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录1|过去那个有安全感的世界彻底凋零了

看过的熄灭了

消失了记住了

我们紧握火把

因为彼岸没有灯塔

什么是我们的方向感

欧洲有一种知更鸟,叫European robins,这种鸟是候鸟,飞得很高,但是每次路线导航都非常准确。

候鸟到底是如何找到方向感的呢?

它们又不会说话,看不懂地图,还没有指南针,连高德导航都不会有啊。

后来有科学家猜测这些鸟的眼睛中有一个基于量子纠缠态的指南针,用来感知地球磁场微弱的变化,从而指导飞行。

在我们的小社群“引力场”里面,也喜欢用“量子纠缠”来比喻价值观相同的一些人,最终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找到了彼此,形成社群。

“量子纠缠”是一个物理现象,指的是两个粒子之间产生电荷效应之后,不管在何处相隔多远,都能几乎同步的产生近似于鬼魅的远距离联系。

我们常用它来形容一种与身俱来莫名奇妙的感召力。

一种冥冥之中的方向感。

那到底什么是我人生中的量子纠缠?

我在是在乡下长大的,十八线以外的农村小镇。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我是个村炮。

注意不是山炮那么狂野,也不是乡炮那么高级,而是夹在中间不上不下的——村炮。

一个村炮的人生轨迹几乎是可预测的,少年或辍学出外打工,回村务农或学成回基层公干,顶多混个机关单位小科员。

文艺村炮的宿命也是很惨淡的,喜欢书法的顶多作品上到县里展览,喜欢绘画的也就和市里来的美术老师一起切磋技艺,谈不上参加画展。喜欢文学或者音乐更惨,根本木有用武之地。

很少有能发挥的舞台,因为你的参照物都是不及格的。

可是不幸成为村里的文艺小青年怎么办?

鱼仔我就是那个人本身啊。

内心奇怪的方向感感召着我,想当作家,想学画画,想学设计,想玩摇滚乐。

这是个异类,别人会这样看你,因为他们找不到参照物。

高考时,我是全校第一个考艺术的艺术生,老师意见很大。

为了抵御孤独感,你得找点让你能奋力前行的东西。

对我来说,是当时的内容产品。

那些出版物相当于我的精神鸦片。

但你无法持续稳定获得这些东西,你需要等待一种随机的降临,就好像在荒岛的海滩上捡一些远处漂来的必需品,那只是别人扔掉的垃圾。

你要去旧书摊淘书,去镇上买打口碟,去废品站找人买那些你需要的杂志(全镇都不会有一个书报亭)。

很多书都是残本,很多杂志的连载只有一半,你需要自行脑补缺失的那部分故事。

夏虫不可语冰,如何向一只仅活在夏天的虫子讨论湖水何时结冰呢?

那种感觉是凄凉的,犹如你一直饿着,没有吃饱过。

周围没有人能帮你,他们连你为什么饿都理解不了。

直到互联网出现。

像是黑暗的墙壁上洞开一丝裂缝,微弱的光,你可以窥探外面一丝广阔的世界。

你现在很难理解这种事物对于我当时的重要性。

那种量子感召是小镇少年的巴比伦。

为了逃课去网吧,我花光了所有的零花钱。

BBS时代,我们留连一个冷僻的小网站,黑色背景,猩红色的字,颓废的无病呻吟。

就是这个网站,你现在还可以找到。

后来有了榕树下,有了天涯社区。

互联网让我们完成量子纠缠,天南海北那些不切实际的文艺青年有机会聚集在比特世界。

我们讨论各种湖水如何结成冰,各种不切实际的装逼和梦想。

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方向感

我们如饥似渴地看各种冷僻的电影,各种奇怪的杂志,每一期杂志的选题,都会报道那些飞在前面的优秀的鸟,告诉你方向,给你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日子是愚蠢的,也是幸福的。

它制造出一个幻梦,告诉你坚持你的生活方式是对的,是高尚且美好的。而且有各种各样和你一样的人,走在这条满满幸福感的道路上。

我们就是靠吸收这些幻梦的养分活下来,慢慢长大成那个样子。

这对于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文艺小青年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成长在贫瘠的乡下,呼吸着稀薄的空气的low货文艺小青年来说,那就是满满的安全感。

它等于回荡在耳边和心底的呼唤,告诉你别害怕,大胆向前走。

很多年后,大学毕业的我基本完成了蜕变,成长为一个活脱脱的文艺逼。

大学时期组了一支不错的乐队,参加了一些不错的演出。拍了很多短片,拿了几个小奖,也出版了自己的小说,还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然后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了自己活在一个幻梦之中。

