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荣的选择(七十六)
每一次选择都是赌博
天下诸侯云集孟津,独缺东伯侯姜文焕麾下的两百东方诸侯。没有姜文焕的话,武王伐纣就显得单调了很多。毕竟当时的舆论说天下诸侯共反殷商,不凑够八百镇诸侯,姜子牙下面的新闻稿都不好写。
也赶上姜文焕倒霉,摊上这么尴尬的地理位置。武王东征,纯凭实力和强大的关系网,这点无人不服。正因为武王东征,朝廷调走了镇守三山关的孔宣,成就了南伯侯鄂顺没遇上什么抵抗就到了孟津。北伯侯崇黑虎毕竟比鄂顺、姜文焕岁数大一些,做事就很沉稳。崇黑虎能在自己亲哥哥崇侯虎背后下黑手,都不公然反叛殷商。自封北伯侯的崇黑虎,坐看商周大战和东、南战乱,一直等到陈塘关总兵李靖投奔西岐,崇黑虎也从从容容的穿过陈塘关进入孟津。唯有这姜文焕,倒霉催的遇上了游魂关总兵窦荣,打了这十几年的仗,一点便宜都没占到。
要说东伯侯的实力得算是相当雄厚,在姜子牙辅佐文王之前,东鲁一直是四大诸侯之首。在商朝本土防守四大诸侯的关隘中,游魂关的实力又是最差,这一强一差的对决,就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在小说中,据说帝乙先君是个人人敬仰的国家元首。哪怕是最后用生命在辅佐纣王的鲁仁杰、雷鹍、雷鹏都是念在先帝的面子上。帝乙留给纣王的,是个铁桶江山。除了君主权利太受大臣限制之外,地方上的诸侯根本不足为虑。且不说闻仲、黄飞虎多么的能打,单说守御商朝本土四大关,就反映出了这个问题。北伯侯崇侯虎无论如何也不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对手。南伯侯鄂崇禹骂街可能还行,打仗真不是邓九公的对手。姬昌不老实怕是朝廷早有察觉,所以防守西伯侯的除了汜水关之外,还有青龙、佳梦两关参与协防。韩荣、张桂芳、魔礼青这三大总兵坐镇,真不是南宫适、四贤八俊能闹事的。
东边有窦荣镇守游魂关,勇冠三军的姜文焕十几年都攻不下来。窦荣跟那些位总兵相比,实力弱爆了。既没有张桂芳、李靖那样的法术护体,也没有魔礼青那样的兄弟和法宝,更不具备韩荣、邓九公麾下的能人异士。即便是这样,姜文焕还占不到一点便宜。这就足以证明纣王最厉害的技能不是武功,不是喝酒,不是睡妖精,而是败家。
那么说游魂关这十几年的战争,是反映出来姜文焕是个废物吗?还真不是。姜文焕做事,还是很有谱的。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姜文焕的姐姐变成了弑君未遂的罪人,父亲成了企图篡位的反贼。姜文焕如果不反,只需一道圣旨,他也得人头落地。当时纣王连亲儿子都要杀掉,更别提这个小舅子了。看意思不把姜家团灭,纣王是不会罢休的。所以姜文焕有俩选择,一个是逃走,投奔一个大诸侯请求政治避难。另外一个就是造反。这道选择题对于姜文焕来说,是个赌博。
在历史上,很多人面对类似选择的时候,一般举兵起义的少,选择政治避难的多。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大将李广利,见势不妙直接投奔匈奴,没有举兵谋反。比如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孟达,见风不对,赶紧投降了曹魏,也没选择起兵造反。总之造反是个高成本、高风险、高失败率的活动。所以姜文焕这次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很快姜文焕就选择了造反,因为当时殷商有个大麻烦,北海袁福通造反,朝廷正在平叛。而且袁福通很厉害,在没有神仙背景的情况下,居然拖了太师闻仲十几年,可见这位袁福通的实力不亚于四大诸侯。袁福通拖住了闻仲,也就等于拖住了殷商的主力。在那种情况下,朝廷是不可能调动戍卫朝歌的中央军去灭姜文焕,所以姜文焕高举造反大旗,正式跟殷商决裂。姜文焕的造反极大鼓舞了鄂顺,所以鄂顺也反了。
反了之后,姜文焕又面临第二道选择题。这个仗该怎么打?姜文焕造反的理由是报父仇,但是他心里知道,造反的原因是为了自保。这就意味着,姜文焕没有攻下朝歌、推翻殷商的战争诉求。报仇也就是喊喊,能独立就行,玩大了容易容易吸引朝廷的火力。
