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四、国情素质论
汉文帝继承大统,虽然说是群臣推戴,但是合法性一直饱受诸王质疑。比如说齐王一族,他们怕的是灌婴,而不是刘恒。再比如淮南王刘长,他觉得也同样是刘邦的儿子,凭什么他不能当皇帝?毕竟刘恒手上的传国玉玺是从周勃手里接过来的,而不是从刘邦手里接过来的。
上一节咱们说过,刘恒刚称帝就压制了刘章和刘兴居两个齐王系的骨干,又对周勃的态度由恭敬变成了威严。在长安这一亩三分地,刘恒算是稳稳的做住了。不过,要想成为天下宾服的正经皇帝,刘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汉朝初年跟后世王朝还不大一样,后来中国历史的王朝更迭太频繁,仿佛谁当皇帝都行,只要你有实力。汉初的时候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还完全是另外一种观念。
在汉朝之前的历史上,谁能在华夏大地当天下共主,还真不是实力决定一切。再早没法考证了,最起码周朝的时候,政府开始对人民进行舆论和思想的导向。在周朝的思想体系里,夏朝是个伟大光荣正确的王朝,只不过夏桀是个混蛋,所以圣人商汤上承天命,下顺民心,合法的用商朝取代了夏朝的统治。夏桀的儿子淳维虽然强悍,但是这个灭绝人伦的人渣也只能去北方苦寒之地在胡人中称王,休想染指中原。商朝统治华夏六百年,结果出了一个混蛋称帝。这个混蛋是帝辛,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商纣王。帝辛是个民贼独夫,虽然他很厉害,军队实力也强。但是他滥杀无辜,残酷不仁。圣人大周武王上承天命,中应诸侯,下顺民心,牧野一战以少胜多,合法的取代了商王朝的统治。
周王是天子这个观念印在中国人脑子里几乎八百年,哪怕是东周时代王室日衰,但是也没谁敢说周王室不是天下共主。
所以齐桓公再强,也得喊“尊王攘夷”。晋文公之所以能成为第二代霸主,也是因为他“尊王攘夷”,救周襄王于水火之中。宋襄公称霸不成不光是因为他打仗不行,而是因为他绕过周王室,愣说是齐桓公让他当霸主,那当然没人支持,所以称霸未遂。楚庄王实力强大,是那个时代军事力量最强大的诸侯,东周王室的实力在楚国面前不值一提。楚庄王的爵位是男爵,但是他不服,因此楚庄王称王,把自己摆的跟周王室平起平坐,然后挥师北伐,击败了中原第一强国晋国,饮马黄河。至此,楚庄王派人去洛邑打听九鼎的重量,被周王使者活活骂了出来。虽然楚国号称也能铸造九鼎,但是人家周王室的九鼎是王室荣耀,楚国就算造出来镶上金边,也是山寨货。再看秦穆公,也是因为有周王室的认可,才能称霸西戎。
本来周天子可以像日本天皇一样饿着肚子延续王祚,不掌权就不掌权吧,穷就穷点吧,怎么着都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突然有一天,周王室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诸侯,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那是周定王时代,定王驾崩,太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三个月后,周哀王的弟弟姬叔弑君篡位,是为周思王。五个月后,周思王的弟弟姬嵬弑君篡位,是为周考王。周考王继位后,后背一直冒冷汗。因为根据他们家弟弟杀哥哥的传统,他还一个弟弟姬揭在那磨刀霍霍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考王想出了一个正常人想不出来的主意。早在周朝建立之初,周武王英年早逝,留下十三岁的周成王继位。当时天下局势不稳,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蠢蠢欲动,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也不安分。这时候,周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姬旦和召公联合执政,姬旦大权独揽,爵封鲁侯,官拜周公,史称周公旦。周公旦为人正直,处理了一件件棘手的国家大事,等周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旦立马还政,表现的高风亮节。从那以后,周公这个职位就再也没人担任过。到了周考王这一辈,他想出对付弟弟的主意就是这个,封弟弟姬揭为周公,封地是周王室仅有的土地。姬揭就是周桓公,而堂堂天子周考王,得借周桓公的土地居住。自此,周王室自己掘了自己的坟墓。
到周桓公孙子周惠公时代,周惠公又把仅有的土地分给其小儿子一半,自此东周和西周并立。东周在河南巩县一代,西周在洛阳一代。而末代周天子周赧王就寄居在西周。周赧王折腾了一生,驾崩后绝嗣。而东周公和西周公谁也不是周天子,所以秦国先后灭掉了西周和东周,周朝灭亡。
在没有周天子的时代里,中国就像没有罗马帝国emperor而king林立的欧洲一样。战国七雄并立,国君都称王,但是无人称天子。最后强秦靠武力一统天下,秦王政自称始皇帝。
但是,秦始皇统治中国的合法性一直饱受质疑,所以当陈涉揭竿而起的时候,旧六国贵族纷纷响应复国,秦二世而亡,中国又陷入了诸侯林立的局面。、
