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是为关羽报仇?关羽不死他也会伐吴

很显然不是,报仇只是个名义,根本目的是要夺回荆州。

关羽之死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刘备并没有马上起兵为关羽报仇,而是先在得到曹魏代汉的消息后,在成都称帝,延续汉祚。同年六月,张飞也被害。七月,刘备大举出兵伐吴。孙权遣使请和,刘备不许。攻破了吴军的防线,进至秭归一线。冬天,刘备率军回到秭归。次年二月,从秭归出发,开始发动全线攻势。六月,在夷陵被吴军陆逊击破。刘备收集败军,退保鱼腹,改名永安。

也就是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后,其实并不是全军覆没,在后退到永安后,收集亡散士卒,基本上建立起了防线,吴军也没有能力突破这道防线。双方进入僵持阶段。而且,刘备一直住在永安,并没有收兵回成都。这就是说,刘备并不甘心,还准备在休整一段时间后,再次出兵伐吴。

十月,孙权感觉有些害怕,遣使请和,刘备同意。十二月,刘备方面发生了汉嘉太守黄元叛变的事情,刘备派将军陈曶讨平了。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逝于永安。

任何割据四川的政权都必须占据汉中和荆州的一部分,作为自己在战略上保持主动进攻能力的要点。如果没有汉中和荆州,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所以,刘备在拿下四川之后,建安二十年,孙权遣使讨还荆州,刘备不许,孙权派人袭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仅剩公安、江陵。刘备大怒,率军五万出屯公安,让关羽出屯益阳。

刘备这么安排的意思是,让关羽从益阳出兵夺回长沙等地,而他自己的五万军队则是准备与来援的吴军主力进行决战,全取荆州的。只不过这时候曹操发兵争夺汉中,刘备不得不去救援汉中,才被迫同意孙权的请求,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了荆州。

不管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是否真实存在,荆州的重要性对任何割据四川的政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哪怕是没有三郡,只有公安和江陵,就很小的一部分荆州,都是一个可以向北威胁曹魏、向东威胁东吴的战略基地。

公安和江陵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是其地理位置决定的。公安、江陵在三峡以东,占据这里,对下游的武昌、巴陵就有战略上的优势。所以,建安二十年孙刘双方翻脸的时候,虽然一开始孙权一方气势汹汹,但是一看到刘备率军五万出屯公安,孙权就怂了,就要遣使请和。

因为要在这里大打出手,双方进行战略决战,孙权一方一旦失败,就会一溃千里,战线后退到今天的九江一带,否则无法建立稳固防线。

而对刘备一方来说,如果失去公安和江陵这个前出基地,吴军只要守住秭归,哪怕是很少的军队,刘备一方进攻的战场就是在三峡一带,而这里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大兵团无法展开,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实际上,夷陵之战的失利,也说明在没有前出基地的情况下,从四川直接出兵,在三峡一带与吴军进行主力决战,刘备就会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也正是因为夷陵之战失利,刘备未能夺回荆州,所以蜀汉后来的多次北伐,就只剩下了汉中方向这一个战场,而无法在荆州方向以较小的兵力牵制曹魏兵力,策应汉中方向。

其实,历代出现南北对峙的情况的时候,南北双方主要的军事要点就是三个,汉中,荆州和江淮。汉中和江淮是两翼,荆州在中间。三国的情况等于蜀汉和吴两家共同占据南方的半壁江山,两家各自独享的战略要点分别是汉中和江淮,只有荆州一开始是双方分享的。而这种割据本身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必然会有一方最后压倒对方,全取荆州,让自己在战略上处于主动的地位。

曹魏一方在灭蜀之后,在汉中方向没有军事压力了,很快就在荆州方向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之后,先全取荆州,再沿江而下,吴国也亡了。后来,东晋的情况和吴国差不多,但是就是因为占据了荆州,所以桓温能够一举消灭割据四川的成蜀政权。

这就是荆州作为南北要冲和长江中上游的中枢的战略重要性所决定的。刘备百战立国,老于兵事,自然很清楚荆州的重要性,所以才会大举出兵伐吴。所以,就算孙权在夺取荆州之后放关羽回到四川,刘备也一样会出兵伐吴。

而孙权两次偷袭荆州,也肯定会让刘备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孙权作为盟友是靠不住的,与其寄希望于别人,不如自己先灭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