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将尽》:服务了30年的英国管家,告诉你什么是“伟大”
“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这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一位日裔英国小说家的颁奖词。
这位小说家,就是石黑一雄------迄今为止,只出版过不足10部小说的小说家。
1954年,他出生在日本长崎。5岁那年,由于父亲的工作缘故,全家移居到英国。
1989年,35岁的石黑一雄,凭借一部小说,斩获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的布克奖。
这本写于30年前的小说,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长日将近》。
“记忆”,是贯穿石黑一雄创作的永恒主题。
电影《大腕》里曾有一句著名的台词:
“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
黑色的燕尾服,雪白的衬衫和手套,举止优雅,严谨干练,这所有的形容词,说的就是英国一种特殊的职业,英式管家。
而本书,就是一位英国管家,通过一段旅程,回忆他一生的故事。
为解决已然没落的达林顿府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在府邸新主人的建议下,管家斯蒂文斯开启了他的自驾旅程。
善良的路人,上校的勤务兵,善良的农妇。在乡间的农舍寄宿,遇见过从未见过的”伟大“美景。6天的自驾旅程,一系列的际遇,让他不断回忆起,过去30年在处于巅峰的达林顿府中服务的种种经历,他也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史蒂文斯已经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管家。
虽然已达到事业巅峰,但在情感上近乎残忍的自我抑制,不仅让他错过父亲临终前的最后一面,也让他亲手扼杀了自己的爱情,最终变成一个永无停歇的工作机器。
有一句话,可以很好的诠释史蒂文斯的人生: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
01 管家素养
“有太多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更高等级的岗位上工作,对于这更高岗位所要求的素质却又丝毫没有概念。”
英式管家起源于法国,完善服务理念却是在英国。
购物、管理财务、准备餐点、送孩子上学,洗熨衣物、招待客人、准备晚宴等涵盖范围极广的职责范围,要求管家须具备极丰富的生活知识。
达林顿府的史蒂芬斯却与众不同。熟知各种礼仪,佳肴名菜、水晶银器的保养,甚至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这些都是驳杂的外在,像蛋糕上的糖霜一样肤浅。
他认为,一个管家最重要的素养,是拥有与其职位相称之高尚尊严。
这种与众不同,来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史蒂文斯是一个“管二代”。拥有一位也曾在权贵府邸服务多年的管家父亲。这种对尊严的初始认知,来自父亲口中印度管家的故事。
有位管家随雇主远赴印度。某天,在晚宴前的最后准备时,管家发现餐桌下躺着一只老虎。
管家却不动声色在与客人正在喝茶的雇主耳边轻身请示后,取出猎枪杀死了老虎。整个过程干净利索,无一位客人察觉到刚才的危险。
之后不久,管家回到客厅,轻声回复雇主:“非常顺利,先生,晚餐时间将一如既往,刚刚的意外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父亲对印度管家的崇拜,让史蒂文斯的职业信条,从此变成了拥有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始终维持跟英国国内同样高的专业服务水准。
如果故事只是史蒂文斯心里埋下的种子,那么父亲的“以身作则”便是信念坚定的固化剂。
父亲雇主的几位客人有次伶仃大醉之后,要求父亲暂代司机。被酒精冲昏理智的客人,一路口出狂言,行为粗鄙,甚至对父亲无端指责。
那时父亲没有流露丝毫的不安和恼怒,仍然一如既往的彬彬有礼。但当几位客人开始语言攻击父亲雇主时,父亲却来了个急刹车。接着父亲打开后车门,一言不发的站在门外,目光紧盯车内。
那种不怒自威,让口无遮拦的客人当场噤若寒蝉。直到客人为自己不当言论道歉过后,父亲才轻轻关上车门,继续履行司机的职责。
父亲的亲身经历,传递给史蒂文斯这样的价值观:你可以侮辱我,但不可以侮辱我的雇主。我可以没有尊严,但雇主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没有尊严,反而成了管家最大的尊严。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曾说:
“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具备的一种德行。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以自身尊严为代价博取尊重,换回的不是真正的平等,只是对方金钱上的施舍。
怀着丧子之痛的父亲,主动要求服务害死自己儿子的将军。整整4天充当贴身男仆,鞍前马后,换回的不过是对方一笔数目可观的小费。
父亲的雇主尽管曾考虑过父亲的感受,但最终还是将自己的利益,至于父亲的尊严之上。
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会扭曲人的价值观。服从一旦变成了习惯,不惜一切代价的服务雇主,就会变得理所当然。
甚至荒谬的升华成“伟大”。
02 追求伟大
“各中的关键就在于那种静谧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克制。就彷佛这片土地明知道自己的优美,知道自己的伟大,又感觉无须去彰显,去招摇。”
