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是一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灾难!
近些年来,自杀事件频发,引起人们对于精神健康的高度关注。而其中因为抑郁症而引发的自杀事件使得“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当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出现,人们才知晓原来抑郁症不是所谓的“矫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关于抑郁症
很多时候,肿瘤患者的自杀率极高,因为在“绝症”面前,许多人的内心也是绝望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看似温和的糖尿病,也是抑郁症的“重灾区”。如果说,患上“绝症”的感觉是当头一刀,那么糖尿病则更像是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间将你没入死亡的深渊。
关于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一旦患上糖尿病,那将是一场终生的战斗。糖尿病患者一生都需要与糖尿病作斗争,在糖尿病的阴影下生活。每个患上糖尿病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烦闷抑郁。而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患者来说,那就是一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灾难。
糖尿病人相对普通人会有更大的概率患上抑郁症。
这就不得不提到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了。
No.1
抑郁症与糖尿病有共同“起源”
英国曾有一项研究,对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的生物学起源进行分析,发现,这两者可能都与先天免疫的过度激活有关,导致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出现异常,而这些,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胰岛素耐受等等问题。
通俗一点讲,糖尿病本身是一个内分泌疾病,而我们人体的内分泌,也与情绪密切相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说抑郁症与糖尿病有着共同起源了。
No.2
抑郁症会与糖尿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需要长期服药,并对生活进行严格控制,其治疗的要点,大概就是“药不能停”。而吃药无疑会增加人的心理负担,显著减少幸福感。同时治疗期间的费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久而久之,心理出现问题也就并不奇怪了。
有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人,胰岛功能也出现问题。其胰岛素的敏感性比较低,但可随着抑郁症状减轻而恢复。而且抑郁症通常伴随着食欲减退、精力不足、睡眠质量差等等问题,这些对于血糖的控制也非常不利。
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患有抑郁症,将加重糖尿病的症状,影响控血糖效果。
很多人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只专注于治“病”,却忽视了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们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身病易治,心病难医。
当患者的心理情绪上出现问题时,疾病的治疗也会更加棘手,相反的,如果心理越强大越积极,那么疾病的治疗也会更加事半功倍。
我们能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做些什么呢?
第一,病人自己要调节好心态。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患上了糖尿病,那么就不要去害怕它,而是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它,学会和疾病和解。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建议是饮食均衡,注意运动,不吃垃圾食品。对普通人的养生建议也是如此。也就是说,相比于普通人,糖尿病患者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容错率更低而已。
我们可以把糖尿病想象成一个严格的督促你健康生活的管家。在你保持良好的生活时绝不出现打扰你,在你放纵自己时警告你。这样一来是不是糖尿病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呢?
所以呀,病人自己绝对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像毛主席说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从全局上树立必胜的信念。
第二,病人的家属要给予病人必要的支持与安慰。
来自家庭的支持与安慰真的非常重要,这基本上奠定了病人的心理基调。很多时候,病人自己内心的压力就非常大了,如果此时家人能给予病人鼓励和理解,帮助他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那么对于病人的心理将会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大家都吃一样的食物啊,或者在饭后一起去散散步啊,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都能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保持心理健康。
在人类与疾病斗智斗勇的漫长历史中,我们似乎一直忽略了在治病的同时还需“调心”。但好在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心理健康正逐渐为我们所重视,这条路走得并不算晚。
时至今日,在心理健康领域已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相关文献。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现代社会中人性的闪光点,因为这代表着我们越来越作为一个“人”来活着。
我们希望借此告诉更多的朋友,不仅要关注生理疾病,也要关注心理健康,更加不要放弃绝望,要相信生命美好,唯有坚持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