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时节品杜诗
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日,我独自一人上到黄鹤楼所在地的蛇山南麓游玩。嫩阳初照,春风柔拂,草木新绿,红紫数点,感觉到大自然的春天多舒服啊!走着走着,无形中便吟诵起杜甫的《曲江二首》诗来: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吟着吟着,脑子里一下子闪现出历代风客骚人对此诗的注释、体会来。这时才感觉到那些注释、体会,语意晦涩,故弄高深,曲解颇多。认为这二首诗就是杜甫写春游的一种自然感觉,而且把这种感觉说得明明白白。这里不提他人的注释,只把我体会的杜甫的感觉描绘出来:
第一首:
多么好的春天,时光过得真快呀!花都开始飘落了,春天一天天减少了,
那么多花瓣在风中飘飞,真使人发愁,愁的是没办法阻止春天减少。
无奈看着快要落尽的花瓣经过自己的眼前不断飞逝,
只有赶紧饮酒赏春,不要耽心因伤病而不敢让酒沾嘴唇。
曲江上小房子里的翡翠鸟依偎在巢里美美地享受着春天,
芙蓉苑边麒麟守护的墓中人虽贵且荣,却再也不能享受春天了。
细心揣摩上面两件事物的道理后,觉得还是应该及时行乐,
何须只去追求好听的空名而羁绊了自己的本性,耽误了享乐春天呢?
第二首:
为了享乐春光,我天天上朝回来就顺手典当春衣,以买酒喝,
每天都到曲江上喝酒赏春,完全喝满意了才回家。
因此上凡是我游过的地方都赊有酒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趁能喝就多享受点吧!
反正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古来就很稀少。
看着蛱蝶在花丛中欢天喜地地穿来穿去,多美妙啊!
蜻蜓不断的点点水面欢快优闲地飞着,多迷人啊!
春天的风光,我跟你说哟,我和你一起走和转吧!
这样我才能留住你,好继续欣赏你,而不至于错过你给的美好时光。
按理说,春游是件快乐美好的事情,所抒发的应是蓬勃向上,积极奋发的健康情怀。可杜甫诗的感觉,却是无可奈何,及时行乐的颓废情绪。杜甫为何产生这种感觉呢?这是由杜甫当时的处境决定的。写此诗时,杜甫正在左拾遗任上。原本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虽然当了官,却得不到唐肃宗的信任,整天无所事事,心中非常郁闷。“朝回日日典春衣”,上朝只能去点个卯,因为是谏官,想言的事老是不合皇帝的意,甚至受到斥责,所以只好去喝酒,去看花。“典春衣”,一些注释说,是冬衣早典光了,才只能典春衣,这是故作玄奥。应该是就地、即时的意思。意即:要赶紧喝酒,顺手就把身上衣服典当出去。因为是在春天,所以叫“春衣”。“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既在愁鲜花易落,春天易过,更在愁自己岁月难留,青春老去,大志难酬。“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又转而一想,愁什么愁,既然是达不到的目标,何必去久纠缠呢?还是顺其自然,及时行乐为好。
这首感觉有些消极的诗,为什么对后世影响极大,受到历代广大读者的喜爱呢?是这首诗写出了最符合古代士大夫们宦海实际的感觉。士大夫们志存高远,遂其志则已。不遂,如屈原,则幽怨,则牢骚,直至愤然投江;如贾谊,则自责,则自弃,哀伤致死。何必要那样呢?何不学杜甫呢?能做即遂其志,不行即顺其时,心胸坦然,达观随分,安天知命,这样多好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正是士大夫们一个比较正确的处世方法吗?这些观念后来演变成“用之则行,不用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十分适合士大夫们的口味。更何况诗中把春游的感觉写得如此的美妙,这便是此诗受到人们广泛喜爱和推崇的原因。
201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