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l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十六期

第五编——货币工资与物价

即使皮古教授否认有我所谓不自愿失业这种东西之可能性,我们还是难于明了,他的分析如何可以应用。他没有讨论何者决定x 与y(工资品工业中之就业量与非工资品工业中之就业量)之间之关系,这点疏忽,还是他的致命伤。而且,他亦承认,在某种限度以内,劳工们在事实上所要求的常常不是一特定真实工资率,而是一特定货币工资率。假使承认这点,则劳力之供给函数不仅只是F′(x)之函数,而是F′(x)与工资品之货币价格二者之函数;于是他以前的分析即告崩溃,因为这里多添了一个因素,而没有多添一个方程式来解这个新未知数。用假数学方法,处理经济问题,如果要得到结果,必先假定一切函数都只含一个自变数,使得所有偏微分( partial differentials)都不存在。这种方法之危险,皮古教授之分析法提出了一个最佳例证。事后承认,事实上确有其他变数存在,但并不把以前所写再改写

一遍,则这种承认有什么用处?故假使在某种限度以内,劳工要求规定的是货币工资,则除非我们知道何者决定工资品之货币价格,否则即使假定n=x +y,还是资料不足。盖工资品之货币价格,须看总就业量之多寡而定,故要知道总就业量,则必先知道工资品之货币价格;要知道工资品之货币价格, 则必先知道总就业量。这就是我说过的,我们短少一个方程式。然而假使我们暂时假定货币工资率有刚性,而不假定真实工资率有刚性,恐怕倒与事实很接近。例如在1924—1934 这10 年中,英国经济情形颇为骚扰不定,但在该10 年内,货币工资之变动范围只是6%,而真实工资之变动范围却超过20 %。一个理论,假使当得起称为通论,则必须不论货币工资是否固定(或不论有没有一个范围,在该范围以内货币工资固定不变),都可以适用。从事政治者固然可以说,货币工资应当有高度伸缩性;但是一个理论家在分析时, 对于货币工资是否应有高度伸缩性这个问题,应该毫无偏袒。一个科学的理论,不能要求事实来与其假定相符。当皮古教授进而讨论减低货币工资之影响时,据我看来,他所用资料又太少,故又不能提出一个具体答案。开头(同书第101 页),他批驳一种论证,这种论证是说,设边际直接成本等于边际工资成本,则当货币工资减低时,非工资劳动者之所得将与工资劳动者之所得作同比例之改变;他所持反对理由,是说这个论证,只有当就业量不变时才能成立,而就业量是否不变, 正是尚待研讨之点。但在下一页(同书第102 页),他自己亦犯同样错误: 他假定“在开始时,非工资劳动者之货币所得不变”;他自己刚指出这个假定只有当就业量并非不变时才能成立,而就业量是否要变,正是尚待研讨之点。事实上,除非在研究资料中,再加上其他因素,否则不能有答案。

