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生改作文(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知人荐人者,他人方能知之
(标题比较明确,能够读出是要写鲍叔牙,是个好题目,在表述上稍微绝对了一些,可以再润色一下,比如“知人荐人者,他人亦知之”)
1901班张家赫
尊敬的老师,(逗号改顿号)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后面内容,另起一行)想必大家都了解管鲍之交,人们都称赞鲍叔牙的独具慧眼与开阔胸襟,(一句话说完,用句号)试想,若无鲍叔牙的举荐,齐桓公可能就了解不到管仲的过人之才,可能管仲就惨死狱中,(家赫看一下前面的两个句子,一个是齐桓公+可能,一个是可能+管仲,一样的句式出现了不同的语序,肯定有一个表达欠妥,建议调整第二个句子语序)才能得不到任用,(这里先说的惨死狱中,又说的才能得不到任用,我感觉也是把语序调换一下好,造成的结果由轻到重,是一个递进关系)而齐桓公说不定(“说不定”是口语,可以改为“或许”)就成了一位平庸的君王,没有九合诸侯的丰功伟业。(整体来看,切题还是比较快的,大方向把握得很好,注意一下细节)
知人荐人的智慧与气度,是最令人动容的品质。(关键句)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是的,祁黄羊就是这样一个知人荐人的贤人,他不为私仇,不为私情,正直无私,只为国家。先后为国家举荐了自己的仇人、自己的儿子,成为(改为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无独有偶(无独有偶这个成语要慎重使用,它是说坏的事情发生,而且还不是单独发生),宋朝时有位大臣叫赵普,他为了国家,不断地向宋太祖赵匡胤(其实留一个称呼就行了)推荐一个人,弄的太祖很生气,但是赵普不以一己私利为主,貌似着(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答错了吧,冒着)生命危险向皇帝推荐这个人才,终于皇帝(这样,要么终于后面加逗号,要么把它放皇帝后面去)体会到了赵普的诚意,任用了他,成为(换个句式表达多好)了历史上的一段美谈。(这个例子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史书上也没说清推荐的谁,不然说服力更强)
举贤还要不避竞争,成功的人士都不吝向对手学习,这便是成功的前提,(是不是一句话又说完了,句号)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这些“状元”的成功便在于他们肯于向对手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处心积虑的(地)击败对手。就如沃尔玛,它没有看不起对手的改进,而是密切关注,而是从中积极学习,不断的改进,向对手学习,尊重对手,认可对手,就如同鲍叔牙认同管仲的才能一样,在齐国,他们便是对手,鲍叔牙有容人之才,举贤之能,积极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最终成就了齐国的进步,换来了齐国的霸业。(把鲍叔牙的例子放到沃尔玛的前面去,一个是本,一个是末)
世间奇妙的缘分使得一些人以对手或仇敌的身份相逢于世。(用逗号比用句号好)比起“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遗憾,不如不计亲仇,放下嫌隙,抛开竞争,知人善任(这个词说齐桓更合适)来的更高明一些。
读历史,感气度,知人者,他人方能知之。读管鲍之故事,感举贤之胸怀,以上就是我的感受。(结尾结得很仓促,没说透,要是把“以上就是我的感受”删掉,然后这一段放倒数第二段前面去呢?会不会更好?)
谢谢大家!
总评:
家赫作文的大方向把握很好,整体读来,还是比较稳妥的,细节处理上还有待提高。我说说问题吧:
1.很多词、很多句包括很多段落的顺序处理得都不好,想好了再落笔,可以打打草稿,按什么顺序说出来又省笔墨,又有力度,读书的时候多思考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
2.标点符号是家赫的硬伤,停顿得比较随意。这个好解决,在读书或做题的时候,多用笔画一画段落和句子的层次。层次出来了,标点就定住了。
3.家赫心里有货,但是表达不出来,冒出很多口语出来,给人“词穷”的感觉,没有别的办法,多写一写,读过的故事,积累过的词语要多用,用多了就好了。
4.在写作的时候,没有顾及标题“知人荐人者,他人方能知之”,这篇作文主要论述了前半句,后半句根本没有管。也可能是时间关系吧,字数不到700,结尾仓促,顾此失彼,疲于应对。
总之,欠缺“专注!”
打分:43分,字数不够减2分 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