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好的状态:相处时不讨好,独处时不寂寞

人在什么时候会有最强烈的孤独感?网络曾流传一张“孤独等级表”,将孤独分了十级:从一个人逛超市,到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手术……
在一项针对20—30岁人群进行的调查中,十个人中九个人有独自吃饭、一个人旅行的经历。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个人待着,也就是独处的境遇。
也许因为忙到没有时间交朋友、或者不想花精力和人相处、不想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压力等等……
其实这些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都算不上孤独。
一个人生活不是孤独、形单影只也不是孤独,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共鸣的精神世界,才是孤独。
作家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种孤独》中说:“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孤独的力量》的作者斋藤孝,有过十年的孤独暗黑时光。他读了自己不适合的研究生、想法和其他同学天差地远、和教授的关系不好,是身边人眼中难以相处的人。
他想要融入而不得,只能做世人眼中的“独行侠”。
孤独的时光在事后看来是难得的自在,但是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却很难熬。没有同伴、苦闷无人诉说、快乐无人分享。
斋藤孝说:“孤独需要学习,需要反复练习。”
在《孤独的力量》一书中,他提出了“孤独的质量”的概念,低质量的孤独,让人自怨自艾、不断沉沦,而质量上乘的孤独,却能让人平静满足、身心舒畅,还能专注发展兴趣,厚积薄发。
斋藤孝|华夏出版社

斋藤孝研究生二年级时,要开始写硕士论文,但是他因为不适合这个专业、不能和身边的人好好相处,在课堂上也没有成长,论文迟迟无从下笔。

他选择了自闭,既然跟其他人讲了,对方也不一定明白,干脆就不说了。
当时学校有一些闲置的教室,他终日待在一间铺设了榻榻米的教室里。清醒时读书,困了就趴下小睡。
那段时间读的书都是些充满孤独字眼的内容,比如《贝多芬传》、《亲爱的提奥》,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同样经历了不被世人所接纳、欣赏的孤独时光,在他们身上,斋藤孝找到了共鸣。
当他脑海里闪过一些想法和灵感时,他控制住想和别人分享的欲望,他甚至觉得,和别人分享这些灵感,就会被夺走写作的能量。

这漫长的时间里看似一事无成,但他一直在向着自己的目标慢慢积累,等待着厚积薄发的一天。
他大量阅读、把想法囤积下来,提升自己的写作力,等到读博士的时候,就成了一名专职的论文写手。
斋藤孝说:“没有任何东西比读书更适合于孤独。它不但能够抚慰独自一人时的内心寂寞,同时还能够锤炼自己的内心,这一点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是在现代社会读书之外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无法掌握读书这一技能了。
尤其是电视,它可以营造出一种节目中出现的人如同自己的朋友的氛围空间。
“某某说了这样的话”、“某某真厉害”……
电视上的名人们亲昵地和你交谈着,仿若亲近的朋友一般,造成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的错觉。彼时彼刻,的确会忘却孤独,当然也就没有精力去深入思考了。
曾有一个网友分享,自己一下班就喜欢吃零食、刷综艺,一次,她正在看一档明星体验慢生活的节目,向往着退休之后也有一个漂亮的院子,每天劈柴喂马,种菜浇花。
妈妈就给她讲了一个典故: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网友恍然大悟,明星参加综艺节目,本身就是工作,既赚到了钱、又赚到了名声,自己看得津津有味,除了消磨时光之外,没有任何收获。
和朋友欢笑嬉闹、唱歌、打游戏,固然会让人感到快乐,但这些发泄精力的事情并不会为你带来自身能力的提高。

同样的时间可以学一门外语、学乐器、写小说、阅读、散步……做很多为自己增值的事。
作家莫言上小学的时候,调皮捣蛋,五年级就辍学了,做不了别的农活儿,只能给家里放牛放羊。
莫言说:“孩子总是喜欢成群结队,其他孩子都在学校读书,尽管读不到什么书,但在一起打打闹闹很欢乐。而我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在学校门前路过,看到同年龄的孩子在学校里高高兴兴的。而且,一个人在群体之外,心里还是很孤独的。”
想交流,只能跟动物植物交流,也喜欢一个人看“闲书”。
童年的孤独时光,影响了他后来的写作,他写过很多动物和植物,写过孩子和大人之间的神秘关系。
有人说:孤独有三种境界,平庸者知道孤独,无法走出孤独;上进者甘于孤独,品味孤独;优秀者勇于孤独,超越孤独
超越孤独,需要一点决意离群索居的勇气,一点自私的基因,外加自得其乐的能力,拥有以上这些,才会发现孤独是生命给予的极大恩赐。
人生中的孤独期,其实非常危险。
有人因为害怕孤独而错爱,有人因为急于脱离孤独而犯错,另外,也有人在孤独中找到力量,成就了自己的天赋。
其中的差异,就在于你能把孤独转换成负面能量,还是正面能量。
斋藤孝在书中写道:“人类在回归到一人独处的状态时可以感到安心。拥有自我的时间,可以让人感到精神上的安稳。”
所以孤独是有力量的,这股力量来源于独处时的专注和与自我相处时的思考,而不是孤独本身。
人需要独处,不意味着为了追求独处的宁静而将一切人际关系都隔绝掉,以一种苦行僧般的形态拥抱刻意的孤独。

独处时平和自得、不觉寂寞,与人相处时坦然大方、不刻意讨好,便是最自在的方式。
学会一个人安静,才能看懂世界的热闹;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才能看见最美的花朵;忍受这一刻的孤寂,才会有下一秒的高高跃起。
不努力讨人喜欢、不在喧哗中找到慰藉、不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学会与真正的“自己”相处,内心就自由、富足。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一凡,电台主持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