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看不懂的高考满分作文不是太晦涩,而是缺教养

今年浙江省满分的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引起争议,怀着欣赏美文的大多数人没看几行字就被伤了自尊——文章里提到的人名:

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韦伯、切斯瓦夫·米沃什、维特格斯坦7位西方哲学家、社会学家、作家,《树上的男爵》书中人物柯西莫,矿工诗人陈年喜。

出现的生僻字:

嚆矢(hāo shǐ)、振翮(zhèn hé)、肯綮(kěn qìng)、玉墀yù chí、祓魅fú mèi、婞(xing)直、孜孜(zi)矻矻(ku)……

这是一篇对大多数读者有门槛的文章,尤其是文学和哲学素养,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有阅读障碍。

问题是这大多数人除了贩夫走卒,还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估计也包括不少语文老师,这我真不是瞎猜,随便做个调查,现在有多少老师尤其是高中语文老师读卡尔维诺?维特根斯坦?读四书五经?有多少语文老师自己还在坚持写作?

考虑到作为一篇规定时间里完成的而且读者主要是阅卷老师的应试作文;考虑到当下社会心态普遍幼齿化,人们越来越多放弃使用优美古典的字词而是用表情包代替表达;考虑到大多数中学生根本没时间或没兴趣阅读课外书,或者即使阅读课外书也未必涉猎如此之广之深;从阅读量和知识积累来看,这样的学生值得鼓励甚至是值得作为榜样推广的。

但为何即使是阅卷者也承认文章“晦涩”并强调不希望中学生学习?这就有点自相矛盾了。你一方面给满分表示了最专业权威的意见,一方面又说大家不要学啊,这就很奇怪了。

所以,这是一篇不错的应试作文,但给满分是值得商榷的,如果这样的作文可以得满分,这就是在鼓励一个方向,一种做法,一种行文范式,这是应试作文,如果满分作文就摆在眼前,谁不会去学呢?

为什么不适合给满分?我认为这篇满分的高考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晦涩,而是缺乏教养。

用典和旁征博引都没有问题,用得多也没问题,问题是怎么用?以及用的“度”?也就是是否用得让人舒服?让人感悟?这是对一篇好文章尤其是满分作文的基本期待吧?这篇文章做到了吗?

一篇几百字的文章里,引用的典故出处为何给人堆砌之感?就是过度了。好像走进去每几步就遇见一个熟人或古人,等到文章读完,就记得一堆类似百度百科的知识点和人名、金句,看不到作者自己的思考、观点和语言,作者能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明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吗?离开了别人的语言就不会说话了吗?你的原创呢?看书多是好事,但看书也要带着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进得去还要能出得来,否则就只是复制黏贴而已,这种写作在未来是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

一个人看书多是好事,但这是内秀,就像你穿了昂贵的内衣,你需要告诉别人你的内衣品牌和款式吗?一股脑地展示自己的阅读量,就像人们炫耀自己的名包豪车豪宅,炫学跟炫富,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带着优越感居高临下,是非常缺乏教养的心态和行为,不值得鼓励。我以为这才是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量值得肯定,但如何化为自己的语言需要老师正确指导,全文过于堆砌和卖弄显得缺乏教养,行文重在暗功夫,不让别人看出来你读了什么书才是境界。十年寒窗苦读恨不能都放一篇作文,应试策略也可以理解,如今读书的人少,需要鼓励,只是满分作文代表标杆和方向,确实有点不适合。”这是我在朋友圈发的点评。

不知道这位考生平时写作文也是这种风格还是偶尔为之?或者只是为了高考兵行险棋?孩子不懂事,大人不能不懂事,孩子路子偏了,大人不能瞎起哄,否则孩子就以为这是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卷组这个满分害了这位考生。

如果我是阅卷老师,我会给个不错的分数,鼓励这个孩子的深度阅读,但我会扣掉2分,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要把书读成夹生饭,也是教这个孩子做人,因为做人,远比作文重要。

附:

嚆矢,hāo shǐ,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

振翮,zhèn hé,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

肯綮,kěn qìng,典故名,典出《庄子·内篇·养生主》“肯,著骨肉。綮,犹结处也。” 后遂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

玉墀,yù chí,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台阶的美称。

祓魅,fú mèi,祓,消除,清除,洗濯,使清洁。魅,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传说中的鬼怪:鬼魅。

婞直,xìng zhí,意思是指倔强;刚直。

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意思是勤勉不懈的样子。

相关:黉门消亡史
读书:平章华梵
最近开课:三山《自我教练》8.15-8.16线上课
三山《九型人格》8.22线上课
9.5《深度沟通3阶|沟通实战》线上开课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三山师徒班报名
公号文章:遇见三山目录(更新至2020.7)
培训教材、视频、报名请扫码进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