劳工们在事实上所要求规定的,不是一特定真实工资率,而是一特定货币工资率(只要真实工资不低于某一最低限度),承认这点,则整个分析都受到影响。盖设承认这点,则不能同时再假定:除非真实工资提高,否则劳力供给量不会增大,而此假定又是大部分论证之基础。例如,皮古教授反对乘数理论(同书第75 页),理由是:真实工资率既不变,换句话说,充分就业既已达到,故减低真实工资不能使劳力之供给量增大。在这种假定之下, 他的论证当然是对的。不过在该段中,皮古教授所批评者,乃是实际政策方面的一种方案;当英国失业人数超过200 万,就是说,有200 万以上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而工作,在这种时候,还假定只要生活费用比之货币工资稍为提高一些,就有工人要从劳力市场退出,而且退出之人数还大于200 万人,如此假定,实在是离事实太远,想入非非。我们要强调一点:皮古教授整个一本书都基于一个假定,即当生活费用比之货币工资相对增加时,不论增加得如何温和,就有一部分工人要从劳力市场上退出,而且退出之人数,大于现有全部失业人数。还有,在该段中(前引书第75 页),皮古教授没有注意到,他既认为政府投资政策不能引起“第二级”就业(secondary employ-ment),则根据同样理由,该政策亦不能增加“第一级”就业(prima-ry employment)。盖设工资品工业中之真实工资率不变,则除非非工资品劳动者肯减少其工资品之消费,否则就业量无论如何不能增加。理由是:在第一级就业中新雇的工人, 大概会增加其工资品之消费,于是真实工资降低,于是(根据他的假定)有一部分以前在别处已经就业工人,将退出劳力市场。然而皮古教授似乎认为, 第一级就业确有增加之可能。第一级与第二级就业之分界线,似乎也是心理上的分界线,超过该线以后,皮古教授之好常识就再敌不住他的坏理论。因为假定不同、分析不同,故所得结论不同,下引一段可作例证:“设在工人之间有自由竞争,劳力又可以完全移动,则二者(按即工人所要求的真实工资率,以及劳力之需求函数二者)之关系甚简单。在这种假定之下, 一定有一种强烈趋势,让工资率与需求情况互相适应,使得每个人都就业; 若情况稳定,则实际上每个人确都就业。言外之意是说,若在任何时间真有失业现象,则此失业完全是因为需求情况继续在改变,而摩擦阻力使得工资不能即刻作适度的调整”。①这是重要一段,皮古教授把他的观点,作了一个提要。他的结论是:失业之起,主要是因为工资政策未能与劳力之真实需求函数之变动充分调整。因此,皮古教授相信,在长时期中调整工资便可医救失业问题。①我的看法是:真实工资固然有个最低限度,即不能低于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而且

调整货币工资也许会影响真实工资,但主要决定真实工资者却并不是货币工资之调整,而是经济体系中之其他因素;其中有几个,尤其是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与利率之关系,据我了解,皮古教授没有包括在他的分析体系之中。最后,当皮古教授讨论“失业之起因”时,他固然——象我一样——说到需求状态之变动;他把劳力之真实需求函数作为需求状态,可是他忘了, 依据他的定义,前者之意义多狭窄。我们在上面已经知道,依据他的定义, 所谓劳力之真实需求函数者,只定于两个因素,即(a)在一特定环境中,总就业量与工资品工业之就业量——二者之关系(工资品工业之产物,乃全体劳力之消费之所由出);(b)工资品业中边际生产力之情况。但在《失业论》第五编中,“劳力之真实需求”情况之改变,却占据重要地位。他把 ① 在本章附录中,还要对于皮古教授之《失业论》加详批评。

① 边际直接成本即等于边际工资成本。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考此错误之来,大概是由于边际工资成本这一个名词含义不清。一种意义是:所谓边际工资成本,便是产量增加一位时,所需增加之成本(如果除了工资成本以外,其他成本都不变);另一种意义是:用最经济方法,利用现有设备以及其他失业原素增加产品一单位时,所需增加之成本。假使采前一义,则除增加劳力以外,我们不能再增加雇主之劳役、运用资本、或任何其他东西;我们甚至不能让资本设备因为就业量增大而多耗损一些。在这种情形之下, 因为我们不让劳力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参加边际直接成本,故边际工资成本当然等于边际直接成本。然而根据如此前提得到的分析结果,几乎毫无用处,因为如此前提事实上限少会实现。在事实上,我们不会笨到一个地步,当劳力增加时,不让其他因素(除非手边无此等原素)也作适度增加故要这个前提成立, 则只能假定:除了劳力以外,其他生产原素都已经无可再增。

“劳力之真实需求”,看作是在短时期中可以会有极大变动的一个因素(前引书,第五编,第六至第十二章)。他似乎认为,“劳力之真实需求”之变动,再加上工资政策不能即刻与此变动相适应,乃是商业循环之主因。读者骤看起来,这些似乎都很合理,都很熟悉,因为除非读者追溯名词之定义, 否则在他心目中很容易把“劳力之真实需求之变动”,与我所谓“总需求情况之变动”,混为一谈。但一追溯到定义,则皮古教授之说,即绝难令人置信,盖在短期中,最不会有剧烈变动者,莫过于“劳力之真实需求”。其理如下:依据定义,皮古教授所谓“劳力之真实需求”,只是两个因素之函数, 即F(x)及φ(k),前者乃工资品工业中之生产情况,后者乃上资品工业中之就业量与总就业量之函数关系。除非是在长时期中逐渐改变,否则很难找出理由,为什么这两个函数会改变;至少我们没有理由,可以假定其在一个商业循环之中会有变动。F(x)只能慢慢改变,而且在生产技术逐渐进步的社会之中,只能向前进方向改变;至于φ(x),则除非工人阶级突然倾向于节俭,或说得更概括一些,除非消费倾向有突然变迁,否则是很稳定的。如此说来,则劳力之真实需求,在商业循环之中,应当几乎不变。我再重复说一遍:皮古教授没有把一个不稳定因素,即投资量之变动,包括在他的分析体系之中,而这个因素往往是就业量所以变动之基本原因。

