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金庸】《神雕侠侣》忽必烈:谦和平易的背后另有雄才大略
文/孙杰 本文由风云史话首发在今日头条
上一篇与大家一起品评了《射雕英雄传》中的成吉思汗,今天我们再来品评一下《神雕侠侣》中的忽必烈。还是那句话,我们只谈《神雕侠侣》中的忽必烈,不谈正史,请勿太过计较。
忽必烈为拖雷之子,成吉思汗之孙。
《神雕侠侣》中的忽必烈不是大侠,不是草莽,他不同于一般枭雄,不同于其祖父成吉思汗的威武霸气,他显示的是儒雅气质,不过,渐渐看其用权术,用智谋,谦和平易的背后,另有一种雄才大略。
杨过见了忽必烈竟觉得他远胜于南宋朝廷的统治者,郭靖见了他后觉得他是个很难对付的劲敌。金轮法王眼里面他是个雄才伟略,豁达大度让人心服的人。
有一回,蒙古一个百夫长见到金刀驸马郭靖向其跪拜,并夸赞郭靖英雄,然后百夫长为忽必烈所杀。忽必烈杀鄂尔多而赏其家属的事例正是体现其恩威并用之道:“我既杀此人,却又赏他家属,你们不明白这中间的道理,是也不是?”诸将一齐躬身道:“请四大王赐示。”忽必烈朗声道:“这百夫长向郭靖跪拜,夸说郭靖厉害,动摇军心,是否当斩?但他奋勇先登,力战至最后一人,岂非当赏?”诸将尽皆拜伏。领导者应该首先做到赏罚分明才能树立威信,才能服人。
再来看郭靖单人闯入蒙古大营,忽必烈对其也是赞叹不已。忽必烈一直派人刺杀郭靖都不成功,等郭靖来到面前时候。对郭靖的感受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发现其武功气势在座的无一能及,得郭靖者,胜得十座襄阳城。忽必烈觉得“牺牲”郭靖成就“蒙古第一勇士”实在太不值得了。所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想让郭靖投其麾下。却因为蒙古人天生在侠义方面的缺失,使得郭靖根本不可能再为蒙古效力。这也是武侠小说常见的,武功最高的往往是带有侠义情怀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再看看在蒙古营帐中忽必烈与郭靖那段重点对话片段:
忽必烈道:“郭叔父是当世大大的英雄豪杰,却又何苦为昏君奸臣卖命?”
郭靖站起身来,大声道:“郭某纵然不肖,岂能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愤蒙古残暴,侵我疆土,杀我同胞,郭某满腔热血,是为我神州千万老百姓而洒。”
忽必烈道:“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汗不忍见南朝子民陷於疾苦之中,无人能解其倒悬,这才吊民伐罪,挥军南征,不惮烦劳。这番心意与郭叔父全无二致,可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郭靖大袖一挥,当着众人把酒碗尽数摔在地下,跌得粉碎。郭靖大声怒道:“住口!你蒙古兵侵宋以来,残民之逞,白骨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说什么吊民伐罪,解民倒悬?”
忽必烈仰天长笑,说道:“郭叔父英雄无敌,我蒙古兵将提及,无不钦仰,今日亲眼得见,果真名下无虚。小王不才,不敢伤了先父之义,今日只述旧情,不谈国事如何?”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气度宽宏,蒙古诸王无一能及,他日必膺国家重任。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听否?“忽必烈道:“愿听叔父教诲。”
郭靖叉手说道:“我南朝地广人多,崇尚气节。俊彦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来,从不屈膝异族。蒙古纵然一时疆界逞快,日后定被逐回漠北,那时元气大伤,悔之无及,愿王爷三思。”
忽必烈笑道:“多谢指教。”
以上郭大侠的站在民族大义立场上,言辞犀利,有理有据,连忽必烈也被他折服。但最后对忽必烈说的意思是“我南宋地广人稠,崇尚气节,人才众多,从古到今,从不投降异族,蒙古就达能一时占领中原,他日必然被赶回大漠,到时全族元气大伤,后悔都来不及。”
郭大侠这一下就戳中了历来北方一个个崛起游牧渔猎民族的弱点:“人口少,没有文化积淀,兴起时十分迅速,弓马骑射武力强大,如同闪电旋风,来的快去的也快,一旦失去强大武力,就可能就此败落或者永久消失。”
虽然《神雕侠侣》书上没有交代忽必烈的武功到底如何,不过我们根据全书来看,忽必烈应该是不太会武功。对于一个不会武功的人,如何能够让金轮法王在内的众多武功高手对其心悦诚服、俯首听命呢?唯一解释就是,忽必烈用人之道绝对是有其独到的一面,可见忽必烈的权术谋略非同一般。
所以金庸笔下十大帝王排行榜上,忽必烈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