仅拥有与其职位相称的素养,已经无法满足史蒂文斯内心的渴求。身为小人物的他,有着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伟大抱负:成为一名伟大的管家。
为此,史蒂文斯从未停止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管家,才能算得上是“伟大”的管家?不断的摸索和思考,史蒂文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效命于肩负着当代文明重任的伟大的士绅。
在他眼里,周遭的世界,不再是一架梯子,而是一个轮子。世界以这些豪门巨宅为轴心而转动。
世界上的那些重大决定,不是在国际会议桌上做出的,而是在那些隐秘而幽静的豪宅中,经过各国政要,社会名流讨论和权衡后做出的。
要实现伟大的抱负,效命有伟大抱负的绅士,无疑是最可靠的途径。服务于能改变世界,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等同于服务了全人类。
为此,选对雇主重要。
是否是有封号的贵族不重要,家族是否是世袭也不重要。雇主的行为,决定了他是否值得效力。
”我们宁肯效力于像乔治·凯特利奇先生这样尽管出身卑微,却为大英帝国的未来福祉做出过无可争辩之卓越贡献的绅士,而不愿意侍奉那些随有显赫的贵族出身,却只会把光阴虚掷在俱乐部和高尔夫球场上的老爷们。“
达林顿勋爵,无疑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一旦选定雇主,剩下就是不遗余力的效力。
简单而纯粹。
这个”伟大“管家的光环,这个”服务于全世界“的光环,让身为小人物的史蒂文斯自认为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自己工作的意义。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个高高在上的耀眼光环,史蒂文斯失去了他人生中最应该珍视的珍宝。
03 情感克制
“任何一位具有专业素养的管家,在被人在别人面前都必须完全彻底地活在自己的角色中。他一刻都不能被人看到自己一会儿将这个角色抛到一边,一会儿又披挂整齐,就彷佛那职位不过是哑剧演员的一件戏服而已。”
“伟大”的背后,势必伴随着牺牲。
明确了实现理想的道路,剩下的就是执行。
史蒂文斯不断告诫自己:完美的服务,高于一切。
1923年3月,勋爵计划召开一次“不宜公开”的会议。聚集各国政要,共同讨论《凡尔赛条约》中修改德国的不利条约。在史蒂文斯眼中,此次的会议事关重大。因为会议旨在减少惩罚,提倡人道主义,促进世界和平。
不幸的是,会议期间父亲突发中风,生命垂危。尽管父亲病危,但史蒂文斯病危由此将重点转移至自己的父亲那里。
在为与会客人服务期间,依然面带微笑的与客人交谈。当小卡迪纳尔和雇主达林顿勋爵对他询问时,他只是微笑的回答:
“没事,先生,我很好。”
丝毫未向任何人透漏父亲病危的消息。
他始终认为,自己工作中任意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对这个世界上的关键决定产生影响。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最终,他过错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不仅如此,原本前来救助父亲的医生,也被他介绍给此次最重要的与会人员---法国的政要杜邦治疗脚疮。
“伟大”管家的素养的背后,是对自己近乎残忍的情感克制。
他错失的,不止是亲情,还有爱情。
女管家与男仆的相爱结婚,让他意识到,服务人员之间的男女关系,是对职业生涯的严重威胁。
他绝不允许同类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当肯顿小姐次带着鲜花进入他的餐具室,想为他那阴暗的房间带来一些生气时,他谢绝说:
“我宁肯将分心的因素保持在最低限度。”
非但不领情,反而在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上借此责备对方。
在一个傍晚,肯顿小姐又一次主动向他靠近。在他的餐具室,两人之间的气氛再次升温。
“这时她已经站到了我面前,而突然间,气氛发生了奇怪的变化,就仿佛我们俩一下子一起被推到了另一个时空大那种。”
“肯顿小姐继续非常轻柔地掰开我握着那本书的手指,简直可以说是一根手指掰开以后再去掰开另一根手指”
虽然极力克制内心的汹涌澎湃,但斯蒂文斯不允许卸下自己的职业角色。他再次坚决将对方请出了餐具室。
尽管肯顿小姐失望离开,但仍未放弃斯蒂文斯。
一次可可聚会,肯顿小姐向史蒂文斯发出重要试探。这次试探,对肯顿小姐至关重要,因为对方的答案,直接决定她情感的付出是否会有结果。
“我得一直等到尽我所能协助爵爷把他为自己设定的那些伟大目标统统完成之后,我的职业才算圆满。只有到了那一天,我才能自称为,如您所言,一个心满意足的人”
这样的回答让肯顿小姐心灰意冷。她终于明白,自己的付出没有尽头。
对一个女人来说,世界上最残酷的,就是没有尽头的等待。
绝望之下的肯顿小姐,最终接受不爱之人的求婚。当晚,肯顿小姐抱着最后的期待问道:
'在我为府里服务这么多年以后,出了你刚才的那句话以外,对于我可能离开的消息你就再没别的可说了?“
然而,史蒂文斯职业般的回复催毁了她最后的希望。
史蒂文斯亲手将肯顿小姐隔离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这也是他离爱情最近的一次。
匈牙利诗人斐多菲曾在《自由与爱情》中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斐多菲没有自由,无法兼顾爱情。
但史蒂文斯有自由。但他的选择,却是扼杀自己的情感,将自己与职业角色合二为一。
04 自我欺骗
“因为你从来不会感到好奇。你只是任由一切在你眼皮子地下发生,从来也没想过要去看看正在发生的到底是什么?”
