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爱的徒劳

——读莎士比亚戏剧《爱的徒劳》

1.

读莎士比亚全集,按照顺序依次读下来,从前面一部戏剧《驯悍记》转入《爱的徒劳》,就像是突然从一个偏僻贫瘠的小山村,突然进入了美丽富饶的世外桃源。

之前的三部戏剧《维洛那二绅士》《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保持着一样的风格,带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刻意的逗笑,简单的情节,扁平的两条线,像是同一个模板制作出来的工艺品,然后在细细打磨成艺术品。

虽然结构也算精巧,故事也算起伏,但仍然是一个三流导演的小制作,让我不禁想起了九十年代潘长江老师的一部电影——通过张果老惩治恶霸带来喜剧效果的电影。

但是《爱的徒劳》一下子不一样了。就像是刚刚看到了一个十一二岁聪明的孩子,聪明归聪明,但是依然是个让人居高临下去赞美的孩子。但是一转身,就变成了一个二三十岁精壮俊美的青年,浑身散发着让人仰慕的魅力,并且你再也看不透他。

2.

那瓦年轻的国王为了专心学习,叫上自己的三位近臣一起签下了一份誓言,并且昭告全国:不准任何女子进入皇宫,不准与任何女子交谈。

作为燥进的青年偏执的决心,这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是情窦初开的时候,总觉得女子,尤其是年轻女孩子会扰乱他们的心神。

誓言刚刚签订,问题就来了:法国公主作为使节前来洽谈国事,并且带了三个女侍臣。并且已经到了宫门外。

国王为了遵守誓言,让法国公主住在宫外的心里帐篷里。但是只能找一个堂皇的公务借口,自己去见公主。

这一间,简直是相亲大会。国王喜欢上了公主,他的近臣分别喜欢上了公主的近臣:俾隆喜欢上了罗瑟琳,朗格维喜欢上了凯瑟琳,杜曼喜欢上了玛利亚。

3.

四个坠入爱河的男人都为自己的爱人写了情诗,一个接一个到苹果树下吟诵,发现有人来就赶紧躲起来,一个接一个躲起来,然后就听到了下一个人的心声。于是秘密不再是秘密。

四个人坦诚布公,相互鼓励,并且找到了一条可以违背誓言的理由:这样的誓言是对绚烂青春的一种违背和背叛。

于是四个人先托人给自己的爱人送上了礼物,然后一起戴上假面具去向自己的爱人表白心声。但是四个姑娘也戴上了面具,并且交换了礼物。四个男人凭着自己送的礼物去找自己喜欢的姑娘,结果就认错了,“自己喜欢的姑娘”都说着高傲冷酷拒绝的话,但他们都还坚持着对着“自己喜欢的姑娘”说了露骨的情话,发了只爱她们一人的誓言。

在这里,戏谑达到了高潮,“爱情是盲目的”,并且让一个聪明的男子变得不安,变得多疑,变得痴呆,变得可笑。

当他们知道被公主和女近臣戏耍了之后,明白自己再一次发了终将毁弃誓言。但是爱情的力量让他们又折回来了,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故事的结局还算温馨,四个女孩子分别给四个男人一年的时间,如果一年后他们还没有变心,那么就接受他们的爱。

4.

故事也许简单,甚至比之前三部戏剧中的三个故事还要简单,但是故事本身已经在探讨两个终极的哲学命题:誓言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违背;爱情究竟能不能抗拒。

《爱的徒劳》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大量的独白,通过独白也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有了心理活动,人物形象一下子就丰满起来,不再是单纯的在讲故事,而是将观众带进了舞台上的生活,让观众参与其中,设身处地的体会戏剧人物的悲欢离合。而这在之前的三部戏剧中是很少的。

最大的变化是,戏剧的语言突然不一样了。之前三部戏剧的语言比较扁平,纵然有精彩的语言,也只是偶然冒出来的火花,对白绝大部分都是短句和单句,词汇量比较少,运用的形象比较少,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人们可以在里面玩耍嬉戏,不用担心危险,因为小溪很浅,并且清澈见底。

但是《爱的徒劳》突然就不一样了,每一个人一开口,就是抒情化的长句,华丽铺陈又不显得臃肿,妙语连珠而又洁净明丽。千汇万状,汪洋恣肆,让人觉得是到了望不到边际的大海之上,俯仰之间都能见宝,但是你完全看不透他。

5.

莎士比亚是在他去世百年以后才逐渐被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挖掘出来,逐渐为世人所熟知的。

他也像一个谜一样,从一个名字逐渐有了完整的人生,并且将一部部戏剧划归到他的名下。

现存的莎翁的三十多部戏剧,究竟真的是他一人所作,还是同时期的不同的默默无闻的戏剧家做所,然后用抽象化的“莎士比亚”来命名?

学者们在详细考证,但是依然是个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