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诗《阁夜》,被评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壮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最近特别喜欢杜甫的诗,买回来中华书局的《李太白全集》几乎没怎么看,全在钻研唐诗三百首中的杜诗,还有他特别著名的几首七律组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这些诗篇后续都会出赏析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来欣赏杜诗的伟大之处。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也是在《唐诗三百首》中读到并且自然而然背下来的一首诗,很符合杜甫七律的特点,对仗工整却不见刻意,字句锤炼却一派天然,所以读起来特别的顺畅,在了解了诗意和结构之后,背下来也不容易忘。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永远是学杜甫诗的人比学李白的要多很多。因为杜甫的诗真的能学,肯下功夫,就有效果。而且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说,从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开始接触古诗词,比顺着历史的顺序,从四言、乐府等古体再到格律诗要平滑的多。

而且对于初学者,从朝代来说,肯定是唐诗比宋诗宋词好,因为唐朝是封建历史的上升期,文人自然有一种蓬勃和进取的精神,现在我们说“汉唐盛世”,就是因为它们有着蓬勃进取的生命力,整体的格调是昂扬的,特别有助于培养正确积极的三观。

唐诗,还要近体诗,学谁那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哈哈哈,其实除了杜甫,盛唐诗人如王维、孟浩然,还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诗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不仅是提高文学素养,更是锻炼人生。

这里还要悄悄为李白说两句,李白的诗学不来,因为他的诗就是他整个人格的体现,诗不能学,人却能学。现代的人能读懂李白,读懂他的自由浪漫,读懂他的童心天性,读懂他的独立人格,对于自己在现代社会找到自己的路是很有帮助的。

【临其诗境】

今天看一首杜甫的《阁夜》,是杜甫流寓夔州时候的作品。杜甫的诗虽然最初以三吏三别著名,但是他大部分的名篇却写于西南漂泊时期,这首诗就是一个典型。这段时间中,有漂泊也有安定,对于杜甫来说是一个总结前半生的机会,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想、理论、思考的时期,所以这时期的作品中,杜甫个人的特色越来越强烈。

经历了人间风霜和摧残打磨,杜甫用一颗千锤百炼的儒者之心包容一切,看待一切。每当情感激昂,将要喷发而出的时候,他的仁者之心,中正平和的儒家观念又能够及时地压下感情。舒缓,低沉,复沓回环,沉郁顿挫,这几个词很好的总结了杜甫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创作特色。

【经典原文】

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条分缕析】

阁夜,顾名思义也就是阁楼上的一个夜晚,杜甫此时身在夔州,面对着三峡上壮丽的江景,耳边听到的是悲壮的鼓角声,一个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受沧桑的老人,此时自然感慨万千,想到国家,想到历史,想到自己。

第一句写时令和天气,岁暮,短景,天涯,霜雪,寒宵。223的间断是句子读来短促有力,几个加入形容词的特殊意象,营造出了整篇诗歌低沉而广阔的基调。

第二句以视听写景,五更天的鼓角,声音格外的悲壮,仿佛置身于远方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三峡之上,繁星映河,影随波浪飘摇。

第三句由现实转入想象,听到战争的消息,民间又是一片哀歌,此起彼伏。夷歌则是当地的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性。时代的哀歌与地方的民歌一起入耳,激起了杜甫更深更远的遐想。

远望西郊,自己曾去过的武侯庙和白帝庙,曾经的英雄最终也都是黄土一抔,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人,人的努力,所有的人事都没有意义,都是可笑的。

历史推进,时间流逝,个人的奋发,终究抵不过时代的前行。再英雄,再豪杰,过去了,也就没有了。

寂寞身后事,是每个人共同的归宿。

这首诗的时空跨度很广,从雪霁寒宵到五更鼓角,从星河到洪波,从山川到人事,从现世到历史。气象恢宏,格律又严丝合缝,后人称其为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不是没有道理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