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和个人成长——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八十三)
我今天的这个题目听起来会有一些抽象,是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心理学中的一些应用。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记得我在十年前,考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我们的考研题目,最后一个大题就是考这个耗散结构理论。
当时的我纯粹只是为了考试去背诵,这个耗散结构理论的一些内容,对于他的一些理解,实在是谈不上。就是一种没有消化的一种状态,一种很混乱的状态。
这种很混乱的状态,没有结构化的状态,在耗散结构理论里面有用一个专业的术语来形容,就叫熵。就是那个火字旁一个商人的商。
可以这么说,如果说熵值比较大,代表这个系统是越混乱的,越无序的。
熵值比较小,代表这个系统是比较有序的,比较有结构化的。
如果我们回到人的心理这个系统来看,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人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代表他的整个系统的熵值是比较小的。那如果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它的熵值是比较大。
从耗散结构理论来看,我们要改善一个人,或者说我们要谈今天这个主题,能够人的心理成长,一定是把这个系统的熵值由大变小的一个过程。
我如果把人的心理比喻成一个这样的一个情景:比如说,房间里面不小心打翻了一杯牛奶,那这个牛奶,洒在地毯上,那洒在地毯上,地毯就看起来很脏。
这个时候我们有很多应对的方式,其中一种应对方式就是我们可能可以拿另一块新的地毯盖在这个已经脏的地毯上面。
这种应对方式是一种比较方便的方法,但是这种方便的方法带来的结果就是盖在脏的地毯上面的那块干净的地毯,看起来是很干净的,看起来很整洁,看起来很有趣的。
但是,在一块看起来很好的这块地毯的下面,那块很脏的,被牛奶泼脏的,这个地毯可能会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滋长细菌,开始发霉,开始变得更难以清理。
那这个变得更难以清理的这个过程,如果用耗散结构理论来看,就是,这个地毯,它的熵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因为越来越大。所以他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恢复到有序的状态。
在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公式里面讲说ds,他必须大于零的情况底下。ds如果是在必须是小于零的情况,底下系统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ds指的是系统的熵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系统,它跟外面的其他的系统,进行一些熵值的交换。
在这个熵值的交换的过程当中,如果它的熵值是变小的,那带来的是它本身自己的一个有序状态的一个恢复。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讲能量守恒。作为自己本身这个系统变小。他带来的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另外一个系统的熵值一定会增大。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就是,如果一个人朝另外一个人去吐槽。去讲他的不开心的事情,去讲他的负能量的时候。听的那个人。他其实会有一些感受,然后这个感受会让听的人,处在一个能量消耗的状态,会让听的人,他整个的系统,熵值是处于处在一个增加的过程。
当然,这也涉及到另外一个部分。就是两个系统之间的一个熵值的交换。
如果我们把咨询师这个系统跟来访者这个系统放在一起,就是,来访者这个系统的熵值跟咨询师这个系统的熵值,他产生了一个交换。
在交换的过程当中,如果对于来访者而言,它熵值的改变是处在一个小于零的状态,那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就会逐渐的提高。但是来访者熵值的减小,他势必是以咨询师的熵值的增加作为一个平衡的。
也就是说,咨询师他是不断的在以一个删负熵值的一个输入来让来访者逐渐趋于一个有序的状态。
当然,来访者还有很多个系统可以用。来访者可以去购物,来访者可以去运动,来访者可以去听音乐,等等等等。
他可以做一切的事情,这些事情只要能够带来他自己本身系统的熵值是减少的,来访者就会逐渐恢复到一个有序的状态。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前提,就是来访者做的这些事情,他必须带来的是负熵值的输入,而不是熵值的增加。
假使来访者有负能量,他去找好朋友去诉说,但是诉说的过程当中,他的好朋友并不能够给予他很好的回应,也不能够很好的去理解。甚至有的人在难受的时候就找不到一个好朋友。
在这几种情况底下,来访者在跟外界的系统进行一个熵值的交换的过程,他其实得到的不是负熵值,而是正的熵值。