自古以来,中国的所谓起义战争都是这样,口号大多是说给人听的,实际诉求都跟口号不符。洪秀全说斩邪留正推翻清妖,实际上他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到了南京的洪秀全,根本不记得他说过推翻清朝的话。李自成说均田免粮,这话他自己都不信。李自成是流寇,抢到哪算哪,怎么个均田法?免粮这是真的,李自成走到哪抢到哪,真不收赋税。其实要说这些个起义口号,还就陈胜、吴广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真实。
姜文焕正儿八经跟窦荣交手之后,发现窦荣真是个高手,姜文焕想过很多办法,除了玩命之外,这位年轻的东伯侯跟窦总兵真凭实力斗了几阵。所以那段时间朝廷接到的战报是游魂关昼夜不宁。再后来姜文焕决定保留实力,象征性的骚扰一下窦荣,然后拜西周为老大。鄂顺是紧跟姜文焕的步伐,姜文焕怎么做,他也怎么做。所以那段时间朝廷接到的战报是窦荣屡胜东伯侯,邓九公连胜南伯侯。也正因为如此,朝廷才腾出手来攻打西周。西周就这样成功的吸引了火力。
所以最后十多年的战争岁月过去了,姜文焕还是有四十万人马。而西周如果没有神仙下凡,早被灭了三十六回了。姜文焕这手其实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只不过开了挂的西周战无不胜,姜文焕第一时间决定坚决的站在西周的旗帜之下。
姜文焕攻打了十几年的游魂关,居然零伤亡,这就能反应姜文焕作战出了多少力。然后选择题又来了,天下诸侯已有两大路到了孟津,西周大军也杀到了渑池。姜文焕该怎么办?拼死攻下游魂关?容易落下观望的口实。不打也不像话,说好一起孟津会师的。此时的姜文焕,多希望朝廷把窦荣也调走啊。不过姜文焕就是姜文焕,他给姜子牙写信,说窦荣无敌,他实在是搞不定,急需支援。姜子牙给姜文焕派出了自己师侄当中很靠谱的金吒、木吒前去支援,解决了姜文焕的难题。
其实就在姜文焕动着心眼的时候,窦荣也面临着选择。他的选择题有四个选项:A.继续坚守。B.出关灭了姜文焕。C.投降姜文焕。D.撤回朝歌。
结果窦荣一个都没选,他选择了第五条道路。天下分崩,窦荣是看在眼里的。以他的地理位置,投奔西岐是不可能的。陪殷商殉葬,又觉得不值当的。如果他灭了姜文焕,或者重创姜文焕,那他极有可能被调往西岐前线。历代三山关总兵,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这条路窦荣是不会选的。姜文焕的未来在哪里还不知道,投奔姜文焕是下策。所以大厦将倾,窦荣决定养寇自重。
中国每个王朝的末期,都有这样的大将存在。混战的军阀都是养寇自重的典范。远的不说,就说从明末的左良玉到清末的袁世凯,都是在朝廷和反贼之间最大的获利者。所以我们很难想象,窦荣和姜文焕打了十几年的仗,比八年抗战还长,但是战争的结果是窦荣洋洋得意自己关内之兵将甚多,一个打攻坚战换来了零伤亡。这俩人平时得有多默契,彼此心照不宣。
这两位与其说在游魂关打仗,不如说是拉练。也正是因为如此,金吒、木吒混进游魂关之后,窦荣还本着扩充实力的原则力排众议留下这两位道长。窦荣知道,自己缺的就是这类人才。而且姜子牙远在孟津,又处于战争最前线,怎么会自降身份跟自己玩反间计呢?只不过窦荣没想到,决定用反间计的是金吒和木吒哥俩,根本不是姜子牙。
对于窦荣和姜文焕来说,这二人在游魂关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其实都是赌博。姜文焕赌的是窦荣不想下来,而窦荣赌的是姜文焕不想上来。在面对大庄家姜子牙的时候,姜文焕选择了弃牌,而窦荣在赌金吒、木吒不是姜子牙门人的时候,输光了全部。
金吒和木吒所谓的智取游魂关,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只要他愿意,刺杀窦荣也没人能拦得住。总之这二位在游魂关演了这一出戏,姜文焕终于可以通过游魂关到孟津会师。灭纣只是时间的问题,对于像姜文焕这样的诸侯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怎么分蛋糕的问题。后面的故事,下节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