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话题——中医
中医,在我的一位西医朋友眼里,那就是巫术,中医师就是骗子,江湖郎中都是客气的说法。不过我是相信中医的,我的几位同事还是中医爱好者。为什么护佑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中医,怎么就成了巫术,就是骗子了。
如今国粹中医在国家的民族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黑中医者的阵容,并没有减少呢?
你看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这可是从中医古代文献东晋葛洪创作的《肘后备急方》中治疗疟疾方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的,可很多人都认为是现代医学的胜利,而不认为是中医的胜利。
中医现今的困境,和我们每个国人有关,和中医自身有关,和我们的医疗系统有关,和市场监管的过于宽松有关。
如今中医在各种美容美体足疗店里“发扬光大”。初中没毕业的小妹小哥,刚放下餐厅的盘子,就敢拿起火罐,给人治起病来。一经他们诊断,没有一个健康人。
现在中医师的从业资格也不再和西医医生一样了,而是放宽了很多,徒弟拜师傅那种也可以算数。中医的门槛低得都没有了。
我听一个访谈节目,访谈者是学贯中西有影响力的中医,谈起中医很自豪,他说的一段话,让我明白中医怎么毁在中医手上了。他说“中医是懂哲学的,具有辩证思维,还懂得玄学。”前一句话我举双手赞成,听完他解读的《黄帝内经》,确实认识到中医的高明,后一句话就道出了中医最后落了一个骗子名的原因。玄学,就是自己说不明白,别人听不懂的故弄玄虚。玄乎其玄,这就被那些略懂一二者扯虎皮拉大旗了,手号着脉,嘴吹嘘着自己,脉象的变化能感受到吗?病因说不清,还故作高明,掐指算算,开的方子反正吃不死人也不治病。偶尔瞎猫碰了个死耗子,治好了一个人,就吹嘘成了名医、圣手、神医。最后有人在“神医”手上耽误了,那一家人都痛恨起中医,写文章痛骂中医。
如今这样的改革,不知道会对中医的发展如何,我是挺担心的。
有朋友质疑,医院的中医师们,也开各种化验单,也通过各种设备来诊断病情。我希望现代医学辅助检测手段能提高他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在一个三甲医院,医生每天要看80多个病人,使用辅助检测手段取代了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其实医院的误诊率远比大家想象的高,但我们得的病大部分不致命,大部分都自愈,所以误诊后折腾十几天,基本也都好了。
现代医学虽然缺少医生的诊断过程,让辅助手段成了主要手段,但因为有那些经过最严格标准考验的设备,以及最严格的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这样的部门的审核,一旦诊断对了,吃这药效果是能保证的。
然而其他类型的医学,比如放血疗法、顺势疗法、偏方保健品、老大夫、老神医就连这些也没有。中药从前必须要经过中国的药品审核机构审核才行,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只需要登记一下就可以。
最糟西医人士诟病的,就是中医的药方都没有进行双盲测试,药物的药性无法用现代医学的医药体系解释清楚。你看中成药的说明书基本就一小页,药物成分,性状、主治功能简单的就一页。
中医是在上千年的时间里缓慢积累演化而来的、包含人体运行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健康管理在内的一整套人体医学观和医学方法论。
有人认为,中医治疗的经验是历史积累下来的,真没有那么多严格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再说了,有不少中药肯定是管用的,如果不管用老祖宗们也没必要一直保留它们啊,难道非得一种一种拿出来重新做研究、分析数据才能用吗?这也太浪费时间了吧?
王立铭老师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中医可以利用现代医学的技术,找到可说服人的数据。用疗效说话,还中医一个清白。
这个案例发生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东北。故事的主角叫张亭栋,当时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中医科主任。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张亭栋和同科的医生们偶然发现有一位民间中医自己开发了一个偏方治疗癌症,它的偏方里可以说全是如假包换的毒药:砒霜;轻粉,就是含有水银成分的氯化亚汞;蟾酥,蟾蜍的分泌物。这位中医用这个偏方以毒攻毒地,还真治好了不少食道癌、子宫癌和白血病的患者。
张亭栋他们很快就把这个偏方拿回了医院,开发出了癌灵一号注射液,用来给癌症患者治疗。治疗效果有的好一点,有的差一点,而且副作用还挺大。这个效果千变万化、难以预测。
张亭栋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让问题的答案一下子变得无比清晰。
第一个工作是,张亭栋他们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用药的时候反复尝试了砒霜、轻粉、蟾酥这三种毒药的用药比例,得出结论,虽然这个中药偏方是根据以毒攻毒的原则搭配出来的,但是看起来只有砒霜这一种物质才是真正能够治疗癌症的药物。
第二个工作是,张亭栋他们对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进行了分类和持续的追踪,发现砒霜也不是对所有癌症患者都有效的。它对一种特殊的癌症患者效果最好——这种癌症叫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张亭栋他们最终拿出了令人信服的数据。他们在55个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患者身上尝试了砒霜治疗,70%的患者出现了缓解,甚至还有一小部分患者体内彻底找不到癌细胞的踪迹了。
到了1998年,国际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美国医生们的研究,证明了砒霜的治疗效果。12位癌症复发的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患者在使用砒霜之后,有11位出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从此,这种药物被真正广泛地应用于癌症治疗。
现在,砒霜结合另一种药物——全反式维甲酸,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的标准疗法,有99%的患者能够被成功治愈!
张亭栋等人的研究可以实实在在地证明,通过研究分析一个中医偏方的有效成分和适用范围,我们能找到有效治疗某一种特定癌症的中药具体是什么。
这样的例子还不限于癌症。
屠呦呦通过分析中药文献找到的青蒿素,陈克恢从中药麻黄里找到的麻黄素,张昌绍从中药常山里找到的常山碱,其实都是这样的好例子。
从用三种毒药做的中医偏方来治疗癌症,到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其实就是认知升级——从粗糙到精准。
从配方和适用范围都比较粗糙的中医偏方里,找到了能够精确杀伤某一种特定癌细胞的特定药物。
以此类推,传统中医药的实践经验里,肯定还藏着大量确确实实能够治疗癌症的办法。
但是这些办法在原理上肯定有很粗糙的地方。
毕竟在过去成百上千年的时间里,没有现代化学手段的帮助,人们对药物有效成分的认知一定是很粗糙的;没有现代医学和病理学的帮助,医生们对药物适用范围的认知也一定是很粗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用类似的逻辑,去继续挖掘那些隐藏在传统智慧里的神奇药物呢?
通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通过数据来让患者收益!
只要我们用数据说话,用理性和智慧说话,让中医医药开发一步步从粗糙升级到精准,最终受益的,就是患者,就是我们所有人。
在此感谢王立铭老师,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知识,请在得到平台中搜索王立铭老师《众病之王的解决方案》课程,一定会让您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