那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就会选择封闭自己的系统。
因为,开放自己的系统的过程,带来的是自己本身这个系统逐渐增加,让自己更难受,让自己更趋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那对于来访者而言,封闭系统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著名的心理动力分析师比昂在谈到团体的基本假设的时候有提到一点。他就说,现代人为了防御自己,通常会采用三种方法,来让自己的系统处在一个相对来讲,熵值不会增加的一个过程里面。
这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对于权威的一个认同。当个体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状态的时候,处在一个熵值比较增加的状态的时候,它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隐藏自己的一些真实需要。好像就跟权威认同,去认同权威,自己的安全感就会增加。但用这种方法,它就相当于是。把自己熵值原来会增加的那个系统封闭起来了。
第二种方法,他会去跟导致自己不安全的那个部分去做战斗或者是逃跑。那战斗跟逃跑的过程看起来,来访者是在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
但是这个战斗跟逃跑的过程,有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去防御自己内心的那个不安,他本身并没有对不安做工作,看起来好像是很有力量,也是被社会所认同的一种应对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同样的也是一种封闭自己系统的方法。
第三种防御是个体来访者会开始去跟自己的一些好朋友,或者说一些小的圈子,组建一些,比如说参加一些小团体,什么兴趣小组啊,什么读书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啊,书法兴趣小组啊,音乐兴趣小组啊,类似很多很多的小组,好像把自己隐藏在这样的小组。
小组的成员当中,自己的不安全感,或者说自己的那个不安感就消除了。或者说他要参加很多很多的社会性的活动,让自己忙起来,这样子自己的不安全感就消除了,但是这种方法同样的,也是让自己的系统处在一个封闭的状态。
我们刚刚讲说,人的心理,如果是人的不健康的心理,如果是那个倒了牛奶的那块地毯,假设系统封闭起来,那最后的结果,按照耗散结构理论来讲,就是它会逐渐趋于一个熵值增大的过程。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熵值只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且熵值越来越大的时候,个体的心理是越来越不健康,个体的心理越来越不健康的时候,个体就越会去用刚才讲的那三种防御来封闭自己的系统。
封闭自己的系统就会导致熵值越来越大,所以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就好像说,我现在要出门去买个咖啡,买个咖啡的原因是因为我昨晚没有睡好,然后我下午要讲课,讲课呢,所以我得提神,让自己的熵值处在一个比较减少的状态。
但因为我自己本身这个系统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的时候,我跟环境之间的一个链接就导致我可能对环境没有很多的觉察,没有很多的觉察,就导致我可能出门的时候,我没有很认真的去注意到环境的变化。
比如说这个时候有一个送外卖的小哥开电动车开的很快,就差点把我撞倒。
当他差点把我撞倒的时候,我的整个的心理系统就会更加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我的耐受性可能没有平常我休息好的时候那么好,所以我的系统会更混乱,更混乱的时候,我可能的应对方式就是会去用战斗的方式去应对这样的方式,比如说我可能会开始骂那个小哥。
当我有愤怒,朝那个小哥去发泄的时候,小哥可能就不会跟我道歉,他可能很快的就远离我,他可能采用的是一种逃跑的方式,很快就骑上他的电动车就逃走了。
这个小哥逃走的时候,我的怒气只会增加,所以我整个的系统的熵值是一直在增加的状态。
然后在增加的状态的时候,我走进咖啡店的时候,那个咖啡店的小妹看到我的时候,可能是一个怒气冲冲很严肃的客人,走进咖啡室。
当小妹看到一个客人这么严肃的时候,他整个的系统,她的熵值也是增加的,她可能就会开始处于一种防御的状态。
她可能就会脸上没有微笑,看起来比较生硬,看起来很仪式化的在为我进行服务。
小妹整个的这样的一些仪式化的、刻板的、这样的一个服务过程。导致她整个系统是封闭的。所以她不会给我这个系统输入很多的负熵。
她没有给我输入负熵的过程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熵值其实是更加会增加的。我可能会认为说,为什么你在服务前面那个客人的时候,看起来是比较友好,比较热情的,为什么在服务我的过程当中是这么的冷漠。
可能会继续用战斗的状态去跟小妹吵架,我可能会开始质疑说,小妹你上岗前没有经过培训吗?为什么你的服务这么冷冰冰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妹就更加觉得我这个客人是有敌意的,可能就会更加的用防御的方式对待我。