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我在书房打印自己写的长篇,我已经写完了好几本书,签了出版合约,坐在堆满稿子的地板上喝啤酒。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方向不一定是对的,或者说,还需要另一种东西的加持,你的所有努力和梦想才能更好的实现。

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没有足够的商业运作方法和资金的支持,我很难真的做到我想做的事。

我对着地上的一堆稿子说,你们就好比一些庄稼种子,可惜现在这块土壤太贫瘠了。

施不了肥松不了土,没有好的浇灌,你们不可能长得好。

当晚我决定和过去的自己决裂,开始去创业。

换成俗话来说,那就是最终还是被钱打败了。

很多年过去之后,大概是上周,一个昏昏沉沉的午后,我在信箱里偶然拿到一本杂志。

因为邮件都会送到前台所以我们从来不使用信箱,所以那完全是因为信箱自己开着,所以你无意中看了一眼才发现的。

这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城市画报》,可是翻完它之后,在办公室里我呆了有好几秒。

它长这样

里面是熟悉的,过去少年时代那种天天看的选题,报道一个设计师,一个某种行为艺术者,一个导演,或者一些从事文艺创作的人的采访。

夹杂着一些小众的,不知名的品牌,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摄影作品。

比如这个,印度当地的人文摄影:

这些东西扑面而来的是过去的信息,过去熟悉的味道。

我们曾经浸淫在这样营造出来的氛围中做着自己的幻梦,过着这种价值观的生活。

如今再也不会有了,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杂志的消逝

基本上,过去那个年代作为路牌,灯塔,审美和价值观指引的杂志,现在都倒闭了。

过去这些杂志背后的人们,靠着脑中的量子磁场的指引飞翔在一起,他们讨论选题,收集资料,彻夜撰写内容,排版和印刷,然后分发到各种各样的角落里贩卖给相同的人。

那是一个有指引,有章可循,有归属感的时代。

电子阅读到来之后,因为赚不到钱,大部分无以为继了。

相对的价值灯塔也消失了。

当下年轻人的路牌,是支离破碎的散落的微光。

有的在微博有的在知乎,有的在豆瓣有的在b站。

可是再也没有人替你整理好再呈现了。

你不是去到餐厅,坐在铺好的桌子上,服务员给你菜单,为你端上一道道精心挑选和处理好的菜。

你是直接去了菜市场。

那里什么都有,八卦、广告、不负责任的言论、只言片语以及癫狂的鬼畜。

如果当年的我是活在现在,那大概只能去快手看看喊麦了吧!

这个世界碎了,再没有灯塔。

互联网的商业幂律法则席卷之后,只剩下一些大号,粉丝多的,访问量大的得到了呈现。

曾经那些过去对互联网的狂喜,是因为它的开放性,它能创造一个最好的,包含一切自由和触达的世界。

那个让少年时贫瘠的我无比感激的世界,终于也凋零了。

一段短暂却激动人心的开放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垄断和日益加深的封闭和混乱。

这就是每一种电信技术都会延续的相同的发展轨迹。

一系列的算法和浏览历史决定了哪些广告出现在你面前,除了这些,那就是花哨和负面新闻,谣言,养生爆富和别人家的孩子的照片。

因为内容的分发渠道逐步从开放走向了集约。

社交媒体壮大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通过这些集中的渠道才能呈现。

而且,我们所有的媒体和社群的信息,都搭载在那些利益至上的公司的账号和服务器上,结果会不会很糟糕?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像放弃了罗盘的杰克船长。

因为世界已经碎掉了,你只能在漫漫长路孤独地飞。

要不接受放逐,或者接受利益驱使下的账号生产出目的是吸引点击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本质不是引导价值观,而是产生经济效益。

所以本质上,你的认知历程,将会是吃广告长大的认知,你一定会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

是的,你一定会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

为你列有营养菜单的那些长辈被赶走啦,吃饲料吧孩子。

什么,饲料你不爱吃?

反正再也没人为你张罗饭菜了,那你自己出去捡到什么就吃什么吧。

如果说引导我们找到安全感的磁场是内容的话,那么内容的未来是什么?

