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常见漆器的种类及特征
漆器是神秘的,是陌生的,是古老中国的文化,是被国人遗忘丢弃在角落,边缘而濒危的传统手工艺,对于文化我们有太多情怀,也有太多的不尊重和责任缺失。
春秋战国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在战国时期,中国的漆器工艺达到了第 一个繁荣期。目前中国众多地区发现的漆器实物证明,这个时期的漆器数量品种多、工艺巧、纹饰精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大大超过前代。并且,战国漆器的繁荣发展对后代漆器也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漆器最多最丰富的博物馆。藏品达一万七千余件,其中以元明清三代传世作品为主,兼有少量早期作品。在元明清三代的作品中,又以宫廷作品为主,兼有部分民间作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5件。这些漆器不仅种类齐备,内容丰富,且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是世界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
漆器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比如建筑的廊柱、窗棂、隔断、抱柱以及匾额、对联等,家具包括桌椅、案几、橱柜、屏风等,都大量地用漆。
关于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原来认为最早出现于唐代,其依据是现知最早的文献资料——唐代袁郊、甘泽谣在《太平广记》中讲到犀皮枕,后有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提到清湖河下戚家犀皮铺,与游家漆铺并列,证明当时已有制造犀皮的漆工作坊。令人欣慰的是,1984年安徽马鞍山市三国吴朱然墓中出土了一对黑、红、黄三色相间的皮胎犀皮羽觞,其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这一发现把我国犀皮漆工艺出现的年代提早了约六百年。明清两代的犀皮技法已相当成熟,解放初期北京仍保存有以犀皮技法来制造漆烟袋杆的行业。
漆器在收藏时应注意避免阳光曝晒、烟熏。收藏室的湿度和温度不宜急剧变化,避免忽干忽湿,最 好把漆器放在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的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