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夫 | 光阴的故事:冷暖在心

光阴的故事:冷暖在心
文|秋夫

天又冷了,我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年年如此。
近年的冬季,网络舆情热播,说北方的人纷纷到南方越冬,像候鸟一样,去云南海南华南,择地而居,春来北返;而生在南方的人们则反向北方旅游,东北西北华北,哪里寒冷去哪里,说是憧憬寒霜,赏玩雪景。这是生活优渥的体现。
上边说我国已全民脱贫,想来不会有如我旧年时饥寒交迫的人了吧,但愿如是。
现在的人不怕冷,与自然温度的变化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有数据证明一百年来自然温度平均只上升了0.5℃。而真正的原因,还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摄取的热量多了;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防寒保暖条件具备了,人们才感觉不到冷。
我,每当寒季来临,不管身体是否感觉到寒冷,都会心悸,是因为年轻时落下的病根,是心病。
偶记几个场景,期读者略知我们曾经的那些日子——
Ⅰ 
那是我从青海逃回河南的第一个冬天,天已经很冷了,而我们巴望的国家救济物资还没下来。幸有亲戚家给了一床旧棉被,在灶火旁铺一领稿荐(用麦杆织成的垫子),兄弟俩通榻而卧。棉被薄而旧,棉胎已溜成疙瘩蛋,实难抵御从屋檐下和门缝里吹进来的夜风。不仅寒夜难熬,还要经受老鼠的侵扰。越是饥年鼠害越重,刚一吹灯,成群的老鼠即出来活动,有打架撕咬的,有啃木头磨牙的,有成群结队从人的身上脸上追逐跑过的,真是唧唧复唧唧,鼠辈当户籍,闹得夜夜难安。我只好蜷缩着身子蒙着头,在寒冷和鼠害的折磨中等待每一个天明。
Ⅱ 
冬至前的一天,生产队长喊着:男工妇女(队长的语言)去分萝卜喽!那是在离村庄稍远的一块长驰地里。萝卜英已被寒霜杀熟了,大大小小的萝卜等着人们带它们回家,萝卜稀稀拉拉的,还有大大小小的空白地,生产队的庄稼多是这样,种不满,社员们将此恰当的比作“磨眼”。拔完萝卜,社员们抄手耸肩扎堆儿在一起,抵御着寒风,等待着把分给自己的萝卜拿回家。队长带着队委会的干部们用脚踢或用手扒,不用过秤,按人头多少分成估堆。
我那天跟多数社员一样,穿着空筒棉袄棉裤(里边没有衬衣秋裤)在凛冽的寒风里等了几个小时,内外凉透了,感觉骨头都是冷的。那个年代,一切都是计划,即便是萝卜菜,也是越冬与过年的一点希望。因为我家只兄弟二人,我把最小的一堆萝卜挑回了家。
Ⅲ 
一板车的柴草,像一座小山在大洪山麓的崎岖山路上缓慢地移动着。驾把的是我哥,似被柴草埋着看不见人。我用一根绳子在前边牵着助力。挨晚才出了山,一时乌云压头,一场风雪降临,柴车孰难行进。当晚肯定是到不了家了,我们便在一段稍宽的路边停下来过夜,以躲过风雪。我们以车为屋,在车下铺草为床,吃点干粮就歇息了。累极了的人,是特别容易入睡的。我曾经在从青海逃跑的路上边走边睡觉,直走到昏倒;也曾在打麦场上分分钟进入梦境。这次,伴着呼啸的风声我依然很快进入梦乡,但好梦不长,我被冻醒了。先是雨水浸湿了铺草地上的冷,后是踅进来的雪钻进了被窝的冷。睡睡醒醒,醒醒再睡,挨到天明,温度极低,水冻住了,雪也不能融化,我们连人带被子被雪埋了。迎明,所幸风停雪住,我们在皑皑雪路上碾出第一道车辙,艰难地把柴草拉回了家。
我想,我的故事应该不算负能量吧,列宁不是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吗?我们民族走过的路,我们国家走过的路,我们自己走过的路,都有一个个驿站存在人心里。现在的人总在问,什么是幸福?在温柔乡里呆久了,即使有了幸福生活也不会感到幸福。无论是艰难历程还是灿烂岁月都会成为人生的一道风景而留在路上……
(2021年10月28日秋夫写于郢中)
--End--
审稿:贺保双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王华俊,笔名秋夫,汉族,大专文化,高级经营师。1949年出生于河南省淅川县,1968年移民湖北大柴湖。从教八年,经商三十五年,当过十五年企业法人代表,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纪实小说《甲子钩沉》、长篇小说《浮世兄弟》《烈女扎子》和百余篇(首、阕)诗词散文。本人宣言:厚待坎坷人生,叙写沧桑故事;秉承作家良心,反映社会真实。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秋夫 | 庚子清明祭
秋夫  |  痛定思痛
秋夫  |  斗地主
秋夫  |  旅行杂谈
秋夫  |  花圃与“茴香”
杂文荟 | 秋夫:人老了并不可怕
作家专栏  |  秋夫  |  秋意荆紫关
秋夫  |  说月感怀
秋夫  |  一分三厘地的断想
秋夫  |  因给动物放假而想到的
秋夫  |  清明时节话清明
秋夫  |  岁月的篇章
秋夫  |  年味
秋夫  |  微友私访
秋夫  |  人狼之战
秋夫  |  身边的小花香(外一首)(散文)
秋夫  |  古寺钟声远  梦忆敲钟人
秋夫  |  窗
秋夫 | 光阴的故事——闲话大樟树秋夫  |  错觉浅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