我可以一句话告诉你:

互联网成为底层工具之后,也被钱打败了。

没错,是整个主流互联网。

互联网里两种人:

关心网站和关心网络的人。

关心网站的人热中创业,手持股权期权做梦都是ipo,只要搞半年,就能比别的人更富有。

他们才不关心内容,他们关心的是一切数据,一切拿来做商业博弈的网站。

关心网络的人会告诉你他的感受,第一次上的网站是什么,第一个网友是谁,哪里看了一张好看的图片收藏了,谁谁谁为我点过一个赞但是现在联系不上了。

后者所有的媒体和社区都架构在前者提供的服务器上,这就是为什么说互联网卖给了钱的原因。

拿内容为例,内容是如何在利益驱使下演变的:

  • 从认真看的bbs文章-到认真写的博客-到发着玩的140个字的微博-到微信里随手转发的一段话。

  • 内容的形式感从——特地搜索去看-到马起来看-到因为认识这个人好奇地看-到在朋友圈或者群里转发才会随便看看。

它越来越短,越来越残缺,越来越随意。

最终沦为社交场景下的辅助。

比如,因为群里讨论某件事,我才顺便看了一个转发的文。

或者因为我需要购买一个东西,才顺便看了这种东西相关的内容。

内容最终服从与某个具体的行为模式的辅助之中。

那么,内容将不再有独立发声的机会。

说了这么多,我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过去那个有安全感,有人通过内容来带路的那个时代彻底凋零了。

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哪怕活在别人带出来的幻梦中,在醒来之前至少还是幸福的。

而现在的时代再也没有这种灯塔了。

遍地发光,却遍地都是路,也遍地都是迷路。

所有的人,都可以感染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各种各样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你可能在知乎,但坐在旁边的人可能在刷快手,上一秒在微博刷到一个古代绘画鉴赏下一秒就刷到某个明星流出的不雅照。

谁都没有错,谁都不能说谁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不行,那也就是谁都有可能一觉醒来变成自己不认识的样子。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好好活下去呢?

除了赚钱,可能就需要一颗坚定又强硬的心了。

因为在这个繁华落尽的不确定的时代,也许只有靠自己给自己加持了吧。

可是,人在这个流变的时代里,又如何能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呢?

所以大家推测专门修炼内心的王阳明的心学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显学。

这就是为什么下一篇,我们有必要谈谈隔壁老王的“心学”的原因。

谢谢你有耐心听我这一曲于事无补的挽歌。

(0)

相关推荐

  • 教育男孩子,母亲给予安全感,而父亲则是担任这个角色,别搞错了

    不知道宝妈们有没有发现,似乎宝爸与小家伙之情的感情要更神秘一些,他们之间就好像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言语,让人极为琢磨不透,那种感情不像是父子,更像朋友,却比朋友情来的更为浓烈,但这种感情在母子间总是建立不 ...

  • 彷徨录2|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心学”王阳明的故事

    "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王阳明这是十年来婵连我内心十大电影榜首的大卫芬奇<搏击俱乐部>中最深刻的片段,这部电影是我多年来的精神灯塔,关于如何过好 ...

  • 明史录

    都穆<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别录>一卷 袁褧<奉天刑赏录>一卷 郁衮<顺命录>一卷 杨荣<北征记>一卷 金幼孜<北征前录>一卷 ...

  • 录鬼薄新编152俞平伯

    俞平伯(1900年1月8日-1990年10月15日),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出生于江苏苏州. 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 ...

  • 金榜头条首批“签约作家诗人”录

    编辑 马光红同志: 鉴于您在文学领域里的影响力和成就,经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编委会研究决定,特聘您为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签约作家诗人",聘期三年. 特发此证 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编委会 ...

  • 金榜头条招聘首批“签约作家诗人”录

    李昌友同志: 鉴于您在文学领域里的影响力和成就,经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编委会研究决定,特聘您为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签约作家诗人",聘期三年. 特发此证 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编委会 20 ...

  • 录鬼薄新编151吴恩裕

    1933年,吴恩裕从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1936年,他考取公费留学生,留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吴恩裕的导师拉斯基教授,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不但指导他完成论文,还关心他的生活.职业前途等 ...

  • 《生命深处》创作对话录

    张从杰 : 这段时间,针对杨彩云老师的<生命深处>,我说了不少话. 以前是三个疑问,疑问端木槿为什么嫁给了马向东,疑问最后为什么不能和吴奎结合,疑问为什么就身患重病作别人生. 最近是三大质 ...

  • 【五味日知录】 石膏需要先煎吗

    金匮灵枢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字"汉古经方订阅号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

  • 细品|《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