此后项羽用武力一统天下,打破了旧贵族的固有秩序,结果就陷入了诸侯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最后旧贵族消亡殆尽,刘邦联合新贵族灭掉项羽,成为了新的天下共主。
就当时而言,刘邦称帝是非常合法的。从礼法上讲,刘邦是天下共主义帝熊心分封的大王。但是熊心被项羽谋杀,刘邦给义帝发丧,讨伐项羽这个逆臣,义帝无后而诸侯拥立刘邦,所以刘邦称帝走到哪都说得通。从血统上讲,刘邦祖上是尧帝后裔,祁姓刘氏。再一个,旧贵族都被刘邦迁到了关中,天下又没有能和刘邦抗衡的,再加上刘邦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刘邦都是合法的天下共主。
根据宗法制,刘邦的嫡长子刘盈继位是合法的,刘盈没儿子,那到底是刘邦的儿子继位合法还是刘邦的孙子继位合法?那就不好说了。一般情况下,从刘邦孙子当中挑一个过继给刘盈,然后这个娃继位就合法了。不过,这个政策的大前提是刘盈自己挑个侄子当儿子。然而并没有,所以刘恒继位让刘襄和刘长不服,那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巩固皇权,让觊觎王位的人死心,刘恒在汉文帝元年做了很多努力。首当其冲的一件事,汉文帝做的那是天下归心。
汉文帝召集司法界的权威以及丞相、御使大夫等人一起开了个会,汉文帝的议题是这样的:法律是国家颁布的行为准则,其作用应该是惩恶扬善。而现在的法律规定,一个人犯罪,要让他无辜的父母妻儿跟着一起判刑,还要没收他们的财产,朕觉得这样不妥,你们都来讨论一下这个议题。
汉朝司法界的权威人士的论调很统一,他们是这样说的:老百姓素质低,又不自觉,得用这种重刑来约束他们。正因为有连坐法,担心牵连家人的罪犯在犯罪前就会多考虑一下。再说了,连坐法历史悠久,继续保持挺好。
这帮官员的话有道理吗?看上去没什么毛病。正所谓乱世用重典,法律越严格,犯法的成本就越高。这话放在哪个电视台的新闻上播出来,都没毛病。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秦朝自商鞅变法以后,人民素质才开始变低的,而犯罪率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更高了。你说他会担心连累家人就不犯罪了,拉倒吧,但凡有这底线的,本来也不会犯法。假如陈涉去渔阳戍边的时候,法律规定晚去几天也没事,他至于造反吗?那些个穷凶极恶之徒,哪个会管爹妈妻儿的死活?所以说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当然了,我作为一个老百姓,看到的问题还是比较流于表面。再看人家汉文帝刘恒是怎么看待这个法律和人民素质问题的,这才叫高论。
刘恒说,朕听说法律公正,老百姓才会素质高。处罚合适,老百姓才会服从。而且,让老百姓素质提高,那是官员的责任。当官的不能以身作则引导百姓向善,却用根本不合理的极端法律去处罚百姓,这不是逼着老百姓走投无路才去铤而走险吗?怎么能说这种法律是为了禁止老百姓犯罪呢?朕反正没看出这样的法律有什么好处,你们再慎重想想。
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刘恒能有这样的觉悟。而且作为统治阶级,刘恒丝毫没有给统治阶级的荒谬找借口。一定是现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百姓。制度不行,百姓也行不了。这话不是我瞎编的,《史记·孝文本纪》里面写的很清楚:
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
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
周勃、陈平以及司法官员们都觉得汉文帝说的好,说的对,于是废除了连坐法。连坐法的废除,并不是全面的,如果遇上谋逆、欺君这样的大罪,照样夷三族。这样一个政策,司马迁觉得好,所以记录在《史记》当中。班固替皇上觉得不好,所以在《汉书·刑法志》当中痛心疾首的说汉文帝、陈平、周勃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废除了这么好的连坐法呢?到了宋朝,司马光直接无视汉文帝这段话,写《资治通鉴》的时候直接没有收录。
那么说为什么会有人为连坐法招魂呢?很简单,连坐法哪来的?法家学派的商鞅倡导的啊。汉武帝之前汉朝是道家治国,汉武帝之后是外儒内法治国。法家倡导的东西,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传人能说不好吗?
这就是汉文帝刘恒当了两个多月皇帝之后颁布的第一条重量级政令,任谁都得说,皇上英明。两个月来,汉文帝册封叔叔刘泽、侄子刘遂为王,重赏朝中旧臣,废除连坐法,做的都是公事,没有一件是私事。而他自己的儿子、近臣、夫人都没有任何的封赏,任谁也挑不出刘恒的毛病来。
不到三个月,一个仁者无敌的圣主轮廓就这样被汉文帝确立下来。圣人也是要得罪人的,不过这样事,甩给丞相周勃去做好了,练陈平都不参与。到底是什么事呢?下节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