它的防御的方式就会让我更加封闭我自己的系统,所以就会导致我更加觉得这个小妹是不会理解我的,或者说她也没有把我放在心上,她可能也不在乎我这个客人。
她的封闭造成我自己系统的封闭。所以就会导致我这个系统其实会更混乱,我可能怒气会更大。
更大的时候我可能就会跟她吵架,那我跟她吵架之后,我的心情肯定是更不好的。
我心情更不好的时候,从刚开始出门,因为睡觉不好,系统的熵值就已经不好了,到差点被小哥电动车撞到,他没道歉,我的熵值继续增加,到咖啡店跟小妹继续吵架,我的熵值在增加。
所以就会导致说一个人的系统,如果他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状态,他其实熵值是没有机会降低了,它就会处在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
越是不断的增加,越导致他跟外界的环境好像很难进行一个交流,因为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愿意开放给让自己的系统熵值增加的这样的一个系统。
所以,这样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就会导致我这个个体可能更趋于用自闭的方式,或者用封闭自己的方式来来应对。
我这个系统的熵值就会继续增加。那增加的过程就好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好像那个洒在地毯上的牛奶一样,可能最后就会更加混乱,更加无序,更加杂乱无章。
就导致我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就会更难以跟外界交流,就会导致我的系统处在封闭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我整个人就更糟糕,熵值不断的在增加。
那这个时候呢,当然我有很多种选择,我可以去运动,我可以去听音乐,我可以去游泳,等等等等。
但是,假设这些东西没办法给我提供一些,有效的负熵流的时候,我就会放弃这些东西,当我放弃一切东西的时候,可能就是有一些类似抑郁症的症状。
比如说我对于任何一切都没有了兴趣,我对任何一切都没有那种愉悦感。
没有愉悦感的同时,可能我自己的心理的这个系统就会开始影响我身体的系统。
可能会开始影响我身体的健康状态,那我身体的健康状态可能体现在我的消化系统出一些问题。然后我可能这个神经系统也出一些问题。
比如说我开始植物神经系统,出现一些混乱,比如说我开始莫名奇妙的烦燥啊,然后我开始睡不好觉啊。
当然,这个时候我可能会求助于药物,求助一些兴奋剂。
这些都是有效的。但是这个有效就好像是我拿了一块新的地毯盖上去一样。
他短期内是有效的,短期内会让我看起来又是一个正常的人。但是,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就是洒在地毯上的牛奶并没有被清除干净。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能会更依赖于新的地毯盖在上面。
这可能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一些人会对一些物质成瘾。
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面。如果要打比方,就是那个地毯是洒了牛奶,是比较脏乱的,可能已经发霉了,真的是不能见人的。
那块地毯看起来是很黑暗的事,不能碰触的。所以它就更需要有一些防御。
但是这些防御又带来前面讲的这一系列的变化。
因为这些黑暗的东西是很难被接受的,有的时候靠个人的力量真的是很难解决的,所以心理学上面才会有很多很多的概念化的方法或者咨询的技术来应对这个东西。
那这些技术啊,更多的就是像是去清理这个地毯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从其他的系统来输入一些负熵流才可以得以改善。
比如说常见负熵流呢,就是经济上的投入啊,时间上的投入啊。
然后你学会了一个自己的方式,来得应对这些困境,或者说你掌握了一个能力来应对这些困境。
好像,我如果出门差不多被电动小哥差点撞到的时候,我的心里耐受力是比较强的,我可以消化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可能在应对小哥的时候就会相对来讲,比较礼貌,那我的比较礼貌,带来小哥可能就会很好的跟我道歉,那他的道歉又带来他系统地开放,那是他的道歉,就会变成一个负熵流,让我感觉我被他重视。
那我被他重视的这个部分,就会带来我自己熵值的减小,那我走到那个咖啡店的时候,我可能就看起来没那么严肃,没那么严肃的时候,咖啡店的小妹就会更加有可能性的,用她的热情或者用她的开放来服务。那她服务我的这个过程,又让我觉得她有提供一些负熵流给到我这个系统,所以让我整个系统的熵值变得更小。
那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让自己的系统会更趋于用开放的方式去跟外界交流的过程。
所以我今天拿着这个耗散结构理论。他其实是一个理解人心理成长的这样的一个过程的一个理论。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聊到这里,有兴趣的我们可以在以后继续来谈。
感谢郑晖老师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