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狼美团
今年的美团,越水逆,越牛市。
好不容易实现三个季度盈利的美团,今年却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疫情的毒打。第一季度,美团再次亏损;第二季度,到店与酒旅业务也难以回血,整体业绩表现一下回到一年前同期的水平。
然而正是在看起来水逆的一年,资本却给予了美团足够的温暖。市值一路高歌猛进,美团身价仅用3个月时间由1000亿美元涨到2000亿美元,妥妥地坐稳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三把交椅,从京东、拼多多的第二阵营中突围了出来,直逼阿里、腾讯。
今年上半年,美团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营收、净利润水平一下打回到去年同期水平。
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6%,不过亏损幅度同比收窄79.2%。如此来看,美团的挣钱能力显然比一年前强了,利润率或许提高了。第二季度,如我们所想,到店与酒旅业务板块难以回血,但是餐饮外卖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5.7%,最终美团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82%。
美团表示任你毒打,我却身强力壮。尤其净利润的大幅提高,为资本打了鸡血。
美团在Q1、Q2财报数据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后,股价都于第二个交易日实现了大幅度上涨。5月25日盘后公布了Q1财报,下一个交易日上涨10.413%;8月21日盘后公布了Q2财报,下一个交易日上涨8.401%。
超预期的基本面支撑股价持续上扬。而在向好的基本面下,是开源节流的策略起了作用,比如消费者客单价增长,骑手成本压缩。于是,餐饮外卖的毛利逐渐提升,支撑公司整体净利润提升。
2020 年上半年,美团餐饮外卖骑手的成本是同比降低4.27%,平均每单外卖骑手成本与2019年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均为4.71元。就美团发布的《2020 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显示,上半年骑手数量同比增长16.4%。也就意味着上半年,美团外卖骑手的工作市场面临着僧多粥少,工资也没有增长的现状。
然而,在消费者端,不知不觉中在美团的消费次数多了,每次外卖单价也提高了。财报数据也显示,过去几个季度,餐饮外卖交易金额增速高于餐饮外卖交易笔数的增速,客单价正在稳步升高。
美团可以做到“开”消费者的“源”、“节”外卖骑手的“流”,其实也不难理解。疫情打击了线下商业,却在强化外卖的消费习惯,并且外卖向正餐、火锅为代表的高附加值餐饮类渗透,外卖客单价陡然上升。同时,疫情之下,劳动力供给过剩,美团作为平台方有与骑手谈判的条件。
其实美团股价自上市以来开始有起色,始于2019年Q2美团净利润转正,餐饮外卖业务优势显现,到店及酒旅业务开启规模收割模式。当季财报发布后,美团股价终于重回发行价。
站在商业的角度,美团依据市场需求实现人力成本压缩无可厚非。而这种绝对理性、冷眼旁观的公众形象,却容易陷入商业伦理的漩涡,被市场指责为不够厚道,过于傲慢。
广为人知的是,在疫情期间,线下店铺生存艰难,美团却把持商家佣金比率的阀门不松动,遭到了部分餐饮企业的口诛笔伐。甚至当时央视等官媒,也公开点名批评美团,“将全行业链条的明天紧紧攥在自家手心,这种做法既不厚道也不明智。”
美团发展至今,不得不感谢庞大的外卖骑手队伍。而在美团的大平台面前,外卖骑手的困境显得尤为突出。
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就能引发广大共鸣,道出了人们的心声:系统是冰冷的,但人心应该有温度。比如在算法的控制下,外卖骑手被限定送达的时间越来越短,提高了平台的消费体验,却也让骑手暴露在更不安全的环境中。
最终,美团对舆论的应对也许是乏善可陈的。
那又怎么样呢?只要没有引发集体抵制,美团依然拥有商业价值。资本不会关照人情冷暖,只会关注亮眼的财务数据以及未来的利润空间。
美团是理性的,资本是精明的。美团外卖的用户高粘性有目共睹,高频的外卖服务带动低频的酒旅、买菜、出行等一系列业务,平台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4.57亿消费者与630万商家形成了两个互相推动的大转盘,颇有种阿里后来者的意味。
如大家所知,美团没有边界,主体业务优势一步步巩固,并围绕本地生活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品类。在餐饮外卖业务领域与饿了么正面对抗,在酒店与旅游领域与携程交锋。
就刚刚的消息,美团与拼多多也杠上了。据Tech星球报道,美团内部已将“社区团购”业务定为一级战略项目,成为继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之后的又一主体业务。
无边界的扩张,让王兴也被称为半个互联网圈的敌人。尤其在当前互联网圈都在优化重组、抱团取暖的当下,美团显示出谁与争锋的姿态。
对于美团是否树敌太多的问题,王兴曾表示只要时刻关注满足用户的需求,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自返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一种气魄,一种渗透进美团发展中的气魄。
美团这种孤高自傲,导致其与各方多为竞争对立而少结缘,显得似乎没有朋友,能与其为伴的只有资本。就像王兴一样,在饭否孤独地发声。
也许对于美团来说,有没有朋友不重要。理性的商人与精明的资本,天然就是惺惺相惜的一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