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娘子

宋代段子:《夷坚志》记载了大量的医生、医术、杂症、方药等内容,这些都是宋代医疗实践的一部分,非常宝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医疗水平以及人们对于疾病的理解。

【原文】

秀州外科张生,本郡中虞候。其妻遇神人,自称皮场大王,授以《痈疽异方》一册,且诲以手法大概,遂用医著名,俗呼为张小娘子。又转以教厥夫。
吴人章县丞祖母,章子厚侍妾也,年七十,疽发于背,邀治之。张先溃其疮,而以盏贮所泄脓秽澄滓而视之,其凝处红如丹砂,出谓丞曰:“此服丹药毒发所致,势难疗也。”丞怒曰:“老人平生尚不吃一服暖药,况于丹乎!何妄言如是。”母在房闻之,亟呼曰:“其说是已。我少在汝家时,每相公饵伏大丹,必使我辈伴服一粒,积久数多,故储蓄毒根,今不可悔矣。”张谢去。章母旋以此终。
娄夏卿之妾,项生一疮甚恶,村医为灼艾,俄努肉隆起如卷,颇类卷成花萼,或误为物触,则痛彻心膂。张曰:“此名翻花脑痔,人世患者绝少。吾方书亦不载治法。”即舍之而去。村医复涂药线系扎,半日许,卷随线堕,然转手再结,至于四五,讫不痊。凡数旬,妾竟死。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猿请医士||潘璟医||张敦梦医||疡医手法||刘师道医||杨立之喉痈||杨道珍医||疡医手法

【白话语音文字版】

秀州(今浙江嘉兴)一位外科医生姓张,本来是郡衙门里的虞候(低级武官)。他妻子遇上了一位自称“皮场大王”的神人,教授给她一本《痈疽异方》,还教她具体治病的手法,治好不少病人后,他妻子开始名声大起来,人们称她为“张小娘子”,后来她又把医术教给了丈夫张生。
吴(今苏州一带)人章县丞的祖母,原来是章子厚的侍妾,今年七十岁了,她后背发了脓疮,邀请张生诊治。张生先让老太太后背的脓疮溃破,再用水盏收贮流出来的脓血及污秽物,澄干净仔细看,这些渣滓凝聚的地方,红的就像是丹砂,张生出来跟章县丞说:“您祖母的症状是服用丹药毒发所致,看样子没什么办法了。”县丞生气地说:“老人平生没吃过一副暖药,更何况是丹药呢!你为什么这么瞎说?!”祖母在房中听到了张生的话,赶紧招呼章县丞说:“孩子,这医生说的对啊,我年轻时在你们章家,你祖父每次吃大丹,一定会让我们这些侍妾都跟着吃一粒,时间长了可没少吃,所以这些毒根积蓄日深,现在后悔也没用了。”张生愧谢离去。章县丞的祖母很快就因丹毒发作辞世。
娄夏卿有个妾,脖子上生了一个恶疮,乡村医生为她灼艾,很快的,恶疮地方的肉努出、隆起像肉卷一样,很像卷成的花萼,要是有东西不小心碰到了这肉卷,小妾就会感觉痛彻心膂(心与脊骨)。张生被请来诊视,说:“这个病叫'翻花脑痔’,世间人得此病的绝少。我的方书也没记载具体治法。”张生随即束手离去。
乡村医生再次涂药线,把这肉凸起系扎起来,半天多时间,肉卷随着药线掉下来,但这个“翻花脑痔”转手间又长出来,这么折腾了四五次,结果还是无法痊愈。总共病了好几十天,这小妾竟然就死了。
【祥宏点评】:虞候,宋代低级武官,属“节级”级别;皮场大王,宋代地方神,也有人称其为“药王神”的。《夷坚志》有不止一个故事提到他(《皮场护叶生》);暖药,中医的说法,指的是药性暖热的中药;章惇(1035-1106年),字子厚,今福建省南平浦城人。北宋中期政治家,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元祐八年(1093年)拜相,多有政绩。《夷坚志》多个故事涉及到他;翻花脑痔,翻花痔是内痔的一种。因其翻出体外,表面不平滑,形如翻花故名。翻花脑痔,指的是脑部组织翻出体外;这位张生和他妻子看来也不是万能的,故事讲到了他们作为“名医”也无可奈何的病症;痈疽,皮肤恶疮,有不少故事讲到这个病。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3-宋代医生与医疗-现场交流 )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