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里的风和湿

有些人一遇到天阴雨就发烧,浑身疼痛不止。医生一听说是发烧,就按常理发汗,可是发了汗并没有好。也许不发烧了,但是还是浑身疼痛,问医生,医生说那是风湿病,治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病人本身体内有湿气,用了发汗药,汗虽然出来了,但只是体内的寒气被发跑了,而体内的湿气仍在,病根还在,所以,疼痛还不会好。所以想要治疗寒湿病,不仅要治疗寒气,而且更要治疗体内湿气,并且发汗的时候要微微出汗,而不要大汗淋漓地出汗。否则,病是不会好的。

伤寒发烧八九天,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如果大便坚硬,小便不能自控,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60克(去皮) 生姜45克(切) 附子150克(炮去皮,破八片)炙甘草30克 大枣12枚(切开)

上五味,添2.5斤水,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30克 附子60克(炮去皮) 炙甘草15克 生姜22克(切) 大枣6枚

上五味,添600毫升,煮取2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喝第一次后会觉得身体麻痹,半天后再服,等到三服都尽,其人如晕眩状,不要害怕担心,这是术、附并走皮中,逐去水气,病气还没有完全消失的缘故。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身体掣痛四肢不能自由屈伸,别人一接近患处(实际上并没有触摸到)就似乎感到疼痛加剧,出汗,气也觉得不够用,必须额外多吸半口气才够用,小便不畅,怕风不想减去衣服,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炙甘草30克 白术30克 附子100克(炮去皮) 桂枝60克(去皮)

上四味,添2.5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服下后微微出汗即解。如果能吃饭,但是出汗后仍然烦的,服100毫升。如果服200毫升不舒服,服用120-140毫升为妙。

伤寒发烧,不大便六七日,头痛,内有热者,这是伤寒发烧与阳明里热合病,如果病情紧急严重,应该立即使用承气汤;如果小便清者,就知道病情没有传到阳明,仍是伤寒发烧,仍须发汗。

临床上见到伤寒发烧少阴沉寒合病,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方。一方面有伤寒的全部症状,另一方面病人尺脉微细,四肢常不温,常思睡。桂枝汤加附子主之。

桂枝汤加附子方

桂枝45克(去皮) 芍药45克 炙甘草30克 生姜45克(切) 大枣12枚(切开) 附子50克(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添3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保养如前法。

伤寒发烧和少阴沉寒合病,伤寒外感的一切症状都有,但是肚子不痛,尺脉微细,微微怕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炙甘草30克 生姜45克(切) 大枣12枚(切开)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添3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保养如前法。

伤寒发烧,发汗后,其人脐下悸动,欲作奔豚。脐下动悸,比心下动悸要严重些,因为发汗太过,津液丧失过多,不再仅仅是阳明的胃部了,而是有向下发展到三阴的肾部的倾向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125克 桂枝60克(去皮) 炙甘草30克 大枣15枚(切开)

上四味,以甘澜水4斤,先煮茯苓,减400毫升;放入其它各药,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用勺子反复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伤寒发烧,发了汗病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仍然怕冷,一方面咽部有些干,一方面脚也有些挛缩,脉微细,这是因为阳虚的原因。这是阳明里热轻证和少阴病的合病,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 甘草各45克(炙) 附子50克(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添2斤水,煮取3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

伤寒发烧,发汗后,口不渴,胃有停水,小便不利,心下微结,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30克 桂枝30克(去皮) 炙甘草15克 生姜45克(切)

上四味,添四升,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

四逆汤方

炙甘草30克 干姜22克 附子50克(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添600毫升,煮取200毫升二合,滤出药水,分温再服。体格强壮的人可用附子60克,干姜45克。

(0)

相关推荐