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四射的同济——同济双壁
作者:李晓东
1.有“同济双壁”之称的是裘法祖校友、武忠弼校友。
2.武忠弼校友是安徽定远人,童年即受同济出身的伯父武培明(1916 年首届工科,曾任筹建川汉铁路的总工程师)、表叔杭承照(1936 届医科)之熏陶,童心烙上同济印,及长先后入同济附中,毕业时以统考第一名的成绩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攻读,担任班长,抗战时亲历“同济长征”路,毕业后走上病理学道路,留校工作,直至辞世,可谓一生相伴“同济母亲”,八十余载“同济情结”。武忠弼校友博闻强记,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和丰实的人文底蕴,人称“同济精神的化身”“同济活化石”。
3.武忠弼校友在其《自述》中说:“不时有人出于好心劝我罢手,但为母校发展,我毫无悔意。道理很简单,是母校把我从十几岁的孩子培养到今天这个状态,一个人万万不能忘本。我爱母校胜过一切,愿为母校发展贡献终生。我曾对校长表态'我愿为母校同济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并非豪言壮语,而是出自内心的表述’。”曾言:“只要我们在世,就一定要将同济保卫到底。”
4.武忠弼校友是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是荣获德国政府颁布的大十字勋章和德国总统颁发的星级大十字勋章两项殊荣的唯一的中国人。
5.武忠弼校友乐观豁达。他晚年听力下降,对外界的反应明显迟缓。但是,话题一旦涉及“病理”“同济”和“德国”,他立即如同年轻人一般应对如常。为此,旁人戏称其患“选择性”耳聋。
6.2000 年,武忠弼校友应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98 级三大班同学们的邀请,在新 1 号楼四大教室,作“光芒四射的同济精神”的报告,“他在台上讲得热泪盈眶,大家在台下听得热血沸腾”。
7.武忠弼校友在去世的前两天,在半清醒半昏睡状态中,他为他的学生们上完了最后一堂课。那天,武忠弼校友醒来就嗫嚅着说:“同学们,来来来,我们上课了。今天我要讲六点,第一……第二……第六……同学们,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了,鼓掌。”一辈子从教,这是武忠弼校友第一次要求学生为自己鼓掌。
8.2007 年 11 月 8 日,武忠弼校友带着对母校同济的无限眷念与世长辞。在诸多送别挽联中,有这样两句令人印象深刻:
一口心忠,忠党忠国忠民忠教忠同济忠中德友谊
双弓百弼,弼前弼后弼上弼下弼时事弼过往今来
9.裘武二位老校友心灵相通,但平素喜“文斗”。针对裘法祖校友“取笑”自己耳聋,武忠弼校友扬言“本人听力不好,但是真货,不像某人自夸眼明,却是赝品(指裘法祖校友因白内障而植入人工晶体)”。武忠弼校友常嘲讽“外科医生什么都敢干,什么都不懂”,裘法祖校友则反击“病理科医生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懂,可惜太晚了(指病理解剖处理的是死人)”。裘法祖校友“贬低”武忠弼校友一生都给自己“拎包”,武忠弼校友则笑言:“缺了我这个“跟班”,有的人(指裘法祖校友)什么事也干不成。”
10.裘法祖校友和武忠弼校友自称是“一对老家伙,两个老搭档”。
11.武忠弼校友是我国医学界最早应用电镜技术的专家之一,1960 年受卫生部和中央军委卫生部委托,在北京主持全国首届电子显微镜技术讲习班。
12.武忠弼校友去世当晚,同济医学院的 300 多名学生,在学子苑自发组织起悼念活动。次日晚,更有数千师生在星星点点的烛光中,回忆老校友的生平,缅怀老校友的业绩。据考证,这在迄今同济百余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裘法祖校友曾说:“他的才华远远超过我,但他一直甘于做我的助手。”
13.裘法祖校友的博士学位导师 Max Borst 教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曾被德国政府授予“国策顾问”称号。
14.裘法祖校友的恩师是 Bronner 教授,Bronner 教授是著名外科学家 Frey 教授的弟子,而 Frey 教授又是著名外科学家 Sauerbruch 的高足。真可谓名师出高徒!
