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元宇宙的5大科技狂想,未来会成真吗?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由超越(meta)及宇宙(verse)所组成,为美国科幻作家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出版小说《雪崩》内所创造的词汇,描述一个以虚拟实境(VR)构建的网络虚拟世界。

最近大火的元宇宙开始就是来源于小说《雪崩》,艺术总是能引领商业市场,特别是科技。

艺术领域对于未来的狂想,在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对未来的各有向往。社会的发展也总是环环相扣,就像科技的发展也会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甚至影响社会构造。

盘点5位名人对未来的狂想,能否幻想到未来社会的真实面貌呢?

科学狂想

理论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

Stephen Hawking在不少论文中都有提及对未来的预测。他逝世前的一篇论文《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中提到超级人类的自我设计革命“Self-designed evolution”将会来临。科学家在DNA编辑上的突破,让人类可以增加记忆、提升智慧,创造超人类。但是这项创新会令社会分裂成超人类和未进化人类,而未进化人类则会被歧视,甚至淘汰。他也多次提到,地球的资源已经被人类过度消费,是时候探索太阳系和寻求另一家园。

建筑狂想

法国工业设计师Ronan and Erwan Bouroullec

法国天才设计师布鲁莱克兄弟的梦见城市展(Whimsical Study Of Urban Development),以细致的模型,展出他们对未来城市的遐想。足够的空间感,绿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建筑的功能性都是他们想探讨的建筑议题。

Arup建筑团队

而曾设计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团队Arup结合未来科技和建筑的企划“It's Alive”,却抱着相反的看法。当人口继续增加,建筑则更高耸入云,建筑过程会由机器人来完成。未来建筑会与城市基建,例如车展与住房结合,连接大厦的高空索道和智能网络。同时,未来会更多使用再生能源,例如以建筑表面吸收的太阳能能源、藻类再生来源和风力发电等。

社会狂想

历史学家Yuval Noah Harari

以色列历史学家创造的畅销书《人类大命运》,以社会学角度分析未来科技对社会和人性的影响。书名《Homo Deus》中,)Deus是拉丁语中“神”的意思,Yuval Noah Harari指出在未来的科技下,人可以充当神的角色,以先进的医疗科技延长寿命,改变基因创造进化「神人」。在未来社会会分裂成两类,拥有财富的人将会进化成「神人」,而自然人便会成为被剥削甚至不必要的存在。作者以未来的概念提出社会问题,预示着可发生的未来,启发读者的思考。

爱情狂想

夫妻关系治疗师Shira Myrow

如果AI进化到在与人相处时像真人一样,那真人与AI能否存在爱情?

电影《云端恋人》(2013)讲述了一段男主角在使用人工智能过程中,爱上电话另一端的AI,不过爱情因为AI的进化而告终。先不谈与AI恋爱的可能性,一夫一妻制度在近年来被质疑,爱情治疗师Shira Myrow也提到爱情中存在不安全感,占有率,不忠等威胁。在女权当道,男女趋向平等的社会,爱情生活可能会有更多选择,无论是一夫一妻,多夫多妻,还是不婚,都会是个人自由的选择。

科技狂想

编剧/广播员Charlie Brooker

Charlie Brooker是Netflix热播英国剧集《黑镜》的创办人之一,他擅长以黑色幽默,批判性思考和讽刺意味反映社会现象。

《黑镜》便是他以现实的科技产物作为参照,每一集都是独立故事,预示多种未来科技和数字所带来的副作用。例如其中一集《Nosedive》把现实社交平台点赞功能,演化成人民信誉评分机制,评分将会取代金钱,成为新一代区分社会等级的新制度。未来的人为了取得高评分,以虚假面目示人,更不惜不择手段,人与人的相处不再存在真心。因为剧情真实程度,让黑镜所带来的反思比惊悚片更让人恐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