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经方--张仲景经方之附子配伍规律
2021-09-22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注意:患者切勿擅自试方,请找专业中医师开方。
01
—
张仲景的附子配伍规律
主治疼痛与桂枝、白术、茯苓并用,主治厥冷与干姜并用,主治恶寒与桂枝、麻黄、细辛、甘草并用。
附子的应用:大抵附子剂的主治疾患,依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记载,临床应用也是一样,概括有下列数种:
1、主治疼痛(与桂枝、白术、茯苓并用)。
(1)桂枝加附子汤(伤寒)“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太阳上篇)
(2)桂枝芍药汤(金匮)“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贏、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中风历节病)
(3)桂枝附子汤(金匮)。
(4)桂枝加白术汤(金匮)“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痉湿暍)
(5)甘草附子汤(伤寒)“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太阳下篇)
(6)附子汤(伤寒)“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太阳下篇)
(7)真武汤(伤寒)“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痢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痢,或呕者”。(少阴篇)
此外如《金匮要略》之薏苡仁附子败酱散治肠痈、薏苡仁附子散治胸痹缓急痛、大黄附子汤治胁下偏痛,皆是以附子之热破寒积。
2、主治厥冷(与干姜并用)。
(1)干姜附子汤(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太阳上篇)
(2)四逆汤(伤寒)“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太阴篇)
(3)通脉四逆汤(伤寒)“少阴病,下痢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痢止脉不出者”。(少阴篇)
(4)附子梗米汤(金匮)“腹中寒疝,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腹满寒疝)
(5)乌梅丸(伤寒)“……此为藏寒……”。(厥阴篇)
3、主治恶寒(与桂枝、麻黄、细辛、甘草并用)。
(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太阳上篇)
(2)芍药甘草附子汤(伤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太阳中篇)
(3)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少阴篇)
(4)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金匮)“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水气病)
(5)越婢加附子汤(金匮)“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无汗出,无大热”。(水气病)
(6)麻黄附子汤(金匮)“水气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水气,发其汗则已”。(水气病)
(7)附子泻心汤(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太阳下篇)
以上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重要附子剂,亦为经方派繁用剂,如果再参照时方派之附子理中汤、十全大补汤加附子、大防风汤、沉香天麻汤之类,则对于附子剂的应用范围之广泛,当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