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第三个是谁?说出来别不信
俗话,虽然表面上通俗易懂,但实际上是言简意赅。俗话的由来已久,流传至今的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加以改进,已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俗话是源自于民间,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即使到了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俗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例如人们常说的“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远亲不如近邻”等等。
今天所说的这句俗话,也是与人际交往有关的。古人的社会等级划分比较明确,即使是在亲朋好友中,也是会分出个三六九等的。古人常以“血浓于水”为评判的标准,血缘关系越接近,就代表感情越亲,反之亦然。
于是就有了“人有三不亲”,这里的“三不亲”,指的是三类人在血缘上不亲近,他们除了姨父和姑父,还有舅舅的媳妇。仔细分析,便能发现这三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或是依靠妻子,或是依靠丈夫的血缘关系,保持着与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假若这些血缘关系的亲戚消失了,他们的丈夫或者妻子,也就是姨父、姑父和舅妈,与我们之间的联系,就会慢慢的疏远开来。
三亲自然就是指代姑姑、阿姨、舅舅。三亲与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然而他们的丈夫或者媳妇,是通过各自的婚姻关系来到我们的家庭,说白了,有一种外来人的感觉。在古时候,姑姑、阿姨都是属于外戚,而对于舅舅的家族而言,我们是属于外戚。
对于这类关系的总结,古人还衍生有其它的俗语,例如“亲舅假姈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舅舅对你是打心底里的真正关心,而舅妈对你的关心,可能是一种假象。
此外还有:”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姑是姑,姨是姨,姑父姨父扯淡皮”,讲得都是同一个道理。
对此还有另一个因素,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尤其是古代,女儿嫁出去了,是很少能够回娘家的,甚至是不理娘家的事情。姑姑和阿姨,嫁出去了,便各自有自己的家庭,他们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也就顾不上娘家了。至于舅妈,也是同样的道理,从舅妈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属于表系的家庭,与舅妈之间血缘关系上,相隔甚远。
总而言之,以上的说法,只能适用于古代的封建社会,因为古代的社会是男权社会,重男轻女,现在这种想法已经十分落后了,现在是文明社会,讲究的是男女平等。古代的人们,生产能力落后,女孩子嫁出去了,便被家庭的各种琐事所牵绕,泥菩萨过河自生难保了,更没有闲工夫来顾及娘家人,久而久之,就被娘家人疏远了。
古时候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今的女儿可能比儿子还孝顺,所以人们才说“生个儿子好听,生个女儿好命”、”女儿才是父母的小棉袄“
如今的社会不比古时候,现在人们的交通方便了,通讯也快捷了,很多家务活都被机器所取代了,女性不再是家庭主妇的地位,她们腾出时间来,关系父母亲人,有的甚至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有了自己的事业。
如今的社会资源充足,人们都吃得饱,穿得暖,不再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古代了,所以,亲戚之间,不再是利益关系,而是更依靠真情维系。所以,”人有三不亲,姨父姑父“这句话,已经不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