像以作符号学研究
6.3 主流符号学中符号和其产生意义的过程
6.4 制造社会意义:社会符号学
6.5 符号学:一种评价
7 精神分析:视觉文化、视觉快感和视觉断裂
7.1 精神分析和视觉性引论
7.2 对精神分析和视觉性的详细介绍:主体性、性意识和无意识
7.3 性别差异如何视觉展现(1):与劳拉 · 穆尔维一起看电影
7.4 性别差异如何视觉展现(2):从恋物到伪装
7.5 从窥视癖的凝视到拉康的凝视:其他观看方式
7.6 从使人屈从的规训到幻想的可能性
7.7 酷儿的视线
7.8 反身自省
7.9 精神分析和视觉性:一种评价
8 话语分析Ⅰ:文本、互文性和语境
8.1 话语和视觉文化引论
8.2 话语分析Ⅰ和话语分析Ⅱ引论
8.3 为话语分析Ⅰ寻找文献
8.4 话语分析Ⅰ:话语的生产和修辞组织
8.5 话语分析Ⅰ和反身自省
8.6 话语分析Ⅰ:一种评价
9 话语分析Ⅱ:体制和观看的方式
9.1 话语和视觉文化再论
9.2 寻找话语分析Ⅱ的文献来源
9.3 美术馆和博物馆的装置
9.4 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技术
9.5 参观者
9.6 话语分析Ⅱ:一种评价
10 受众研究及其超越:电视观众、影迷与用户的民族志
10.1 受众研究引论
10.2 受众、影迷和用户
10.3 受众研究:以受众和粉丝为对象
10.4 视觉对象的民族志
10.5 收视的民族志研究:一种评价
11 制作照片成为研究课题一部分:照片文档、照片引谈法和摄影小品
11.1 引论:制作照片成为研究课题一部分
11.2 照片文档
11.3 照片引谈法
11.4 摄影小品
11.5 制作照片成为研究课题一部分:一种评价
12 道德规范与视觉研究方法论
12.1 研究伦理和视觉材料引论
12.2 同意、匿名和版权
12.3 同意
12.4 匿名
12.5 版权
12.6 结论:道德规范,视觉研究和当代视觉文化
13 视觉方法论综述
13.1 引论
13.2 地点、模态和方法
13.3 综合方法
解读视觉材料的实用读本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观看的方法:如何解读视觉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