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式”的MCHC值,真假?有点晕!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检验科 张阿芫
MCHC,即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作为血常规常规项目的“一员”,通常与MCV,MCH一同用于区分贫血类型,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发现它还能发挥一项“特殊技能”,辅助找到躲在假性结果背后的真相。
某日,如往常一样,血常规样本依次接收、核收、上样检测,当审核样本时,一份血常规报告引起了小编的注意,结果如下:
很显然,这个结果不符合表中的任何一项,难道MCHC为假阴性?由于MCV、MCHC检测结果触犯了复检规则,于是将样本重新上机检测,结果如下:
这次更让小编大吃一惊,同一样本,MCHC值竟然差距如此之大!虽然RBC、Hb、WBC、PLT也同样降低,但变化最明显的却是MCHC,第一次结果减低,第二次检测MCHC结果却正常,这着实让人又惊又晕。
在排除了样本、仪器、质控等外界因素干扰后,回归到两个结果本身,两者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发现仪器报警提示红细胞大小不均,于是将样本推片镜检发现红细胞除大小不均外,还可见大量红细胞碎片。将样本置于离心机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1]后,再次观察样本,可见样本明显溶血。
造成样本溶血的原因有剧烈震荡、低渗溶液、采样困难等。排除其他因素后(因为只有低渗溶液才能使血常规结果经历MCV升高的过程),考虑可能是静脉输液同侧采样造成污染,导致样本稀释使三系细胞计数减低,由于渗透压的不同,低渗溶液开始进入红细胞内部使细胞胀大从而导致MCV升高,同时Hb被稀释而降低,最终导致MCHC假性降低。
为验证这一推断,询问了临床后却被告知已经记不清了,于是要求重新采血检测,这次检测结果显示:除白细胞稍降低外,其他结果均正常,由此也证明了猜想是正确的。
谜团终于解开,原来是静脉输液同侧采样污染,这也是导致出现MCHC先降低后升高这一奇怪现象的真正原因。
这时脑中又有一个疑问:当样本发生溶血时,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溢出,由于RBC检测原理为阻抗法,可导致RBC假性减低,又因HCT=MCV×RBC,所以进一步导致HCT假性减低,而MCHC=Hb/HCT,最终导致MCHC假性升高,那为什么第二次检测MCHC却正常呢?
仔细思考后,认为可能是由于低渗溶液进入细胞使MCV升高,溶血使RBC减低,HCT=MCV×RBC,可以使HCT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溶血对Hb的检测无影响,最终使MCHC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那么MCHC具体升高或降低到什么数值时可判定为假阴性或假阳性呢?该如何处理呢?经查阅文献资料得知,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涂片复检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参考“国际血液学41条复检规则”制定了适合中国人群的23条血细胞自动分析和白细胞自动分类的复检规则[2]。
规定当MCHC<300g/L,且MCV>80fL,考虑可能因静脉输液污染或其他标本原因。当MCHC>380g/L,应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红细胞凝集,并推片镜检有无球形红细胞。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本案例通过对MCHC值忽低忽高的现象进行抽丝剥茧地分析,拨开层层迷雾,最终找到了被疏忽隐匿的真相。
结果表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不仅由检验人决定,而是包含参与检验质量控制前、中、后的所有人员,而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第一关,也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先决条件,因此需要医生、护士、患者、检验人员的密切配合及完善的规章制度。检验人员也要夯实理论基础,注重积累实践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