对雇主的效力,还包含着对雇主绝对的信任。
无论雇主做出任何决定,都要无条件的相信:雇主的格局永远高于自己,永远比自己更加的深思熟虑。
史蒂文斯认为,一个伟大的管家,必须具备这样的“忠诚”。自己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于属于自己认知范畴的事。
实际上,现实一直在打史蒂文斯的脸。
如果达林顿勋爵真如他所说拥有伟人的道德,就不会仅仅因为是犹太人,就解雇两位自进府以来一直表现优秀的女佣。
更讽刺的,是连年轻的小卡迪纳尔先生都看到,纳粹不过是利用勋爵的亲德立场和人脉关系,为第二次侵略战争做准备。
而达林顿勋爵却依旧执迷不悟,甚至促成英国首相与德国大使在达林顿府的秘密会议。最终彻底沦为纳粹的棋子,身败名裂,自杀身亡。
面对小卡迪纳尔的质问,史蒂文斯却回答:
“我的职责本分是不允许我对这类事情表现出好奇的。可我不得不说,我毫无保留地信任爵爷的判断是最为明智的。”
回忆不总是可靠。史蒂文斯一路的回忆背后,隐藏着矛盾与闪躲。
面对乡间大宅里上校的老勤务兵,他只承认自己受雇于新雇主约翰·法拉戴。面对来访的维克菲尔德太太,他告诉对方,自己从未为达林顿勋爵工作过。
连勋爵当初解雇犹太籍女佣的事,他的内心告诉自己这是错的。
他的信念一直在动摇,可他只能选择用盲目的忠诚和信任,来掩盖自己的心虚。
肯顿小姐曾对他说:
'为什么,史蒂文斯先生,为什么,为什么你总是要去假装呢?“
但他不得不假装,不得不自我欺骗。
一旦承认自己所服务勋爵,不但不是道德高尚的伟人,而是邪恶纳粹的帮凶;自己所做的事,不仅没有让世界变美好,反而促成了世界战乱。
他一直追求的伟大管家,将是一个笑话。他一生的奉献,所有的牺牲,都将是个笑话。
这个结果,让他无法承担。他必须为自己存在的价值,整个的人生,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所以,自我欺骗是唯一的选择。
而这种选择,有着更深刻的时代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了非宗教时期。权力,科技和文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自己无家可归。
人们失去了归属感,迫切希望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此时,存在主义应运而生。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特曾指出: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不选择的自由。“
史蒂文斯与父亲关系冷漠,拒绝心爱的女人进入自己的生活,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没有受到丝毫的强迫。
当现实证明一切都是错误的时候,他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不敢面对自己这么多年的面谬人生。
05 寻找失落的珍宝
“如果这回忆令人痛苦,敬请谅解。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次我们俩一起望见令尊在凉亭前来回地蹀躞的情景,他低头看着地上,就彷佛一心想找回他失落在那里的某样珍宝。”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失落在人生中的珍宝。
史蒂文斯年老体衰的父亲,在他摔倒的凉亭前,想要找回曾经的荣耀。
婚姻不幸的肯顿小姐,几次离家出走,想要找回曾经属于自己的爱情。
假如没有最后临别之际,肯顿小姐发自肺腑的告白,史蒂文斯恐怕终其一生都不会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这种心碎,让他在傍晚的码头,得以从工作机器变回一个鲜活的人。
可惜为时已晚。
《奇葩说》的第6季中,李诞为自己的辩论做总结,他说:
”因为那不是远方的哭声,那是你想象中的哭声。你为了一个想象中的哭声,你就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牺牲掉了。“
史蒂文斯为了做一个伟大的管家,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牺牲了掉了自己的父亲,葬送了深爱自己的肯顿小姐。
现实中,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工作,牺牲了陪伴父母的时间,牺牲了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他们总在追求所谓成功的人生,却对身边的珍宝视而不见。
电影《大话西游降魔篇》中,玄奘起初对段小姐说:
”男女之间都是小爱,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要为世界大爱去修行的“
而在故事的结尾,面对怀里即将烟消云散,化作光雨的段小姐,才后悔莫及。
“ 我爱你,第一次见到你就爱上你了。有多爱。好爱,我没有一天不想你。爱多久?一千年,一万年。”
愿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别等到人生的傍晚,才想到去寻找自己人生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