15.1945 年,裘法祖校友被德国 Bad Tölz 市市立医院聘为外科主任。
16.裘法祖校友在留德期间曾冒着生命危险,从纳粹手中解救了 30 余名犹太囚犯。
17.裘法祖校友时我国现代外科学和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留给同济学子最深、被传诵最广、最为大家认可称道的教诲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教诲医学生要做到“三会”,即会开刀看病;会上课和作学术报告;会撰写研究论文和著作。
曾深情地说:“是同济培养了我,让我长大,使我成长,献身医学事业和同济事业是我平生最大的追求。”
提出: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18.裘法祖校友一贯主张对青年医生要“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对于较大的手术,先由自己做示范,然后放手青年医生执刀,而自己任第一助手,进行具体指导。手术成败的责任则由自己承担。
何谓大师风范?何谓众人仰慕的老前辈?何谓医学大家?答案不言自明。
19.裘法祖校友是世界上开颅证实脑血吸虫病例的第一人。
20.作为外科医生,裘法祖校友的刀法精准闻名于外科学界,人称“裘式刀法”,据说他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
21.1958 年,裘法祖校友的夫人裘罗懿申请加入中国籍,其证书签字人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裘夫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
22.20 世纪 70 年代,湖北松滋一名袁姓女孩患先天性胆道狭窄久治不愈,其家人抱一线希望来到附属同济医院。裘法祖校友当即安排检查和手术,成功治愈病人。病人父母因此将女儿改名为“裘党生”。
23.裘法祖校友曾连续多年担任全国高等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中国数代医学生都是读着裘法祖校友主持编纂的教科书成长起来的。
24.1948 年,裘法祖校友和谢毓晋校友秉承“让医学归于大众”的宗旨,在国内首先创办了高水平的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受到广泛赞誉。
25.裘法祖校友认为,所谓“同济精神”就是:能够经受住战争烽火的考验,能够走过一段又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能够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26.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年少时,曾至裘法祖校友家中与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尊称裘法祖校友为“裘伯伯”。李培根院士在纪念文章中深情地回忆道:有一次,当他认为大学的某个举措不利于同济的发展,他言,“李培根让我心碎了”。作为他的晚辈,他对我充满长辈的情谊。但是,若他认为我之所为不利于同济时,其爱憎则分明可见……。
27.裘法祖校友的第一位博士生是陈孝平(现为院士)。
28.“裘氏手术”是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9.裘法祖校友讲急腹症的常见症状时,曾用了四个生动的比喻:“腹部像刀割一样痛;腹肌像棺材板一样硬;肠鸣音像坟墓一样肃静;失水的嘴唇像稻草一样干燥。”
30.裘法祖校友有两个子女也是我校校友,其中一位去了相对落后的十堰地区的郧阳医学院工作。
参考文献 :
1. 王能辉,刘维九,何世银等。《协和医院志 1866~1985》,1986。
2. 洪光祥。《协和医院志 1992~1995》,1996。
3. 李华一,黄彬鉴,吕先英。《同济医科大学大事记 1907~1949》。同济医科大学出 版,1996。
4. 马先松,赵小抗。《同济医院志 1900~2000》。武汉出版社,2000。
5. 刘正湘,雷志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壹佰周年纪念》,2000。
6. 王国斌。《协和医院志 1996~2000》,2001。
7. 张小松。《同济老照片》。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8. 余培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志 1907-2002》,2002。
9. 邓开叔,方文钧,杨玉雯。《协和名医》(第二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10. 冯新为。《人气我不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 余培超。《同济医学院人物志》。2002。
12. 冯新为。《到教授家约会—大学生修养必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13. 王国斌。《协和医院志 2001~2005》,2006。
14. 祝久红,秦宗良。《免疫学家谢毓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5. 肖克难,余培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百年志 1907-2007》,2007。
16. 江鸿波,祁明。《烽火同济:在李庄的日子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7. 王小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00 周年纪念》,2007。
18. 考书健。《成长在同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9. 余培超。《同济医学院历史照片》。2008。
20. 吴孟超,吴在德。《百年医学同济人—百年来我国医学事业发展中的同济和同济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1. 肖克难,余培超。《人民医学家裘法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22. 陈安民。《当代医圣裘法祖》。科学出版社,2009。
23. 龚非力。《病理学家武忠弼》。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4. 黄昌勇,干国华。《老同济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25. 王宏甲,刘标玖。《吴孟超传》。华文出版社,2012。
26. 张矛。《饶斌传记》(第二版)。华文出版社,2013。
27. 邹士方。《宗白华评传》。西苑出版社,2013。
28. 成文彩。《神经外科学专家薛德麟》。武汉出版社,2014。
29. 吴在德。《纪念人民医学家裘法祖诞辰 100 周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0. 金正基。《同济的故事》。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31. 岳南。《那时的先生》(1940-1946 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32. 王国斌,张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866~2016》,2016。
33. 卢刚,王钢。《德源中华 济世天下—同济医学院故事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34. 陆敏恂。《百年同济》。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35. 陈建国。《致同济医学院校友 2018 年新年慰问信》,2017。
36. 《民间影像》编。《同济人忆抗战》。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37. 胡克勤,向惠云,刘红梅等。《同济叙事—同济医学院导师、校友及校园生活回忆 录》。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2019。
38. 曾盈。《同济大学医学院图史》。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