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证治(徐景藩)

脾胃病证治徐景藩2021-09-13   阅 1  转 61展开全文临证特色一、对脾胃病的分型证治目前对慢性胃脘痛的辨证分类各地尚不一致。徐氏根据多年的病例资料分析,在1042例单纯胃脘痛而无其他脏腑疾病的患者中,主要为三类主证。即中虚气滞证占493%,肝胃不和证为382%及胃阴不足证125%。在上述三类主证的病程中,尚兼有血瘀证和湿阻证,此外,胃寒多见于中虚证,胃中郁热可见于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证。食滞证在慢性患者的病程中可短时出现,经治疗并注意饮食后,症状常即缓解。惟有血瘀证和湿阻证二者,可见于各主证患者,而且持续存在的时间也长,是主要的兼证。(一)主证1.中虚(脾胃气虚)气滞证主证:胃脘部隐痛、胀痛,空腹尤甚,得食则缓,痛时喜按,饮食减少,无力,大便易溏,脉细等。治法:健脾益气,佐以理气。处方:炒党参10~15克、炒白术10克、黄芪10~20克、炒山药10~20克、云茯苓15~20克、炙甘草3~5克、炒陈皮5~10克、煨木香5~10克、红枣5枚。如兼有畏寒怕冷、舌淡白、脉沉细等阳虚证,酌加干姜、桂枝(或肉桂)、草豆蔻等温阳暖胃。兼腹部坠胀,小溲频而色清,便后脱肛等脾气下陷者,配用炙升麻、柴胡、荷叶等升提举陷。2.肝胃不和证主证:胃脘部隐痛、胀痛,及于胁下(一侧或两侧),嗳气较多,得嗳则舒,嗳气不遂则胃脘胀痛尤甚,胸闷不畅,舌苔薄白,脉象带弦,症状的发作或加重,与情志因素关系较为显著。平时常表现为性躁、善郁。治法:疏肝和胃。处方:炙柴胡5~10克、苏梗10克、炒白芍10~20克、炒枳壳10克、佛手片10克、广郁金10克、炙鸡金5~10克、甘草3~5克。如胃气上逆、嗳逆泛恶,酌加法半夏、公丁香、柿蒂、煅赭石、刀豆壳等和胃降逆。若兼咽中不适、胸膺隐痛,可配加木蝴蝶、八月札。情志不畅显著,加合欢花、香附。脘痛胁痛较著,加延胡索、川楝子。气滞久而化热,胃脘有灼热感、嘈杂、口干、泛酸,舌质微红者,可酌加丹皮、山栀、象贝母、第一卷249黄芩、左金丸等清泄肝胃郁热。3.胃阴不足证主证:胃脘部隐痛、灼痛,病史久而经常发作,食少、消瘦,舌质干红,或多裂纹,或光红无苔,脉细带数或细弦。治法:滋养胃阴。处方:麦门冬10~30克、北沙参10~15克、石斛(金石斛、枫斛或川石斛)10克、白芍15~30克、炒生地12~15克、乌梅10克、炒山药10~15克、甘草3~5克、川楝子6~10克。脘痛较著者,酌加绿萼梅、佛手片、青木香等;阴虚郁热较著,酌加蒲公英、石见穿、黄芩、知母、山栀等;大便干结者,酌加瓜蒌、麻子仁等。(二)兼证1.湿阻证(湿浊中阻证)主证:胃脘痞胀,甚则隐痛,食欲不振,口粘或甜,不欲饮水,身体困倦,舌苔白腻,脉细、濡。治法:芳香化湿。常用药:藿香10克、佩兰10克、炒陈皮5~10克,配入主证处方中。如白苔厚腻、胸闷、腹胀,加苦温化湿如炒苍术10克、厚朴10克等。胸痹脘痞不畅,加砂仁2~3克、蔻仁2~3克、炒薤白5~10克。口泛清涎,可加益智仁;腹胀便溏,酌加炒白术、茯苓、炒薏仁、焦建曲等。舌苔白腻经久不化,可酌加干姜、草豆蔻等。2.血瘀证主证:胃脘痛经久时发,隐痛、刺痛,痛位固定,舌质有紫色(点状或成片)、舌下脉络明显紫色,或有黑粪史。治法:化瘀通络。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0克,另吞服参三七粉1~2克。可据证选配莪术、蒲黄、九香虫等。并酌加香附、枳壳等行气药物。凡中虚气滞证而兼血瘀证者,参用健脾益气方药。若原属胃阴不足证,兼见血瘀征象,防其里热损络,可加丹皮、制大黄、地榆等。3.胃寒证主证:多见于中虚气滞证的病程中,胃中冷痛、痛势较重,喜热喜暖明显,舌薄白。治法:温中暖胃。常用药:高良姜5~10克、香附10克、白檀香5~10克、桂枝3~10克(或肉桂2~3克,后下)、吴茱萸1~3克。如值气候骤冷,头痛、畏寒,兼外寒者,可酌加紫苏、生姜、白芷、防风等。如兼胸痹气窒,或泛涎水,酌加姜半夏、蔻仁、炒薤白等。脘痛甚者酌加甘松、荜拨、沉香等。4.食滞证主证:可见于中虚气滞、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证的病程中。因饮食不当,使胃痛、痞胀等症发作或加重,食欲不振,甚则不思饮食,舌有腻苔或薄腻苔。胃中食滞兼寒者舌苔白腻,食滞兼热者舌苔黄腻,大便不畅或秘结。治法:消食和胃。常用药: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陈皮等。脘腹胀痛著明者,加莱菔子、枳实等。大便不通,加芒硝、生大黄。食滞夹湿者,加制川厚朴、法半夏等。兼胃热者加黄连、黄芩等。瓜果所伤,加肉桂、丁香,或七香饼(载《临证指南医案》:丁香、香附、甘松、砂仁、广皮、莪术、益智仁)等。伤于酒者,酌加葛花、枳子、砂仁、白蔻等。因油脂食品或乳制品过多者,重用山楂;甜味食品所伤,加佩兰、干姜、茯苓等。心下痞胀疼痛,按之不适,还可用皮硝或芒硝30克,布包敷腹(脐或脘痛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0)