我对皮古教授之失业理论作如此详细批评,倒并不是因为他比之经典学派其他经济学家有更多可以批评之处,而是因为据我所知,他是第一人把经典学派之失业理论精确写了出来。故我觉得,要反对经典学派之失业理论, 必须以该理论之最完备、最难击破者,作为批评之对象。

(0)

相关推荐

  • 2020年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考前习题(4)

    单选题 1.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C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需求 C.劳动力供给量 D.劳动力需求量 2.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 D ). A.Es<0 B.Es ...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免费阅读在线下载PDF完结全本

    从马歇尔后期著作,①或从艾其伟斯或皮古教授著作中,不容 易找出类似文句.这种学说不再以如此简陋形式,在今日出现. 不过它还是整个经典学派理论之骨干;没有它,整个经典学派理论 就要崩溃.当代经济学家,也 ...

  • 悦读l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十六期

    Ⅶ 除了投机以外,还有其他不稳定因素起因于人性特征.我人之积极为, 有一大部分,与其说是决定于冷静计算(不论是在道德方面.苦乐方或经济方面),不如说是决定于一种油然自发的乐观情绪.假使做一件事情之后果 ...

  • 悦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十九期

    第二十一章 物价论 Ⅰ 经济学家在讨论所谓价值论时,总说物价决定于供需情况:边际成本以及短期供给弹性,尤占重要地位.但当他们进入第二卷,或另成一书,讨论所谓货币与物价论时,我们恍若进了另一世界,这些家 ...

  • 悦读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十八期

    第二十章 就业函数 我觉得生产时期(period of production)这一个概念,其主要用处就在这里.依我说法,假使必须把需求之改变,在n 个时间单位以前,通知一种物品,然后该物才能提供最高的 ...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十四期

    第五编 货币工资与物价 以上所引,当然未足以包罗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货币工资减低时可能引起的一切反应,但通常最重要的反应,大概已尽于此矣. 故设我们只讨论一闭关社会,并假定真实所得之重分配,对于社会之 ...

  • 悦读l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十期

    第十七章 利息与货币之特性 Ⅰ 从上面看来,似乎货币利率在限制就业水准这一点上地位很特殊,因为货币利率定了一个标准,要有新资本资产之生产,则其边际效率必须达到这个标准.骤看起来,这点真使人大惑不解.故 ...

  • 悦读l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十九期

    Ⅱ 以下引文,录自李嘉图<经济学原理>第 511 页,乃其利率论之要旨:"规定利率者,不是英格兰银行之放款利息,不论是 5 厘.3厘或 2 厘,而是使用资本能够得到的利润率:后者 ...

  • 悦读l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十八期

    自动的,不必由金融机关来干涉或当心.同样,时至今日,仍有一个更普遍的信念:即投资每增加一次,则除非储蓄意愿起了变化,与之抵消,否则利率一定会提高. 由以上数章分析,我们已经明白,这种说法是错的.现在我 ...

  • 悦读l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十五期

    Ⅴ 有几个因素加强了这种变幻多端,可简述如下: (1)有些业主并不自己经理其业务,对其所操业之情形,不论是目前的或未来的,亦并不特别熟悉.这些人之投资量,在社会总投资量中所占比例 逐渐加大.因之,不论 ...

  • 悦读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十一期

    第十七章 Ⅲ(接上一期) 但持有人须负担保藏费(堆栈费,耗损等):故在达到某点以后,若再增加其持有量,必定蒙受损失. 货币则不然:其所以不然者,因为有种种理由使得货币在一般人心目中成为最"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