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博物馆“礼出红山”主题展 失败的深层根源

      上周,从吉林这片热土走出的长春杰出人才李查德(化名)先生,应邀回到长春,为某大型企业集团管理层做高级培训。我得到消息,赶紧联系上这位老朋友,又约上几个好友一起聚餐。

  席间,李查德说,前几天他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红山文化展,看到一位专门为了这次三个月的红山展,到国博应聘三个月的义工。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红山文化收藏爱好者,为了学习红山文化,肯付出这样的努力。也许有些人觉得挺搞笑的,而我却深深的理解他的做法,很多红山高水平藏友都经过这样艰苦的学习。李查德和这位藏友老师攀谈,这位藏友老师猛然问他,认不认识李鑫?李查德笑了,说“我还真不是一般的认识李鑫”,哈哈!这位藏友老师告诉李查德,他看过很多我写的文章。听了李查德的话,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我要感谢红山藏友和老师们的鼓励和厚爱,谢谢大家。

      我吉林省红山文化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王楚石老师表示,这次红山文化主题展,最初是命名为《礼出红山》展。中国的礼乐制度是在周朝完善的,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它的根本在于维护社会的阶级性,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就是中国的礼制文化。红山文化玉器的出现,就是礼制的开端。 为了宣传红山文化申遗,去年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又见红山”展览,郭先生提出“礼出红山”这个观念。红山文化收藏界觉得是非常正确的,这对红山文化玉器收藏,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推动作用。

红山文化时期巫师不仅是巫教和巫术活动的主持者,也是部落首领,这可以称为最早的政教合一。  巫文化是全世界人类的文化根基,‘巫’的基本特质通由巫君合一、政教合一途径。周公旦的‘制礼作乐’,最终完成了‘巫史传统’的理性化过程,将天人合一、政教合一的‘巫’的根本特质,制度化地保存延续下来,礼制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本核心。

      繁体“礼”字是“示”旁一个“豊”字。

      “示”,《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天显现岀某种征象,预示岀吉凶,用来告示人们。“示”的上部象天,下面的“小”原是三垂,代表日月星。凡“示”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祝福神祖祥等等。 

    “豊”,象形字,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品。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豊”字象皿上放着敬献给天地神的玉器。

     这很能说明'礼'起源于松辽大地原始巫教信仰,自然法则与人性管理。'礼'具有宗教性、道德性、秩序性、实践性、制度性、政治性,其内化为伦理道德,外化为法律制度,归综于政治。

     '礼'的本质是文明的社会秩序,代表了中国最早文明社会结构的松辽大地史前文化遗址考古发现是这次国家博物馆举办“礼出红山”文物展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礼出红山”,这个题目是准确的。这个展览主题,也是经过多位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竟然把主题改成“玉出红山”了。我们都知道,红山文化是距今6500年~5000年之间,这是一个基本概念。距今八千年的兴隆洼、距今九千年的小南山、距今一万年的吉林双塔等前红山文化遗址,科学考古都发现了玉器。说“玉出红山”,显然就那个啥了。

     另外,还有展品选择上,也出现了问题。

     首先,三星塔拉征集的碧玉C型龙,不是红山文化时期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协会会长王巍院士明确指出,它要大大晚于红山,“是夏王朝前夕”的。(图一组)

      其次,带有獠牙的白色玉猪龙,也是征集品,也是极有可能晚于红山。因为它的工痕明显呈金属砣具加工倾向,这在金石学范畴是具有重大疑问的。(图二组)

      再次,吉林左家山经科学考古发现的猪龙,明确地层距今6000年,属于红山文化中早期时间段,已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件具有划时代非凡意义的红山早期玉猪龙,却不给展出。国家博物馆还收藏有数件红山文化左家山类型的红山文化玉器,完全可以展示出红山文化中早期玉器的风采,却只展出一件璧。(图组三)

     该展出的不给展出,不该展出的却展出了。造成这样的结果,是有多方面、多层次原因的。业务水平不足,工作敷衍了事,这些就不说了。画地为牢学术没有突破,对人民、对国家没有担当才是那个啥。红山文化分布于松辽大地,有些人对于红山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辽河流域,把松花江流域用钢板拦住,继续这样的话,不管是红山展览还是红山申遗,都会失败。(图组四)

近年来,各个领域的民间研究者,投入了大量时间、热情、精力去学习和研究,他们对于一些专业领域某一个方面的认知,有可能早已超越这个领域从业者的水平。面对这次贻笑大方的“玉出红山”标题,对中国玉器发展史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是错误的。随着社会研究者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研究群体不再盲目听信体制内专家,现在已经是文博考古界与社会研究群体相互学习的时代了。

    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和种种偏见;或许,在未来的很长的时间里,我的一些观点仍将经受各种考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尊重、平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收藏环境,将是我们这些红山文化玉器收藏爱好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愿我们与智慧和风度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