相关推荐

  • 【徐景藩:论治胃肠病十法】

    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法统方,获得了显著疗效.徐丹华将其徐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十法. 1.疏肝和胃法 适用 ...

  • 胃脘痛针刺贺普仁针灸治痛

    胃脘痛针灸辩证取穴治疗 贺普仁 培医 昨天 胃脘痛 胃脘痛多见于急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胰腺炎等.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候的一类疾病. [病因病机] 1.脾胃虚寒 素体中焦 ...

  • 徐景藩十七、 疏肝和胃法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肝胃气滞案

    十七. 疏肝和胃法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肝胃气滞案 患者孙某,女,46岁.初诊日期:1989年6月6日. 主诉:胃脘隐痛及于右胁下2年余,加重3月. 病史:患者病起2年,胃脘隐痛及于右胁下,痞胀不适.3月 ...

  • 【警惕!萎缩性胃炎一不注意就恶变胃癌】

    萎缩性胃炎恶变胃癌的几率是其他胃肠炎的4-6倍,所以要引起极大的重视.萎缩性胃炎随着病程不断加深,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与保养,会病变形成胃癌. 中医上,萎缩性胃炎也辨分7种类型:   ...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病证治思想探析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病证治思想探析 加入购物车收藏 作者:李瑞, 目录展开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叶氏脾胃学说的理论渊源 叶氏对脾胃脏腑生理及作用的阐发 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叶氏 ...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病证治规律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记载脾胃病医案进行分析,提炼<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病的证型以及核心药物,并对证型与药物进行相关性研究,从而挖掘.探讨脾胃 ...

  •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李玉奇.路志正.何任.李振华)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五.国医大师徐景藩 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 ...

  • 【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李玉奇.路志正.何任.李振华)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五.国医大师徐景藩 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 ...

  • 国医大师徐景藩:虫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胃与食管相连,病机常有气滞,病久及血,血络瘀阻.虫类药物一般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窜络的作用.食管病与胃病临床最常见,能据证而善于配加某些虫类药物,常可提高疗效.现就个人经验,择要简介数种,以供参传. 一 ...

  • 【徐景藩】治脾胃临床经验

    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从医60余年,秉承家传,通晓古今,学贯中西. 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当相互取长补短,把中西医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徐景藩常谓,中医精于气化而粗于形质,而西医 ...

  • 徐景藩:虫类药在脾胃病中应该这么用

    中医书友会第1875期 I导读:胃与食管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一般认为其病机与气滞.血瘀有关.而虫类药一般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窜络的作用.临床据证而善于配加某些虫类药物,常可提高疗效. 食管病.胃病 ...

  • 徐景藩教授提出,在治疗脾胃病时应注重运用芳香化湿

    徐景藩教授提出,在治疗脾胃病时应注重运用芳香化湿药,以达到健脾燥湿.化湿和胃的目的.根据湿邪特性常用辛温或苦温药化解湿邪,并根据兼证酌情加减, 常用药如苍术.藿香.厚朴.砂仁等.湿邪是脾胃病关键的致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