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细周║读子亮的新作《啄食荷兰豆嫩梢的黑鸟》后感
打开并解读一篇小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人物塑造、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也可以从文本文体现象、故事投射在时代背景中而产生的寓意等等各个方面。
阅读完子亮的新作《啄食荷兰豆嫩梢的黑鸟》,这篇短篇小说富有戏剧性和开放性的结尾令人眼前一亮,给读者以阅读陌生化的新鲜感。一般情况下都会交代出现的故事结局,在水到渠成的时刻被掐掉,如同小说里反复提及的“荷兰豆的嫩梢”那样被黑鸟啄食断掉了。有固定生长方向的套路模式被革新了一回,作者像是一名技艺娴熟的园艺师恰到好处地掐断藤蔓植物的疯长的顶芽,使得接下来叙事情节的发展方向变得多元化。人物的命运便有着扑簌迷离的味道,最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则取决于主要人物在小说情节推进中展现出来的性格品行。正如小说末句所陈述的那样,“在特定的黑暗的光线中,不经意就会泄露出它们本真的气质与面目”。
情节结构的开放,这是对完整的情节结构的突破。情节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也不是事件的句号,而是潜在着多种可能性的开放体系。这样做无疑能使读者在有熟识度的同时焕发出新的阅读趣味。
首先,我们有必要回顾梳理一下情节发展的轨迹。只有充分注意时序的变化,梳理出故事的发展脉络,才能有效地把握作品的结构。作者在时间维度层面利用了时间轴这一工具来架构整篇小说,将小说中的“我”在某一天临近黄昏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段截取出来,从回家换鞋的“不知不觉已过去10分钟”开始,然后“到医院看半个钟绰绰有余了”的半个小时,接着是在坐乘车辆“顺着进城大道驶入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又行驶数公里,汽车拐入了一个老式小区”的时间,最后在加上爬八层楼梯的用时。这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是理清小说的主要线索。
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在时序研究中提出的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闪前;交错。小说文本里也数次运用了闪回,比如“在25分钟之前”;“最近的这段时间”等。回头叙述先前发生的故事,作为此刻发生行进着的情节必要补充,同时也大大丰富小说人物在这个时间轴上形象。
作品的视角是从一个有着良好趣味,也拥有不错生活品质,积极向上的小镇青年的角度进行叙事。“我”已过而立之年,已经结婚生子,和父母一起居住,靠倒卖香烟有着丰厚收入,在解决生计之余种仙人掌,钓鱼,写作,同时满足并热爱目前的生活。“我30岁后才真正爱上我现在身处的乡村生活”。当然他也害怕他的这种状态被强力推进快速扩张的城市化蚕食鲸吞,“不远处,正在兴建的电梯房在大团大团树冠上头投下了巨大的影子……哎哟我操!那种不真实的感觉又来了”。
将一个成年男子现实生活中在某个时间里所发生和遭遇种种境况详细展示出来,这段被作者精心截取的时间是完全具备标本性质的,由此样本我们可以窥见我们这一代人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在每天貌似忙碌充实的行动掩饰下精神世界的真实状态。陈希我曾经说过:中国文学一直以来满足于以“传统的、历史的、民俗的、乡土的”作为文学的一个标准,但这只是文学的最低标准、最基本的标准。中国文学必须注入更多精神性、思想性的东西才能与世界优秀级的文学进行高端对话。
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范围内,个人口味偏喜好注重含蓄,有暗示象征意味,尚弦外之音的表达。推崇这种不再拘泥于某个标签,面向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衍生出的精神层面问题的关注思考的写作。小说中其中一个主题是关乎友情的。“友情大约和爱情一样,也有蜜月期和审美疲劳”。作者企图把我们的疑惑和思考带入到小说的现场。小说里“我”、吴因、剑刃、枪叔、刘远峰之间构成既亲密又有些许小隔阂的朋友圈,在探望朋友、协助帮手、陪伴友人前去处理情感危机、刻意掩盖相处中小摩擦以及朋友间对话这些日常化的情节中,将他们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展露无遗。
泛社交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个人的朋友圈在急剧地爆炸式增长。共同经历大量缺失,志趣相投比重偏低,甚至人生价值观交集重合度指数几乎为零,诸如此类的情况就像一个个定时炸弹随时随地有可能引爆炸毁朋友间沟通的桥梁。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精英知识分子圈,还有国内某两所知名高校的校友群里被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公众事件话题,令多少人的朋友圈因为自己表达了对这个事件观点和立场而马上分裂成大峡谷,当然老谋深算的沉默派系要除外。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诞生流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句话会成为2016年度第一句网红语是对当下正处于泛社交时代最有力的证明。子亮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在朋友圈的这种人际关系生态环境中典型的五种代表性的个体,具体是啥类型的,相信每个读者都能在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与之对号入座的真人版。由此可见,作者的企图实现了,这是一个作家对精神层面凸显时代特征的洞见力。
另外,作为有着重要象征意味的黑鸟这个要素是不容忽视的。那只最终都无法确定它是鹩哥,还是乌鸫的黑鸟,象征着隐藏在自然界一种无形的未知力量,能够左右现实世界。映照在小说中的人物,则是小说人物深层次的潜意识,这潜意识的力量在驱使人物在不断发展情节中做出言说行动,并承担相应的结果。这样好的象征载体和小说文本的融合给人感觉略显生硬。
在客都客家文学选粹小说卷上收录了一篇短篇小说《血窑》,对黑鸟的运用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总共有五个地方出现了黑鸟的叫声的描摹,每一次微妙的变化都非常契合故事情节的需要。比如:“山上的怪鸟叫得更凄厉了,‘呜哇呜哇’夹杂呼呼的寒风在岗上涧下不停地荡来荡去”。那种不祥之兆的惊悚氛围、巨大的恐惧感以及悲剧的效果,都在这个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安排的,一笔带过的环境描写中完美呈现出来。
临结束,祝愿子亮能从这篇小说的结尾作为新的征程起点,在当代小说的田野里开拓出一片属于80后,带有客家文学LOGO的自留地。子亮还年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自留地上种植出许多令我们惊艳的“多肉”。
2016-7-18于万川城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管细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教师。梅州市大埔县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夏鸥;校对:柳馨梦
策划:饶云;责编:周逸帆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